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西南大学2007级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持"基本认可"和"基本满意"的态度。调查同样发现,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有功利化的倾向;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存在认知误区;免费师范生对于政策所代表的公共意志与自身个体发展之间的冲突存在着顾虑。鉴于此,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应在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宏观指导下,立足于免费师范生的个人成长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进行长期规划,以平衡公共意志和师范生个人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西南大学2007级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持"基本认可"和"基本满意"的态度。调查同样发现,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有功利化的倾向;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存在认知误区;免费师范生对于政策所代表的公共意志与自身个体发展之间的冲突存在着顾虑。鉴于此,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应在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宏观指导下,立足于免费师范生的个人成长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进行长期规划,以平衡公共意志和师范生个人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西部地区某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为对象,分析了该校学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与看法以及影响其对待免费教育政策态度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关注度及认可度都较高;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被调查者持有的就业意向会影响其对待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师范生的就业意向及其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态度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师范生毕业后的就业意向。研究发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得师范生的拥护;大部分师范生愿意毕业后在教育行业内就业;绝大多数的师范生表示能够接受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一些条件,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该政策的顺利实施。并提出若干更好地实现该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相关主体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知及态度。就其对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核心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实施过程中修订和完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2008、2009、2010级在校免费师范生为样本,重点调查了免费师范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报考动机、就业意向、学习动机和方法、专业课学习状态、教学技能培养状况等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整体发展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华中师范大学983名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①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总体坚定,教师职业是大多数免费师范生的理想职业和价值追求;②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信念主要受个性特征、国家政策、家庭、师友、生源地基础教育教师收入和经济发展现状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前三者影响较大;③多数免费师范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师职业相匹配并认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更重视成就实现、兴趣性格、工作环境、家庭维护等职业价值观。根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引导免费师范生坚定职业信念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项目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8级在校学生为样本,以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的形式重点调查了地理免费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就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就业形势较非免费师范生乐观.但在择业方面,免费师范生有地域等因素限制的问题,而非免费师范生的选择更具广泛性.其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有非可控因素(性别、生源地)和可控因素(专业课程设置、实习情况、个人定位以及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首届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就业政策。了解免费师范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态度,是掌握该政策实施状况的前提。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57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表明:大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就业政策比较了解,他们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比较认同就业政策,同时,对就业政策中的一些规定也表示了担忧。免费师范生政策要得以完善与继续推行,就必须倾听政策利益主体——免费师范生的心声,使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利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2013届级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解读对免费师范生就业个体选择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进行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就业个体选择与政策目标一致性较高;政策目标中的"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和"鼓励免费师范生到偏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任教"基本处于流产状况,对"一般回原籍所在省份就业"、"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二项政策认可度较低,"鼓励免费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有待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政府、高校应基于其相关因素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完善制度,以促进免费师范生就业个体选择与政策目标一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法,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在校学习及生活情况、就业情况、未来规划以及他们对国家实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认同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家庭收入、户口等因素与其报考免费师范生存在相关关系;免费师范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措施满意度不高,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认同度很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好,但人生规划还需加强.国家要达到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目的,需要建立校内外协同激励机制,强化免费师范生诚信教育,改革学校培养体制,适当调整政策,促进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起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以来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从招生、培养、就业诸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同时也存在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可度不高,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比例非常低等问题。为此建议未来适当扩大政策覆盖面,向有强烈参与意愿的地方师范大学倾斜,并且以中央财政为主大力支持地方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另外,在下一步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推进中,要注意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切入点加强招生工作的研究与改革,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深入开展多元化就业研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十年来,基础教育师资水平低下、高素质教师匮乏的突出问题得以缓解,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免费师范生违约容易、解约受阻和免费教育实践中相关方矛盾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分析违约事件,厘清违约、解约和矛盾问题并究其成因,进而对免费教育政策进行法理分析,为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的建立提供法理依据,对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的建立给予实施建议,以便于改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访谈和问卷,对重庆师范大学552位农村定向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从教信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全科生报考动机主要受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影响;他们的从教信念总体水平一般,其对农村教师的社会价值评价高于自我价值评价,农村从教和终身从教意愿显著低于一般从教意愿;其从教信念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等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职业价值观与从教意愿之间,从教信念与信念行为之间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从教信念形成过程主要受学校环境、见习实习、自身性格及父母观念等因素影响。应通过完善全科免费教育政策、调整培养方法和内容来增强农村全科免费师范生的从教信念。  相似文献   

15.
首届免费师范生入学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喜欢教师职业;了解和支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但对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担忧;对将来自己是否能终身从教不能完全确定;西部高校的学生更能主动适应政策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设计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近来已成为教育系统内外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鉴于政策的科学设计对于政策初衷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从教育政策学的视角就政策目标定位、政策方案设计、政策试点实施等方面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设计加以更多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政策。清末和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曲折发展,时兴时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师范教育历来受到重视,师范生历来享受最优厚待遇。免费是师范教育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但要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更需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相似文献   

18.
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有教育信仰的人民教师,是我国当前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初衷,但过度的教育功利性和师范生就业环境的不健全弱化了其教育信仰的养成。应对的策略是:坚守良知,回归教育本真;完善制度,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9.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呈现主体性、多变性和功利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的成因既有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社会舆论错误引导和免费师范生培养中存在问题等因素。要通过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强化学校培养和家庭介入等途径,塑造免费师范生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免费师范生政策,可以帮助没有足够的资金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完成学业,但由于就业政策的约束,使免费师范生丧失完全自主择业和未来若干发展机会的权利。在该政策的引导下,学生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三方合同,但该合同究竟是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抑或是公法私法化的行政合同,还是私法公法化的特殊民事合同,都有待进一步争论,但无疑,无论何种性质的合同,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权利的保障并不十分充分,因为,在合同的背后,折射出教育不公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