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原》中的特色称谓语繁多,本文以生态学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翻译三维原则角度对小说特色称谓语的翻译进行尝试性研究,为《白鹿原》中的特色称谓语翻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期更好地促进陕西关中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水浒传》的两个英译版本为语料,借助语用翻译的理论,对其中的自我称谓语的翻译进行了粗浅的讨论。在翻译自我称谓语的时候要在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框架,从关联的视角对外宣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外宣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如何遵循关联原则,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4.
赫曼斯以“翻译规范”概念为核心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形成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国内系统地介绍该理论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试着从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内涵和外延、翻译规范的作用、该理论对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以及它的不足和缺陷等几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综合评定,以期对国内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称谓,交际者互指或自称之名称,古今不同,中外有别。《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种类繁,数量大,这些称谓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从《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收集了12个含有称谓语的句子,通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关联原则既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评价,也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激起了越来越多翻译人员的关注与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更多的翻译任务为市场所需,同时译者面临的翻译任务也比以往繁重了许多,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翻译记忆技术为译者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关联理论对各种翻译实践活动有很强的阐释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同样可以用关联理论来指导。作为关联理论的核心理论,最佳关联原则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过程中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等翻译记忆技术的使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连伟煌 《英语广场》2016,(12):17-18
琼·博厄斯-贝耶尔的著作《翻译文体学研究》提及了有关"关联理论"的内容,并对其作了简要介绍。其中第二章2.3小节重点谈及了"关联理论、翻译中寻求关联"的内容。本文试图以该部分内容为基础,以自己的翻译实践或现有译文为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文学翻译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传统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翻译规范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图里的代表作<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里翻译规范的主要思想加以分析,进而指出图里翻译规范论的贡献以及不足,希望能对当代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宪益英译本《红楼梦》使用了6种不同的英文称谓语来翻译同一个中文称谓"老太太",这种语言的选择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基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礼貌顺应。从顺应理论的视角研究礼貌,将有助于更全面地阐释翻译中的礼貌现象,从而对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珊珊 《海外英语》2012,(12):165-167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传递给对方第一信息。不同的称谓可以反映交际双方年龄,性别,亲疏关系,社会地位,角色身份乃至说话场合等情况。语言交际所表达的意义,很多时候只需要通过称谓就可以了解清楚,因此称谓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翻译通常会涉及俩种语言和文化。近年来,受到世界文化交流多元化的影响,翻译研究正逐渐加强对文化因素的关注,俩种语言对比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学层面上,也表现在文化层面上。该文试根据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分类,以社交称谓的实际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它所体现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同时,该文还探讨了社交称谓语在一定语境下的翻译策略,有助于人们了解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很多涉及关联理论的应用研究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翻译研究也不例外,而作为应用文本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尤为如此。本文主要通过关联理论的运用,从认知和交际的角度对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加强,作为推助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应用翻译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应用翻译理论建构也成为研究的对象。文章以翻译标准和翻译行为为研究对象,确立了功能目的论作为应用翻译宏观指导的理论,关联论和补偿意识为翻译和译本修改的微观策略,从而建构应用翻译有效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整理归纳出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化妆品名翻译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尝试以关联理论为框架,将关联理论中三大重要概念(关联语境、最佳关联、描述性相似和阐释性相似)运用在化妆品名翻译上,得出不同内容的化妆品名翻译所对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联翻译理论及其对商标词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理论对商标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翻译过程研究的背景,指出翻译过程研究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基于这个简单的划分,对理论性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研究做了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个理论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对实证性研究的综述中,主要概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类型。最后指出,如果能够把翻译理论研究和近年逐渐兴起的利用有声思维法(TAPs)开展的翻译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将是更好的研究翻译过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Gutt在Sperber和Wilson关联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杨宪益和David Hawkes所译《红豆词》的两个版本进行比较,体现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楠 《考试周刊》2011,(37):25-27
翻译实践中关联理论对其有着颇多影响,而译文的连贯性有时需要语言使用者运用语用或认知推理来推导,以得其语篇隐含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选取几部美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讨译本是否实现了理论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具有语篇连贯性。随后即指出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对于译文呈现语篇连贯性的利弊。  相似文献   

19.
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幽默言语的翻译进行探讨,将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文章通过应用关联理论对<围城>原文和译文中的幽默言语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尤其是对幽默言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幽默言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语用理论视角下翻译是双重跨文化交际行为,语用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关联理论与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宏观的理论和微观的策略与方法。语用翻译观认为翻译是对语境的顺应与选择的动态过程;翻译的本质则是通过明示与推理达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