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这一要求,全国各个版本的数学新教材在编写上均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编排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基本按照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并称之为“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但随着新课程实践研究的深入,不少教师对“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困惑,到底怎样的课称得上“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必须澄清,一是为什么要创设生活情境?二是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情景问题的创设,把它视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要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产生求知冲动,因此情境的创设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必须是对学生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思考且要有一定的障碍,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情境的创设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4.
一、有效入门——提出问题情境的模式 “问题情境”是指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关联的、包含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事件。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是必要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问题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问题情境既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事件,同时又是数学化的问题。问题情境的作用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梅 《陕西教育》2007,(1):43-43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7.
李永 《小学校长》2006,(3):48-48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此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生活数学”情境来模拟现实生活,再现生活场景,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模拟成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从而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情趣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架设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把生活情境融入数学课堂,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是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一种新教学理念。本文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这一教学设计为载体,结合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两年多来的一些教学尝试和实践初探,提出了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数学课堂向生活空间有效延伸等看法,试图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呈现具有生活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吕菊华 《新疆教育》2013,(14):156-156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数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知情教学",包含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过程,充当连接抽象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的功能。当前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着"去数学化"、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情境创设不自然等问题,建议通过系统学习情境教学理论,整体把握和设计数学情境教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创设真实、自然的数学情境四条路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呢?  相似文献   

14.
郭力丹 《福建教育》2022,(23):54-56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实现从“生活”到“数学”的横向数学化抽象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从“数学”到“数学”的纵向数学化抽象过程;创设操作情境,实现从“动作”到“思维”的融合数学化抽象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炼丰富多彩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习,加深理解;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只有教活、学活生活的数学,才能真证落实新课标的璎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姜艳艳 《教育》2013,(12):40-4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进而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适时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