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艳 《新闻爱好者》2008,(10):115-115
近几年,科教节目在数量上明显增长,节目类型日益丰富。以央视科教频道为代表,国内不少电视科教节目都开始在寓教于乐上下工夫,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收视效果。像《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等栏目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得到了观众以及业内人土的肯定,也提高了栏目自身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传播发展迅速。据统计,除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覆盖全国外,全国有二十多家电视台拥有科教频道或科教栏目,《走进科学》《人与自然》《探索发现》《我爱发明》《地理中国》等科教节目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欢迎。尽管如此,我国当前的科学传播尤其是电视科教节目给人的印象仍是刻板、较为单一的平面叙述,偏于传统、庄重的风格,未能吸引更多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目光。而央视财经频道的大型求证互动节目《是真的吗》,以其原创的设计契合了科学传播的精神内核和深度追求,是对科学精神的有益诠释和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静 《报刊之友》2013,(8):74-75
科教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传播知识、教育受众的重大使命。但是,在节目娱乐化日渐盛行的今天,枯燥和单调的科教节目难以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节目收视都难以保证,使命的完成更是天方夜谭。因而,如何使硬性的科教节目借助软处理手段,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据近几年上星科教节目各季度收视率变化趋势来看,国内卫星电视科教节目竞争力同其他形态电视节目相比正在逐年下降,但同时发现93%以上的观众非常想看科教节目。这一尴尬的调查结果表明,电视科教节目存在着广阔的受众空间。电视科教节目的话语分析,对于弥合传受之间的断层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视科教节目通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传播途径,将科学信息(包括知识、常识、经验)进行艺术处理,通过电视终端等多媒体传播平台传递给受众. 从传播内容来看,电视科教节目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节目题材包罗万象.从传播方式来看,电视科教节目既继承发扬传统媒体优势,又借助新媒体平台,把科学知识经过艺术加工,力求将通俗、有趣、有丰富画面感和互动效应的内容呈现给观众,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电视科教节目是集科学性、艺术性和普及型教育于一体的大众科教类节目.  相似文献   

6.
在五花八门的电视节目中,科教节目可谓一枝独秀。随着科教在当代社会中作用的日益彰显和公众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科教电视节目正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社会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已经开始认识科学,希望提高科学素养,增长自己的知识。电视是平民大众的媒体,电视科教节目是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真理,弘扬科学精神,启发诱导观众的科学思想的有效工具,在今天,电视仍然肩负着提高大众文化科学素质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
《走近科学》作为央视科教频道的主打节目,近10年来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该节目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观众,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走近科学》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的  相似文献   

8.
科教类电视节目,顾名思义,是与科学有关的节目。从1998年中央电视台首个科教类栏目《走近科学》开播,到如今,我国电视科教节目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这类节目却一直不能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收视亮点,除了节目在非黄金段时间播出、受众人群定位不鲜明等因素外,节目自身的可视性也不高。因此,如何做好电视科教节目,更好地发挥其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平台作用,需要电视工作者们认真探讨研究。笔者认为对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们对电视科教节目有认识不清的地方,以为电视科教节目就是那种几分钟一个的科教片。其实电视科教节目同电视文艺节目一样包涵着许多内容和形式,有必要对科教节目从创作理念上,从定位上进行新认识。电视科教节目是以电视手段反映科学教育知识的节目。因此只要满足了以上的  相似文献   

10.
王超 《东南传播》2013,(4):40-42
电视科教节目是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走近科学》为代表的中国科教节目近年来出现了收视率大幅下滑的局面,而且这些节目在叙事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反观美国的科教电视节目,不仅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知识性与艺术性也越来越高。因此,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从叙述视点、叙述手法、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走近科学》与《探索聚焦》典型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与存在的差异,为中国科教电视节目突破叙事瓶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影视银屏除了故事节目、综艺节目、社教节目这些节目之外,还越来越多地看到传播科学知识和传递科技信息的科教节目。我国科教节目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进步,观众对科教节目的欣赏和需  相似文献   

12.
赵晗  李军  徐冉 《今传媒》2020,(2):101-106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科教类节目其特有的功能性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生产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内容传播的媒介逐渐多元化,媒体融合大势所趋。在新的环境下,观众对科教类节目的诉求从单一的功能性转变为功能性、思想性和娱乐性并举。文章列举并分析了科教类节目的演变历程和现状,包括基于"科教内核"演变而来的"新型"文化综艺节目、具备娱乐性的知识付费节目等多元化的节目形态。从打破原有节目类型壁垒、分众传播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寻求有效商业资本助力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探讨了科教类节目未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科教节目出现了滑波的局面,许多同志对此表示担忧,有些同志甚至有点悲观,但是我认为:科教节目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担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悲观失望则大可不必。因为科教节目与其它节目相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何以见得?有比较才有所鉴别,下面我将科教节目与目前风头正健的综艺节目相对比来说明这一点:一、节目源的对比一个好节目的产生不仅需要优秀的创作者精雕细琢,还需要演员的潜心体验、二度创作,这些都需要时间。综艺节目由于需求量剧增,创作人员忙于应付差事,哪里还谈得上精雕细琢,演员们刚在这个省亮相又到那个…  相似文献   

14.
电视科教节目如何寓教于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霞 《记者摇篮》2005,(6):27-27
一、科技节目要有故事性 科技节目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的说教,一些科学 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 来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因此多年来科技节目一直不能 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收视亮点。其实,枯燥说教从来不是科 技节目的固有属性,在这方面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尝试, 近两年国内同行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西兰著名科教  相似文献   

15.
科教类电视节目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如何让更多观众喜欢上科教类电视节目,如何通过科教类节目更加有效地实现科学传播,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电影的票房评价体系、电视台节目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度都给科教纪录片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创作理念出发,给予纪录片"真善美"以新的内涵,也对其以观众为中心的人本传播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电视科教节目是指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性节目。近年来,伴随着CCTV10等专业科教频道的开播,一批制作精良的科教节目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寻常百姓的欢迎和拥戴。  相似文献   

18.
电视科教节目大众化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劲慧 《记者摇篮》2004,(10):19-19
要想办好电视科教节目,在制定节目定位时,就要牢牢地记住缩短和百姓的距离,无论节目的切人点,还是节目的表现形式,都要贴近百姓。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节目,让百姓认识科学.和百姓一起走近科学。节目要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电视科教节目是指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主要传播内容的电视节目,又称为电视科教片。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有一个正确分析科教节目的方法。下面就主要从内容要求、不同片种的突出创作元素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科教类节目,顾名思义,是与科学有关的节目。1998年,中央电视台成立播出的《走近科学》栏目开创了全国科教类节目的先河。从1998年到2006年,举国之内的科教类栏目经历了最初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到如今老百姓喜欢看的阶段,这期间,科教类节目形式上的变化功不可没,“讲故事”这一形式的应用更是居功至伟,并且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