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人类学是由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相嫁接而成的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吸纳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研究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多重交叉的密切联系,但是两门学科的学科背景、学术视野、研究对象、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为研究的主题,对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一切问题进行研究,它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描述,以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审美人类学以人类精神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和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文化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存活于民间的"活态的"审美经验.审美人类学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取跨学科,多元方法的并用,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2.
生态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因此,生态人类学理所当然继承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以人类社会中的各个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的单元。但生态人类学作为独立于文化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建构既不能完全趋同于文化人类学,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生态学。在总结文化人类学与生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经验前提下,生态人类学提出了自己的三大立论公设,以利使自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以来对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学科群之一。一般人往往以为它是异军突起,是“新学科”。其实不然。早在古希腊时代,它就诞生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就是人类学的伟大先驱者之一;而“人类学”这一名称最早也是希腊先哲亚理斯多德创造的。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近代,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人类学思想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无  相似文献   

4.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教育人类学综合许多学科(如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历史学、生物学等等)的研究成果,主张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本质和功能,考察教育的成败得失,以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政策,进一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西方教育人类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以美国为首的文化教育人类学和以西欧为中心的哲学教育人类学。二者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文化教育人类学主要研究文化传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化传播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对教育及通过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国际性的社会学科。作为近代科学的文化人类学首先发源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欧洲。随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他们发现了世界上存在着与欧洲人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发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当时的英国、法国、奥地利、美国以及美洲大陆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开始对不同种族和民族进行研究。各种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相继出台,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进化论、传播论、功能  相似文献   

7.
哲学人类学是西方近年来流行的研究人的新兴领域和学科.在西方哲学中,哲学人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它是指哲学上的一切关于人的理论、观点和学说;狭义而言,它特指在本世纪初由马克斯·舍勒所创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宗教哲学人类学、生物哲学人类学、心理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哲学人类学等分支的庞大的哲学体系.它诞生在德国,流传于欧洲大陆,渗透到英美诸国,并在苏联和东欧产生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它在我国理论界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仅以后者为对象,对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马克斯·舍勒的这一理论观点,作简要的述评.马克斯·舍勒(1874-1928),是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也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种社会形态中的教育现象的教育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人类学是形成于西方的一门新兴学科,尽管它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该领域的第一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广义上讲,没有教育,人将不成其为人.人和教育的这种紧密关系,使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关注教育问题,教育科学也日趋繁荣.尤其是20世纪初叶以来,新兴教育学科层出不穷,其中就有一门学科在国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研究和接受;而在国内,它却还鲜为人知,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这门学科就叫教育人类学.教育人类学(Educatienal anthropology)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介于教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甚至国家的基本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的中青年学者冯增俊同志抱着对中国发展教育人类学的虔诚的希冀,克服各种困难,从移译国外有关文献入手,结合自身近20年教育实践经验,搜集大量教育调查资料,并率先在华南师大开设《教育人类学》课程,在此基础上撰写出24万余字的国内第一部《教育人类学》专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文化人类学这门课,人类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门显学。于是,教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为配合上海地区人类学课程的教学与发展,2003年,上海市教委把“文化人类学”列为高校重点教材的建设项目。编著一本文化人类学教材并不难,而要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和反思学科基本观念或方法的基础上真正把该学科推动向前却并非易事。田兆元教授主编的《文化人类学教程》(该书于2006年2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正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迈开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音乐人类学是一门将音乐作为人文、社科方面研究的学科,其理论主要是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就目前中国大陆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现状与西方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中国建立和发展音乐人类学,我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学习人类学目标;其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法规视野;第三,不断深化对在我国建立和发展音乐文化学的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范围包括人种起源学、语言学和考古学。文化是社会科学家和人文主义学者使用的一个术语,流行广泛而又普遍。这一术语没有固定的意思,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文化个体的、有教养通达情理的人的概念,即有文化修养和熟悉文明生活所产生的比较美好事物的人的概念。“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学的著作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爵士,用它来表示人们在历史体验中所产生的思想和事物“集合体”。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是以研究文化现象为主的一门学科,如果将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法律人类学的出现就成为必然。人类学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它的田野调查法对法律现象的探讨帮助是很大的。法律人类学关注法律文化制度为我们研究法律的文化形态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类学是近年来在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渗透百科,博取诸家,熔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于一炉,倡导从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把握现代教育的本质,克服传统教育研究的空泛倾向,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提供一个全方位考察教育与人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维度。  相似文献   

15.
语言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并驾齐驱.我国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提出是较为晚近的事情.从目前人类学的研究状况看,国内语言人类学的成果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关于单一民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并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出版的<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谭志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该著作对我国语言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并结合土家族的语言材料深入研究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的关系,可以说是我国语言人类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并驾齐驱.我国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提出是较为晚近的事情.从目前人类学的研究状况看,国内语言人类学的成果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关于单一民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并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出版的<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谭志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该著作对我国语言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并结合土家族的语言材料深入研究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的关系,可以说是我国语言人类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其主要理念现已渗透到国际音乐教育中,但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人们对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其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是:树立音乐价值平等观,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8.
罗康隆教授新著<文化人类学论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一书,正好弥补一些人类学著作某些不足,对澄清人们对人类学的一些模糊认识,让人们了解这门学科的精神与实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实质上说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的要求,周作人对西方文化人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了他独特的知识体系。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滋养,正是文化人类学使周作人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跟整个20世纪的“人”的觉醒与解放运动完成了精神呼应,它同时也垫高了周作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观照视点,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杨素香 《教育与职业》2006,(20):106-107
人类学是一门广泛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科学。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语言人类学,它从语义出发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而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性质、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其分支之一是人类语言学。因此,人类学和语言学不论从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教育等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它们的关系。本文旨在讨论人类学对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