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成为主管部门及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很难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应用研究的社会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量化。二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往往与教师利益(如工资福利、晋升及各种考核等)直接挂钩。这就更增加了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难度。为了实现《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及繁荣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我们必须实现我国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16年3月29日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承办。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人大、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界专家学者、学术期刊与学术机构、新闻媒体代表约600人参会。发布会由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兼书记武宝瑞主持。本次论坛发布了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地、各机构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评价时,往往各行其是,自拟章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必然影响到成果评价的权威性。因此,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制度,健全成果评价机制,改进成果评价方法,是社科界及科研管理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权威的科学评价工具<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贵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贵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全国各省区中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人员整体水平偏低,青年学术骨干人才比较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布局不够合理,研究力量分布不均;个体研究仍占主导地位,联合、协作研究有待加强.为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资源整合机制,以推进贵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法,其具体表现形式即同行评议法、引文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同行评议的优点在于定性但主观性较强,引文分析的优点在于定量但很难对学术成果的层次进行区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应该是发展的方向。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术评价与社会价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出同行评议、引文分析、预期需求、现实效益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科学和社会经济相结合,从更宽广的研究视角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进行价值影响与效益评估,充分体现了社会科学要“社会化”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6.
正确评价和奖励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充分调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从而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针对社科成果评价中存在的非科学因素的干扰,如何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制度,健全成果评价机制,改进成果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社科界及科研管理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术人不是普通人,要成为学术人并不容易,需要一次涅粲。在学术真理的立场上,学术的力量来自于学术活动本身,如果缩小到以论文或论著为主要学术成果的人文社会科学,则这种力量应出自于论文(著)的构架、逻辑、理论和方法。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基于“实用”的考虑,学术已使人异化。  相似文献   

8.
日前,我校收到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发来的贺信,对我校在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喜获佳绩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措施频出,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当前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研究多着力于评价方法的改进,学术评价异化的表现等探讨,鲜有对其产生原因的系统探讨。而现行评价体系的异化严重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文章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三个维度对人文社会科学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科研资源分配模式、根据高校特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模式及开展分类评价、完善学术共同体等改革路径,以期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加大了对其评价的难度。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及从业教师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体系首先应保障并促使教师致力于学术探究,其次能对教师的科研成果作出科学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在厘清学术观点创新概念和明确观点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引文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概述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及研究质量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立即建立与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研究成果查新制度,完善检索体系,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基础训练,改革考核办法,举办学术沙龙,开设学术批评专栏,营造激发新观点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成人文社会科学有其逻辑的必然,内在动因是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科学精神的成长。现代科学精神促成人文社会学科的科学化,使其具有越来越高的客观性和理性,在方法论上也越来越科学化。在科学精神的推动下,科学存在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可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吸收,程序已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且在现实生活、理论研究中广泛运用。但在人文社科领域对程序概念的研究很少上升到哲学层面,因此,对程序概念的含义进行探讨,对其涵盖自然科学领域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程序一般”进行深入研究,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分,它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术性质、研究任务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的船和桥,方法创新是学术进步的阶梯。目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研究生普遍缺乏方法论自觉,加强方法论教育时不我待。高校应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普遍开设方法论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炼问题、鉴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术研究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Academic systems are undergoing changes in which the social organisation of research as well as patterns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gressively resemble those in hard sciences. The hard and soft sciences are increasingly converging. This development can be observed in (a) publishing patterns, (b) the division of research, and (c)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research.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changes occurring in academic systems in terms of a transformation of disciplinary practices are also becoming a trend in transitional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We used Croatia as a case of a post socialist transitional context and compared it to Slovenia, a country with a similar past but somewhat different scienc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he results point to increasing convergence in some soft disciplines, visible in project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academic work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publishing patterns.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各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经费投入越来越多。但较科研立项工作而言,科研结项的绩效考核尚待加强。按照分类观点,将科研项目的结题绩效分为纵向科技类、纵向人文社科类、横向科技类和横向人文社科类4种类型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进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的实践过程给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具体知识,全球化研究已经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知识体系的重要领域,这给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知识的场景和知识的内容.第二,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弱势的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学习和理解全球性知识体系,同时也开始逐步尝试着"走出去",进入全球性知识体系,参与对全球性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第三,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大学也开始探索实践现代大学制度,强化了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地和原产地的功能,并通过对学术管理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为知识生产和学术创新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这种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非常尴尬。从早期的“(自然)科学化”、到后来的“人文化”,再到晚近的“社会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始终变动不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若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积极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oral perceptions of 100 male university faculty members grouped by professorial rank and by the three general academic areas of natural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The general hypothesis states that the temporal perceptions of these respondents relate to academic area and not to professorial rank. From the respondents' answers to an open-ended question during a taped interview session, three perceptual categories were derived and labeled ambiguous, analytical, and synoptic. Chi-square analysis confirmed the general hypothesis. This confirmation is congru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that academic area is a significant distinguishing variable to apply to the professoriate. Natural science respondents perceived time analytically, as increments for measurement, whereas respondents i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tended to perceive time ambiguously, as hav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 Implications of this small-sample investigation at a comprehensive, state-supported university are important not for the answers provided but rather for the questions generated. These questions delineate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科研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某高校520位研究生的调查,发现目前人文社科研究生在科研活动的参与等方面总体上表现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利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提高研究生科研参与的数量和深度以及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科研产出。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促进研究生科研参与及产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