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2.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一生与酒相伴,与诗相依。陶渊明在诗与酒中,蕴藏着忘忧情怀,隐含着率性真我,表达着释然超脱。从酒中品陶渊明的诗歌,对于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轨迹、思想意识及其诗歌的价值观念、创作风格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生性嗜酒,终生以酒为伴,他的许多诗篇总是浸润着琼浆玉液的色香光影。离开了酒,陶诗就缺少了诗魂。陶渊明用诗与酒找到了人生坐标的切入点,成为中国诗酒文化中的一位过客。酒成了诗人与现实对话的媒介物,也成了诗人与现实抗争的“有效”武器,酒是诗人洒向田园的祝福,也是诗人“勘破红尘”的法器。酒,孕育了陶渊明精深的文化智慧。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涉酒诗有着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通过梳理和剖析,体会到其涉酒诗之"味"十分丰富:从表层观察,是酸辣苦甜之味的体现;从深层审视,它是人情味、政治味、社会味的反映。陶渊明在其涉酒诗中寄酒为迹,诗酒交融,诠释了酒与诗歌、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阮籍和陶渊明为代表,魏晋诗人开始有意识地以酒入诗并在"酒"意象上寄寓独特内涵和诗人的主体态度。阮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价值信仰、生命哲学共通,但是对酒的态度不同。从阮籍到陶渊明,诗与酒的融合经历了由形神分离到浑然一体的艺术自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诗文中引用了大量古圣先贤安贫乐道的典故事迹。一方面,陶渊明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和知音,为自己孤独的灵魂寻找精神慰藉,冲淡内心之矛盾;另一方面,陶渊明又不完全苟同于古圣先贤的处世哲学,他的安贫乐道带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是魏晋玄学人生观的产物之一。陶渊明的一生是一个和魏晋自觉精神相一致,呼应心灵需求,寻求自然适情的过程。他的自然适情是通过诗酒而实现的精神自适。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嗜酒,写酒,他用酒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由的追求。这使得他的饮酒诗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特点。而且,陶渊明的饮酒诗又与李白、李贺等人的饮酒诗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把酒作为情感宣泄的催化剂,而陶渊明是把酒看做自然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而促成了其真正隐士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晋末宋初,陶渊明乃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他以山水诗酒为乐,爱好自然。陶渊明嗜酒,一饮必醉,在他一生的性情、行事中,可看到魏晋名士的典型风骨。文章通过阐述陶渊明的诗与酒的关系,深层次揭示其饮酒诗之内蕴,并兼论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止酒》诗,有人说它纯系游戏之笔,有人又说是真正要止酒,从写作年代入手,结合陶渊明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以及他的人生态度来看,是否止酒,陶氏是委运自然,而这正是他诗文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融酒于诗是陶渊明诗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诗人的饮酒缘由与饮酒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以及创造的艺术境界来领会诗酒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诗文有一篇之“眼目”.一经点出,就能对此文或此诗一眼看到底。有的诗眼目十分分明,如陶渊明的《止酒》,眼目是一“止”字。此诗不仅题目有一“止”字,诗的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点明题意即停止饮洒:这种诗乃游戏之作。以文而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历来为人传诵。这篇文章的眼目是一“不”字。钱锺书先生的《管  相似文献   

14.
师: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的是曹操想要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愁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抒发的是农家待客想要尽其所有的一片盛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道出了国破家亡时李清照的凄苦、冷寂……可以说,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这首《饮酒》,一起感受诗人在酒后想要抒发的情感,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陶渊明诗中的“酒意”进行了初步分析,肯定了酒在田园诗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十多年里,酒成了诗人的最重要的伴侣,诗人“寄酒为迹”,借酒遣怀,精神也得以进一步超脱,个体在重重困境中得以不断升华,直至“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古代大量创作咏酒诗的开拓和第一人。其作品与醇酒完善结合,内蕴丰富:借咏酒诗言志抒怀;表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慨和鞭挞;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流露;展示农村的恬美静穆及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心境;描述与亲友乡邻之间的情谊;以酒浇悉、避世,寻求解脱。陶渊明真正将酒作为表现人精神世界的主要意象,完成了使酒这一客观外在之物转化为主观心灵内在之物的嬗变过程。他的咏酒诗时后世作家和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饮酒》,顾名思义,总与喝酒有关。陶渊明归田以后生活很穷苦,他的诗中曾写过“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甚至还写过一首题为《乞食》的诗。饭都没得吃,他怎么会有酒喝?原来,酒是别人送给他的。陶渊明归隐在家,有个故人带着名酒和  相似文献   

19.
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其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另有缘由: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文有一百三十多篇,“萧散冲澹”是他的主流艺术风格。关于作品中偶尔流露出的谐趣,前人已有所注意。本文试图通过对《止酒》《责子》《饮酒·五》《五柳先生传》《挽歌诗》这几篇作品的详细分析,从创作、审美、心理各角度论迷陶渊明独具特色的幽默,从而可以管窥到陶先生创作手法的多样性、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及人生境界的高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