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结构游戏正是由于符合幼儿的动手操作需要,所以成为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之一。虽然,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结构游戏占有一定的地位,幼儿几乎天天玩积木、插塑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会玩、玩好,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的结构游戏呢?  相似文献   

2.
在游戏中孩子们是需要教师的,他们需要教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如何克服以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三定”(即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 ,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 ,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如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家里的小孩生病了怎么办?想玩“去医院”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非闹着喝水怎么办?2.角色分配自主。即让幼儿按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怎样间接指导角色游戏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首先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在指导中班“戏院”游戏时,由于玩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弱,“观众”大大减少,“小演员”们也觉得戏院游戏不如以前有劲。正在这时,园内请来了一个杂技表演团,我就趁势引导幼儿仔细观看,随后又让他们讲讲议议杂技表演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个节目,有些什么道具,等等。讨论引发了孩子们对杂技表演的极大兴趣。在游戏中,立即有许多幼儿提出:“我们戏院里要表演杂技。”他们说玩就玩,  相似文献   

5.
表演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媒介,但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玩一玩”就可实现,其开展需要教师的有效设计与指导。如何有效地设计与指导?教师们都有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本刊特组织相关文章,希望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林莉  肖楠 《学前教育》2022,(1):54-57
<正>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因此,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决定。但在支持幼儿角色游戏时教师常常产生困惑。比如,创设了一个角色游戏区,孩子玩一段时间后就被别的游戏吸引了,游戏区被冷落,怎么办?辛苦搜集来的各种材料孩子不感兴趣或不会使用,怎么办?计划扮演某个角色的孩子,换上角色服装后只是简单摆弄一下道具后就开始四处转悠,游戏专注时间短怎么办?需要人际互动的购物、看病等游戏总是没有客户上门,只能惨淡经营,怎么办?孩子反复玩一个角色游戏,对其他游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要依照幼儿的意愿进行。教师到底如何组织角色游戏?一直是幼教界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经过学习和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以孩子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指导和影响。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及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独立确定。幼儿喜欢玩什么就让他们玩什么。角色游戏的内容、动作、对话,都应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发现有不妥时,教师可采用提问、反问、惊讶的口吻,采用提议的口吻及提供玩具和有关材料等方式,去间接地指导和影响幼儿,使游戏活动正确进行。例如:游戏开始了,许多小朋友一下子都拥到“娃娃家”,互不相让,影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怎么办呢?我就用提议的口吻问:“你们这儿有几家人家啊”“谁和谁是一家?”……较灵活的孩子就马上会意识到:“我们赶快分成两家或三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区域游戏做出了明确的解释,"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幼儿自选游戏。"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玩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在教育要求下玩,使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发展。区域游戏正是满足孩子们在玩中学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置区域游戏,采取何种游戏方式来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养成呢?  相似文献   

9.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由来。往年“六一”节活动都由教师策划,今年我们将自主权交给幼儿,组织他们讨论“六一”节想玩什么游戏。在幼儿诸多想法中,豪豪提出的“穿睡衣玩枕头大战”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好奇:什么是枕头大战?枕头大战怎么玩?玩过类似游戏的妍妍、帆帆马上分享经验,他们还从班级寝室拿来枕头和豪豪一起演示。于是,全班幼儿都想玩“枕头大战”游戏。看着幼儿渴求的眼神,教师同意了“六一”节那天玩枕头大战游戏,教室立刻沸腾了起来。等大家平复激动的心情后,  相似文献   

10.
结构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何谓结构游戏呢?结构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是幼儿使用结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我们在指导幼儿玩结构游戏的实践中,突破除了幼儿园常用的积木、积塑、积竹、金属材料、泥、沙、水、雪等,同时也提倡安全的废旧利用,如废旧材料,橡皮泥、一次性餐具等.这样幼儿建构的范围就能越来越广.结构游戏的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幼儿结构游戏活动中的指导,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要求、思想、能力、行为、认知水平等问题,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帮助、正确指导.因此教师适时得当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教育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幼儿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的作用呢?本文从分析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先明确指出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有计划的观察)和关键(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进而提出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几条对策。这些对策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你问幼儿:“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做什么?”那么,很多幼儿可能会这样回答:“唱歌,跳舞,做游戏!”其实音乐活动和游戏活动是相通的,即都可以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大胆创造,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愉悦。如何才能让幼儿和音乐一起玩起来,在音乐活动中玩得开心且有所收获呢?  相似文献   

13.
一、游戏分享与交流的现状与问题(一)我们的问题在幼儿园日常的游戏分享交流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形式主义的分享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简单问:“今天玩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而后教师随机向个别幼儿提问:“你今天玩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还要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提示性问题。小班的幼儿对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戏前没有明确的想法,在游戏中他们边玩边想,有时还会出现不知道玩什么的现象。如玩《娃娃家》游戏时,孙玲小朋友手里拿着小锅东张西望。我问她:“你在干什么?”她一个劲地“嗯”,嗯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什么,我又问她:“你手里拿的小锅是干什么用的?”并随手拿起一条塑料小鱼在她面前  相似文献   

15.
当下,在中小学生中间流行一款名叫《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一项调查显示:78%的中小学生都曾经玩过或正在玩这款游戏。该游戏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学生如此迷恋?教师能否从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呢?笔者将这款游戏的设计理念、玩法、特色等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以期获得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6.
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开展的基础,也是支撑幼儿游戏质量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来说,环境体现了教师对游戏的隐性指导——教师通过对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选择以及空间的巧妙利用来达成间接指导游戏的作用。那究竟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发挥游戏的幼教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王区区 《考试周刊》2013,(47):190-191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存在大量学习活动,因此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是让幼儿在"玩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多种角色,即游戏内容的确定与策划者,游戏规则的制定与维护者,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提供者,游戏过程的引导与参与者。  相似文献   

19.
吴莉菊 《山东教育》2008,(12):37-38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很快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愉悦身心。小丝巾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课间我们常可以看到孩子们用丝巾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藏猫猫、抛接等,能否借助丝巾这一道具,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体验快乐呢?  相似文献   

20.
幼儿角色游戏冲突分为幼儿与物品材料的冲突、与角色扮演的冲突、与游戏情节的冲突等。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容易出现指导时机不当、指导语言不当的问题。教师应该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冲突;关注游戏角色和故事情节冲突,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指导;树立积极的冲突指导意识,抓住干预的"关键期",更好地为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