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中山为辛亥革命确立了三民主义理论,创立了革命组织,确定了武力革命的道路,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的标志,这场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华民族日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以及他的思想、著作,是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三年时间里,孙中山先生曾十次来上海。上海是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他在这里为中国革命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工作,对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作出了丰功伟绩。今年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纪念,为此编写了这份“纪事”,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同盟会时期孙中山与美国致公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对美国致公堂的工作是联络华人华侨共同革命的重要举措。1909年末1910年初孙中山在美国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建立同盟会组织,同时进行筹款工作。在此期间他与洪门致公堂沟通不多,只是在同盟会不便直接出面的情况下才考虑运用致公堂的资源。1911年4月孙中山结束加拿大之行后回到美国。6月,孙中山到达旧金山说服致公堂大佬与同盟会合作,以互相参加的方式实行大联合。随后仿效在加拿大的成功经验,设立“洪门筹饷局”。孙中山旅居旧金山期间,还到加利福尼亚州各地进行革命宣传。美洲致公堂捐助的大量经费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辛亥革命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终结。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实,这个学术界公认的定论并非辛亥革命失败的严格界定。笔者认为,“让位”不是辛亥革命失败或终结的标志,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应该是“宋教仁案”。 辛亥革命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当包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部过程。就时空而论,辛亥革命可分为准备阶段、成功阶段和失败阶段。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善化县(今长沙县)人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筹建了华兴会,以后成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黄兴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有功于民国的两位伟人。他们对辛亥革命运动的贡献虽有不同,但“辛亥革命离不开孙中山,也不可没有黄兴”。有些人认为,武昌起义后,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政治倾向是继续坚持革命,捍卫民主共和,而黄兴则是妥协退让,不愿进取。也有人认为,在“民国初年,黄兴在国家事务上主张采用温和、妥协的办法,以求安定团结。但是,孙中山又何尝不然。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7.
在辛亥革命宣传和组织过程中,孙中山依次提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革命纲领,首先提出的是民族主义革命主张,民权主义只是被看作民族主义的结果和延伸,民生主义也没有找到与民族、民权主义对接的现实途径,革命的起点还是民族主义,得到广泛响应也只有民族主义"反满"这一口号。辛亥革命正是在"反满"旗帜下迅速取得成功的,由于袁世凯是汉族,孙中山被迫作出让位于袁世凯的选择,过早地结束了民族革命,导致政治革命失去了依托也随之被终结。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虽  相似文献   

9.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领袖,孙中山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孙中山各种场合的言论中反映的民族思想及其转变历程,从而更加细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民族认同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田恒平 《师道》2011,(12):13-1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即设立教育部,并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规划并领导教育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推翻270多年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起共和国,引起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以崭新形象呈现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着手选择新的在华代理人;亚洲各国人民则深受鼓舞,切实地推动了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至今仍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对中国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肇始是戊戌变法,而辛亥革命则是思想启蒙的峰值体现。辛亥启蒙具有五个特点:启蒙主体是革命党人,决定了启蒙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启蒙具有鲜明的实践理性特色;启蒙摈弃个人主义从而与欧洲思想启蒙不同;启蒙使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不可逆转;启蒙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沈谱琴是浙江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为兴办地方新式教育慷慨捐款、主持校务。在历次反帝爱国运动中他积极参与、组织领导。在湖州辛亥光复的前后,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直接领导了湖州光复。虽然他在日寇侵华时期晚节不保,但对沈谱琴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贡献,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的辛亥革命研究,在清末新政、革命派、立宪派、南北议和及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最能反映辛亥革命实质内容的论题方面,都取得不菲成果。其中,论题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分析评价避免简单化等是其比较鲜明的学术特征。同时,研究中也有述多于析、学术略带碎片化倾向等不足。展望未来,诸如派别关系研究、地区研究、社会层面研究等将是今后学界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评判历史事件,若使其前后延长,扩展为中时段或长时段,则可以洞察出它对历史发展的更重要的作用。辛亥革命亦然。如果把辛亥革命看作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始至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止,历时34年,分为革命和继续革命两个阶段,放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包括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来评判其成败,或许能有一个更公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辛亥革命之前,他就忧国忧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他高举 革命的民主主义旗帜,揭露了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时期的社会弊病,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统治的 反动本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中留日医学生组织的红十字团加盟中国红十字会,从事辛亥战事战地救伤葬亡工作。留日医学生的行动增强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力量,扩大了救护范围。中国红十字会辛亥战事救护取得圆满成功,留日医学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人治”与“法治”之争是辛亥革命不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 ,它始终贯彻于民初的政治生活之中 ,并引发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斗争无一不是这种斗争发展的最高表现 ,从而出现了民初政局动荡不定 ,复辟与反复辟、造法与毁法屡见不鲜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9.
实行产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本来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民国政府一成立便展开实业建设,掀起了这场"产业革命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民国政府,也为"产业革命热"开创了前提条件.虽然由于袁世凯对革命的残酷镇压,这场"产业革命热"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而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自发的投资热潮,仍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