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双减”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欲减反增”“教育焦虑”等执行性问题,因此,厘清政策执行的逻辑以及制度的价值成为现实需要。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构建政策分析框架,从制度同构的形成与集体理性的选择两个层面阐释“双减”政策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是一种正确的认知。在制度同构层面,通过历史背景、制度趋同与现实路径等三个维度厘清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在集体理性层面,通过管制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等三个维度分析“双减”政策最终的价值旨归是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理性越位现象,高校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作为提升就业率的途径,将培养“速成式企业家”视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将创业率当成衡量创业教育成效的唯一指标,创业教育的内容表现为实务技术性操作或纯理论教育两种极端,由此创业教育的功能变异、本质异化、内容偏移、评价指标扭曲,创业教育的工具理性盛行,其后果就是,创业被视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手段和大学生追名逐利的工具。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性亟需回归,即要回归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观念上要坚守创业教育的价值属性,制度上要强化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行动上要建立理性的沟通机制,策略上要厚植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9,(5):112-118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扩大就业渠道、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驱力,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文章首先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构建了包含政策工具维度和发展阶段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二维分析理论框架。随后,文章以1998~2018年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经搜索、筛选,整理出59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文本,并从政策工具维度和发展阶段维度,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变迁情况,归纳出1998~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变迁的特征和不足。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的建议,以期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视角揭示和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维度。学生及其教育存在是教育政策价值生成的基点,学生及其教育存在论的教育政策价值认识论是进行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基本视野,"学生—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基本标准。以特殊教育政策为例,对教育政策主体价值选择分析发现,特殊教育政策价值存在偏颇,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其主要是:特殊教育政策主体价值缺损,特殊教育政策主体价值选择立场偏颇,特殊教育政策主体价值有效性失衡。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具有多种内在属性,如"公平"属性和"效率"属性."公平性"是教育政策的内在属性和首要价值,教育政策不公平是因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忽视教育政策的"公平"属性.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就应该从源头上出发,从指导思想上重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还公平属性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毛榕 《考试周刊》2014,(68):1-2
教育政策的价值特征在现象形态上表现为一系列价值选择。本文依据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异地高考政策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得到目前异地高考政策的表象层面的价值选择目标是保障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并逐步完善我国高考制度;深层本质层面的价值选择为完善社会流动机制,缓解部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考试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事业,无论是从其自身性质还是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公平都是其核心价值。各类突发事件对教育考试的公平价值造成严重损害,在处置过程中必须把公平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完善制度、信息公开、技术手段、打击舞弊、权利救济等途径维护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8.
“强师计划”是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又一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研究首先考察了“强师计划”政策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该政策所具有的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再次,提出“强师计划”政策的价值实现主要受制于教师教育结构失衡、总体质量不高、教师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有限以及改革政策工具运用不充分;最后,从政治支持、理论资源、组织赋能和战略治理等方面提出实现“强师计划”政策价值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关于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强调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关注缩小教育差距,倡导提供"有质量的全民教育".国际社会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与实践主要包括:借助立法与执法手段保障教育公平;确保公共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与高效管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村人口的教育;对于特殊需求群体教育施行保障性倾斜,兼顾公平与效率;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结合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制定政策及教育公平评估框架和指标;应用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政策与实践建议有:以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持续发展的政策价值取向;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实践有利于学生学业进步的评价制度;均衡配置师资资源,提高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开展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育探索,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就近入学政策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其目的旨在方便公民子女入学,遏制不合理的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作为该政策的核心诉求,主要通过教育机会公平补偿来实现。但是在政策目标、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上预设的公平没有很好地实现,并引发了实施这一政策的不公平现象。本文通过对就近入学政策的非公平性分析,探寻走出不公正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双创”人才是实现科技兴国的基石,如何推进高校“双创”平台建设仍是重中之重。根据江西省高校“双创”平台建设状况,将“双创”人才培养与江西省经济发展相结合,从专业制定、课程制定,以及人才目标制定三方面完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双创”平台融合协同,从而改善江西省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以利于提高江西省高校“双创”教育水平,为我国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模式固化等突出问题,基于O2O的创新创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双创”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等策略,构建基于O2O的研究生创新创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深化研究生“双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聚焦于以高校为评价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描述与分析,以及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欧盟的高校创业评价框架,结合我国创新创业评价现状及“双一流”建设需要,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描述框架。其次,选择12所高校为学校样本,邀请领域专家对样本学校采用该分析框架进行逐项评价,并利用Amos建立SEM结构方程模型,提出研究假设进行假设验证分析,得出以高校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主要涉及校方支持、人力资源、过程管理、课程与教学、学生表现、教育环境、社会影响力等七个方面,其中,校方支持是基石,学生表现是落脚点,过程管理起到调节反馈作用,校方支持与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中逐渐凸显,预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逐步迈向以重视“办学理念、国际化视野、服务地方经济”的2.0时代。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We utilized cross tabulation statistics, word frequency count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research output to conduct a bibliometric study, and used CiteSpace software to depict a knowledge map for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3.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is duration, the study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xperienced a progression through three stages, an “exploratory stage of learning from foreign models,” a “developmental stage geared toward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a “transformative stage promoting cultivation of student abilities,” and featured thre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multidisciplinary fusion,” “imbalance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policy orientation.” In the future, popular fields in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to be concentrated in the three areas, namel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推进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顶层设计、评估制度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构建“双创”背景下高校的跨越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核心是跨越式评估和跨越式教学模式。跨越式评估包括课程横向多维度跨越评估和能力纵向多级别跨越评估两种。跨越式教学模式设计了用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跨越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创新学徒制教育的跨越式学业导师模式。实践表明,跨越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双创”教育的内在要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遴选了地方五所高校,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基于三螺旋的理论,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五所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开展形式及现状,并提出了构建以"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们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深化供给侧改革,鼓励创新创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等内容,指引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文章首先梳理并阐述了研究的政策背景,对双创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进行了理论诠释。在开展综合性深度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归纳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描述了高职双创教育供给侧的现状,并分析了供给动力不足的问题和原因,最后对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社会创新动能的重要源泉.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在协同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发展过程呈现形式化色彩、实际地位暗藏边缘化危险、创新过程隐含异体化趋势的现实困境.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坚持树立窗口意识,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市场营销专业“专创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建议,应尽快构建以双创导向的人才课程体系和人才教学模式,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双向深度有机融合。并简要介绍了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专创融合支持政策是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国内广泛开展“双创”和毕业生求职压力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高校普遍存在对政策理念认识不深、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建议加快专创融合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打造专创融合教育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