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从个体特质和组织环境感知两个视角对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知识分享意愿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对310名在职员工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知识分享意愿均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的影响;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对知识分享意愿有着正向影响作用;知识分享意愿在心理资本、创新氛围感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分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关键,然而高校教师对于隐性知识分享表现得并不积极.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分析框架,以知识分享意愿为中介变量,提出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决定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取决于其知识分享意愿,而知识分享意愿又取决于感知管理支持、感知组织文化、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感知知识价值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津地区395名留学归国人员的问卷调查,研究了留学归国人员的国内嵌入程度(在回国前与国内或来自于国内的组织和个人的互动联结程度)与其回国之后知识分享意愿和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留学归国人员的国内嵌入程度会显著地影响其知识分享的意愿,进而影响其知识分享行为。但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团队内是否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会产生调节效果:团队中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时,留学归国人员国内嵌入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通过知识分享意愿的间接关系会较团队中没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时的关系弱一些。此外,积极的团队氛围会弱化留学归国人员知识分享意愿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卓嘉  宝贡敏 《软科学》2010,24(6):89-93
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围绕个人的面子需要及其知识共享意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现有的面子理论和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个体的关系型面子需要对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最为显著,注重基于关系的面子的个体更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知识和技能;(2)能力型面子需要对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关系受到关系型面子需要的中介传导;(3)道德型面子需要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隐性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政府管理科研人员绿色创新行为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影响组织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变量,目前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信任、知识分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系统验证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变量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信任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还通过信任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进一步通过信任、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成员的信任、知识分享在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感对绿色创新意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2)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隐性知识共享,而且当隐性知识共享的水平较高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向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Triandis模型,建立一个集成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知识共享态度、意愿和行为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28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动机因素对员工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大于外部动机;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的行为控制三者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意愿和便利条件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不同组织情境下个体动机因素对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知识分享的相关文献后,总结出影响组织间知识分享的要素,并对要素进行分解、细化.以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及高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检验.对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找出国防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关键要素及相互关系,发现组织间的合作关系、知识分享意愿及能力对知识分享绩效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品牌社区成员间知识分享是保证社区存续的基础,但冲突等不良互动行为对知识分享的影响仍有待考察。本研究借鉴公平理论,构建品牌社区成员间认知和情感冲突对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通过系列实验检验了上述模型。研究发现:(1)认知和情感冲突均负面影响社区成员知识分享意愿,社区成员互动公正感知完全中介上述关系;(2)社区成员赞同负向调节社区冲突与互动公正感知的关系;(3)相比于品牌无响应,品牌响应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互动公正感知对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程度,但不同响应方式的调节效应强弱并无差异。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有关在线社区知识分享前因、在线冲突及冲突管理的研究,同时为品牌社区的管理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tent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complex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Findings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ing with 54 subjects in two large organizations in Saudi Arabia indicate that self-perception and contextual interpretation create tensions that affect the way knowledge is managed and shared. The dichotomy between self-centeredness and self-doubt was found to affect trust and openness necessary for genuine knowledge sharing. Mutual trust, developed through timely self-disclosure, was found to offer psychological safety for employees to share knowledge more openly. Inner tensions become the stimuli for maximizing the social aspect of interaction to negotiate meanings, strategize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define role identity. The interplay of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participation challenges one’s knowing and becoming, increasing the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of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sharing intent determines the learning of individuals and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金辉  李支东  段光 《科研管理》2019,40(11):236-246
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高度情景嵌入性行为,但以往研究鲜有同时关注文化情景与知识情景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集体主义导向作为文化情境的代表构念,选取知识的隐性程度、感知的知识个体所有权、感知的知识价值作为知识情景的代表构念,探究了集体主义导向(文化情景)、三类知识属性(知识情景)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多源信息(自我+他人汇报)问卷调查,采集了1182份有效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集体主义导向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知识的隐性程度和感知的知识个体所有权抑制知识共享行为;感知的知识价值与知识共享行为存在“倒U型”关系;感知的知识个体所有权和感知的知识价值正向调节集体主义导向与知识共享行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组织支持感、员工知识共享方式与共享有效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企业实践中"有知识共享行为,无知识共享效果"的现状,立足于知识共享主体的"人",从员工-一组织关系视角,分析了组织支持感、员工知识共享方式以及知识共享有效性的作用关系.在对知识共享有效性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员工的行为特征,尝试将知识共享行为分为基于组织的共享行为和基于个人的共享行为,并分析了两类不同的知识共享行为对共享有效性的影响,分析了组织支持感的内部结构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方式和共享内容选择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与工作相关的组织支持感能够通过促进组织导向的知识共享行为显著提升知识共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金辉  李支东  段光 《科研管理》2006,40(11):236-246
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高度情景嵌入性行为,但以往研究鲜有同时关注文化情景与知识情景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集体主义导向作为文化情境的代表构念,选取知识的隐性程度、感知的知识个体所有权、感知的知识价值作为知识情景的代表构念,探究了集体主义导向(文化情景)、三类知识属性(知识情景)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多源信息(自我+他人汇报)问卷调查,采集了1182份有效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集体主义导向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知识的隐性程度和感知的知识个体所有权抑制知识共享行为;感知的知识价值与知识共享行为存在“倒U型”关系;感知的知识个体所有权和感知的知识价值正向调节集体主义导向与知识共享行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集群企业知识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福茂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35-154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集群企业知识分享行为意向分析模型,对某纺织产业集群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该有关假设做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的知识分享态度和知识分享行为控制力对知识分享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集群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知识分享,集群企业间的竞争对企业知识分享态度有消极影响,而知识分享能力在所有因素中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刘琳  王玖河 《科研管理》2022,43(2):149-159
   在价值共创时代,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成了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知识管理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进而成了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顾客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取优势的重要资源,基于顾企互动和知识共享的价值创造模式将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势,顾客知识的共享对加速企业知识创新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文章从顾企互动的视角对顾客知识共享的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分析探究了知识共享成本、知识共享收益、知识储备量和收益分配系数等因素对顾客知识共享决策行为的内部影响机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结论:(1)当知识共享成本提升时,只有当顾客和企业的参与意愿较高时才会促使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且延缓了知识共享产生的进程;(2)当知识共享收益增加时,能够增强顾客参与知识共享的意愿并且能够加速知识共享进程;(3)当顾客和企业的知识储备量存在差异时,这种差异会一定程度上延缓和抑制知识共享进程,相比之下,当顾客所掌握的知识的储备量大于企业的知识储备量时将更不利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4)当企业参与知识共享的初始概率较低时,可以采用为企业制定较高的收益分配系数的方式来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但是在确保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前提下,为企业分配较多的知识共享收益会延缓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速度,此时,加速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有效策略是为顾客分配较多的共享收益。  相似文献   

17.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的兴起带动了知识共享的研究热潮。大学生是高校知识共享的重要群体,研究其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与特点,指出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并初步探讨了促进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从用户感知视角,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虚拟环境下的知识分享行为。[方法/过程]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和感知知识优势的综合效应模型,基于352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并进而影响共享行为;便利条件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除自我身份与共享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外,感知知识优势调节各变量与知识共享意愿、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升知识分享的绩效预期和努力期望,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保持成员间适度的知识势差有助于提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20.
集群供应链是产业集群背景下新兴的供应链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对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集群供应链中横向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企业特质。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共享成本、共享风险、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量,激励系数和惩罚系数7个企业特质的影响;降低共享成本和风险,提高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量,引进激励和惩罚机制能够提升集群供应链中企业选择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