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樱洁 《新闻传播》2010,(6):136-136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当中,政治组织和政治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同时,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普遍参与民主。能够实现大众广泛有序地政治参与。新闻传播代表民意、是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是公众真正行使民主权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
乔云霞 《新闻界》2003,(6):27-28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表达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是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它既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又是保障公民权利免受侵犯的“盾牌”。运用舆论监督权力是现代社会弘扬的一种民主政治理念,同时也是现代法制国家推崇的一种宪政信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全面振兴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着重加强…  相似文献   

3.
祁艳 《新闻传播》2010,(2):33-34
本文首先分析传播与政治的密切联系,指出当今伴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产生,政治运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出现,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逻辑。但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样一些传统媒介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仍会继续保持下去,当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新征程,在理论上概括、在实践中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模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议题和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宣教”模式。这一模式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关键在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强调大众宣传与国民教育两种传播方式的并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生成于中国价值观传播经验的价值观传播模式,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传播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在“去中心化”“众声喧哗”的网络虚拟空间内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中之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从传播模式、信息架构、传播环境三个方面尝试把握新型传播形态的脉搏,以不同以往的模式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公民参与的时代,从而培育着一个公民社会的成长。而公民社会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玉略 《大观周刊》2012,(43):126-126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演兵场。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和谐社区的概念来自于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在党的是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正式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 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一项关系到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任务。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构成,社区文化建设则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晟宁 《大观周刊》2011,(17):110-110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需要民主的发展。同时。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基础。科技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双向互动的作用。本文在剖析科技发展对民主政治的作用后,同时论述民主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向往的完美社会形态,是“人民的政治”和“人民的权利”;媒介是信息交流的手段或工具,对民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传播新闻的新闻媒介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主要的沟通手段。它通过提供信息、反映舆论、实行监督等社会功能提高民意在政治中的参与水平,既体现多元化的利益,又使各种利益和舆论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公信力建设成为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作为新闻媒体,建设责任媒体、权威媒体和诚信媒体三位一体的和谐媒体,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建设和谐媒体,提升新闻传媒公信力是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就新闻传媒公信力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华进 《东南传播》2012,(12):5-7
网络媒介为政治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彰显了民主的潜能。但是,在看到网络媒介这种民主潜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不仅存在着权力与商业的侵蚀、数字与技术的鸿沟,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欧阳莎  黄馨 《大观周刊》2012,(29):64-64
民主化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最终润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物质明与精神明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政治艾明的提出集中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的社会关系、理想的社会制度的追求。要建设先进的政治明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地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力量来建设更高程度的民主。而互联网在平等性、直接性、公开性等方面,都能达到民主所要求的最高程度,这必将使其成为推动政治明建设、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新闻出版工作承担着培养人、激励人,传播知识、传播先进化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闻出版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社会更加和谐”的价值观,把社会和谐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对待,并且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优、做强新闻出版业。  相似文献   

15.
韩宁 《记者摇篮》2004,(1):24-2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之一。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中,舆论监督具有有效、快捷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舆论监督。近些年来,与一些重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力度不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政治传播的主要目标是联系群众,为实现人民解放做充分的前期准备;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任务为政治认同的塑造与国家化传播体系的建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政治传播表现为传播内容求实化、对外宣传主动化等多方位传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对内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对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特点。百年来,依靠党中央领导与全体人民的智慧凝结而成的政治传播宝贵经验,值得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大鸣大放     
烸铂 《档案天地》2011,(2):11-16
"大鸣、大放"兴起于1957年的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新出现又风靡一时的政治语汇,其曾经被当作社会主义民主的独创形式,影响中国社会二十余年.这种民主形式是在特定政治环境中兴起的,并被当作社会主义民主的成果写入宪法,但终又被废除,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艰难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霖 《声屏世界》2009,(12):10-12
我国政治改革的目标可以借用政治学者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的概念来表述,也就是“强调民主的程序;把公民社会的存在视为民主政治的前提;推崇法治;充分肯定政府在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在这种民主基础上的善治应当是中国政治的主要发展方向”。①新闻媒体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新闻真实、批评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这三个层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新闻政策演进。  相似文献   

19.
陈邵桂 《新闻界》2004,(1):58-58
政治文化和新闻传播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新闻传播总是要受到一定社会政治文化制约,并进而受到其影响。政治文化包括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责任感等。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又与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紧密相联。作为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的政治,必然影响着该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政治传播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与传播的关系入手,跳离西方当代政治传播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宏观视角论述了政治秩序对传播秩序的决定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不同政治秩序下的传播现状.就中国当代政治传播而言,在社会主义的观念下政治秩序在现实中一直处于调整中,因此传播秩序经历了革命语境下的"泛政治化"、改革语境中"去政治化"后的"泛娱乐化".目前的政治治理语境急需引进新的理论现念时传播秩序进行新的建设,公共性再造成为一个新的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