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马法的内容在高中历史课标教材中是个新知识点,教师们在备课时投入的精力比较多,但教学效果依然不太理想。本文主要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古代希腊和罗马是西方文明奠基的时期,西方文明中的许多核心内容尤其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传统,以及政治和法律制度中的许多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每种法律文化的形成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同样也是如此。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非理性文化的观点是缺乏历史根据的,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只会造成对西方文化的盲从,从而导致在引进西方法律制度时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通过增加宗教的社会性和法律的神圣性因素,伯尔曼把法律与宗教联结起来。法律与宗教在欧洲的结合,不仅有着现实的、研究方法的原因,还有着更深的历史、文化基础。西方社会的法律与宗教在制度上相互影响,在观念上相互依赖——因为它们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我国亦应以理性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重新界定法律信仰的内涵。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者内心深处对法律制度、法律精神应有的一种理性的法律情感,其最终的目标在于创制良好的法律制度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特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西方学界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理性,没有哲学。前辈中国学者在物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都发现了中西文化存在着若干异同,但他们忽略了理性在中西文明中起到的作用。理性有不同的内容和类别。不同的理性类别组成不同的理性结构。虽然理性的爆发是轴心时代中西文明的共同特点,但它们表现出来的理性结构却不尽相同。古代西方的理性结构包括逻辑理性、自然理性、实践理性/道德理性、审美理性,但缺少历史理性,其理性结构以纯粹理性为主导,逻辑理性居于统治地位。中国的理性结构包括历史理性、自然理性、道德理性,有逻辑思想,但却未发展出逻辑理性,其中历史理性占有支配地位。逻辑理性主宰了西方的思维,历史理性引领了中国的思维。这种理性结构的不同是中西思维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中西文明之别,关键也就在于理性结构的不同。西方文明中逻辑理性占主导和中国文明中历史理性占主导,其根本在于二分法的不同。中西的二分法之不同,其部分原因则可溯源于各自语言之不同。语言特点不同,是中西文化不同之源头。  相似文献   

5.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将疯癫学术化、艺术化、哲学化,指出任何形式的疯癫都是文明的产物,并对西方世界一贯坚持的理性提出质疑,让人反思理性、正视非理性的存在.以《疯癫与文明》中疯癫与文明的关系为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的封建文明,解读鲁迅小说中三个经典的疯癫人物——《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并证明这一解读视角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世俗社会的法律创制活动都是通过立法过程由立法者完成的,立法者为所有受法律调整的个体行为制定法律,因而立法者是法律制定的前提和基础,成为立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下,立法者是受所立之法约束并享有最终立法决策权的“去个人化”的、民主政治的产物,立法者作出的行为不仅受到内部利益动机的驱使,而且受到外部立法制度机制的约束。立法者通过内部偏好与外部制度的合力,基于立法程序制度进行利益博弈,达致形成利益共识而制定法律规范,解决了集体行动的困境,实现理性的个体行为产生集体理性的能力,从而为形成的立法决策结果提供正当性与合法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密 《文教资料》2009,(4):60-61
在世界文明史中,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古罗马人则是西方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西方古典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理性思想.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并对整个西方的文化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新教伦理是宗教改革后教义的产物,本身秉承了西方理性的文化渊源。同时其自身也具有理性的实质,不管是路德的天职观、加尔文的预定论及它们倡导的入世禁欲主义,都包含着理性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西方近代的几百年历史是以科技文明为标志的,而科技文明的精神基础是理性逻辑,后者正是希腊文明的产物,难怪西方近代史是以复兴希腊精神开其端的。中世纪作为“黑暗的时代”仅仅是被跳过的时代。于是,中世纪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事实上,人们疯狂诅咒、视而不见的中世纪绝不是一段能跳过的历史,正是它为近代悄悄地、不自觉地准备了一个理性化的上帝,为近代的理性崇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和比较罗马法的流失部分和传世内容,归纳和总结罗马法的核心要素及其对西方社会文明、制度文明的贡献.考察比较表明,罗马法留传至今,其内容大部分都流失了,而且保存下来的文本在结构体系和内容方面,并没有强于其他几个文明的代表性法律文本;它的真正生命力所在,就是构筑了西方文明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正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式,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合理性之所在,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具体说来,正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民主与法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内容,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正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式,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合理性之所在,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具体说来,正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民主与法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内容,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来社会实践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沉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的研究是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前提,也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和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空间,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两位标志性的思想家为切入点,研究中西方在法律文化方面的差异。具体从五戒十善与礼治德治、“慈悲”与“仁爱”、和谐与无讼三个方面探讨孔子与释迦牟尼法律思想的相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法律思想研究传统中,自古希腊时代起,就存在着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同的"法律数学思想"传统。近年来,这种以数学理性思维和数学工具为方法论的法律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由于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鸿沟,理论界对于这种"法律数学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质疑声,认为这种研究方法背离了法律价值判断的基本属性。从本质上看,这种质疑观点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争论在法律数学思想研究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如何实现"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辩证统一,是开展法律数学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哲学复兴了古代自然法的本体论即人的理性,而颠覆了古典自然法的二元方法论,并通过技术理性使得自然法实证化,从而产生了现代法律体系的灵魂即成文宪法.在理性至上的观念下,技术理性改造了罗马法中的形式理性,铸造了现代法律体系的形式品格;系统化的各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的观念存在、各法律部门体系化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戏剧是希腊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希腊文明走向成熟和理智的体现。它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都受到了古希腊戏剧的影响。文章将从对古希腊戏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其对后来西方歌剧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法哲学思想在中国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祥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62-64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是西方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法哲学家之一。《正义论》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哲学思想。罗尔斯强调自由具有优先性,强调正义对效率的优先。罗尔斯的法哲学思想作为人类文明和思想智慧的成果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成熟与完善的政治与法律制度,确保一种正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观点, 论证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措施、目的和意义, 并且认为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权力意识与法律意识、自律与他律以及柔性疏导与刚性制约等关系。这是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法制化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它对于在新的世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解决“一手硬, 一手软”问题, 从“人治”走向“法治”, 并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存在“次道德”和“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直利用“次道德”和“亚道德”教育和帮助犯有罪错的人。在当代中国,肯定“次道德”和“亚道德”的合理性及其道德价值.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政治文明的建设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大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 ,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的扩大、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最终阻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为此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完善人大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