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球文化产业产出多以可视化的图片、影像进行传播,影像以其丰富的色彩成像、直观的时空记录以及独有的文化形态为介质,打破了传统媒介下文本客体与解读主体之间的"符码"鸿沟,实现了影像客体与鉴赏主体之间的意识认同,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阵地,在新的媒介形势下开始向视觉化延伸.文章从融合媒介时代下的传播形态、"可视的文化"的社会治理果效与出版产业跨文化延伸三个维度进行论述,试图阐明,正是影像作品的视觉化表达才促使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宽阔与明晰,但是这种跨界延伸却非常可能超出出版产业自身的范畴,给出版产业带来新交.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介入,给民俗文化带来全新的存在和传播介质,并成为民俗文化新的寄居场域。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作为原生态文化与民间社会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其生存形态与传承方式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生变化。在大众传播视域及媒介传播现实中,民俗文化的话语构建在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序列,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3.
"看"是一种社会性的表意与交流的方式,也被赋予了社会结构的特征。只有以一个完整的社会世界的实践为背景,观看才能呈现出意义。而"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将可视的形象,经由影像媒介等可视的形象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看"的社会性,必然影响到视觉文化传播形式的变迁与传播效果的差异。本文就将着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看"的社会性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春英  隋欣 《当代传播》2012,(6):106-108
数字技术与网络激发了一场信息储存与传播方式的革命。广播行业借助新媒体技术,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渠道的数字化、网络化、接收终端的多样化等变革。我国广播业如何突破技术层面的简单嫁接,实现内容生产与社会服务的良性"化学反应",就需要发挥广播特有的媒介优势——非视觉传播,加以新媒体技术为广播带来的良性变革,实现广播的"适度视觉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伏静怡 《东南传播》2021,(10):27-30
传播媒介深度嵌入乡村社会之中,小镇青年通过影像实践在积极建构自身话语的同时也塑造着新的"地方"文化和认同.本文从小镇青年这一群体的媒介化实践框架切入,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小镇青年是如何将地理实体与人们的想象联结起来,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帮助乡村完成文化失落地到文化根源地的转身.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加速了视觉文化转向和景观社会的形成,并带来诸如视像霸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中,需要加强视觉共同体的打造,加强关键视像的处理,建立基本的视觉伦理规范,来彰显影像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从学科起源来看,媒介话语研究仍然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媒介话语研究兼顾话语分析与媒体研究两个传统,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从媒介话语的发展脉络来看,它与临近学科或是研究范式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其研究方法也呈多样化的趋势.在当今宏观的社会实践中,这种由符号或是意义流转所产生的不同价值和身份的表述构成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相互争夺的对象,作为意义栖息最重要载体的媒介话语也因此变成了各种利益争斗的战场.以上两种路径形成了媒介话语研究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电视不仅担负着视觉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也是建构者和缔造者.视觉影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电视构筑的文化,图像传播表征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周艳 《出版科学》2010,18(6):28-30
社会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意义场城",充满种种话语.编辑团体同样以"话语"方式表达自身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等.编辑话语是编辑行为与编辑文本的总和,体现在出版物话语之中,通过出版物话语与其他话语的交流对话,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欣怡 《东南传播》2021,(3):119-124
新媒介环境下,儿童在社会化进程中遭遇信息需求被边缘化、虚拟社会化超越现实社会化、以伪成人观念看待世界等困境,儿童与成人的界限愈加模糊.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话语平权,儿童表达自我诉求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强烈,另一方面虚拟空间语境坍塌、儿童接收着无差别且碎片化的信息,影响着价值观的塑造和现实中的行为模式.社会环境高度媒介化、媒介空间消费主义盛行、成人话语霸权以及"成人儿童化"的反向建构皆成为儿童角色异化的根源.童年文化问题比以往更为复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重构童年文化的几种路径:培养儿童正确的媒介观、转变成人话语体系、更新儿童文化表现手法等以维护儿童的现实社会化秩序.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米高峰  李涵 《传媒》2018,(11):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已成为传播不同国家与种族间文化发展最生动和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宏观倡导推动下,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显现.在塑造形象和传播文化时,更是以纪录片为媒介方式作为切入点,通过记录来充分表达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作为纽带把少数民族文化输向世界.本文探讨了文化认同是记录少数民族文化的话语基础,纪录片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IP"开发是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运动盛会、文艺晚会、国庆阅兵作为实践案例,从仪式传播的视角探究了媒介事件中音乐的功能、效果和话语的表征实践,以突出音乐的社会意义建构及其在媒介仪式的"巨大话语系统”中所体现的文本特点、现实价值及主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4.
汤劲 《新闻界》2007,(1):97-98
一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视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侯校文 《新闻窗》2007,(4):36-37
电视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创造,它不仅带来了媒介传播历史上的革命,而且带来了当代人类文明中宏伟而壮丽的文化景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电视广告影射并左右着大众的价值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依男性话语而塑造,是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份构建的缔造,她是一种被电视机前观众观看的主体.对于电视媒介而言,视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广告影像的清晰度;二是广告所带给观众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发轫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革命,催生了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新媒体.这些全新的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的面目,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秩序和文化,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本文拟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角度,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价值和误区做一点探讨,力求厘清新媒体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其原因,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媒体提供理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CCTV<见证·影像志>栏目七年的影像试验为由头,回溯新兴史学分支"影视史学"诞生的曲折过程,着重论述影像在表现和阐释历史方面的潜能,及其介入历史将给史学带来的革命性意义.基于当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障碍,本文提出影视史学在其学科成长过程中亟待进行的工作.本文认为,如果能通过影视史学所带来的多学科间交融合作,使积累更为深厚的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的思维、观念和方法有效地引入影像媒介的日常操作,将有助于影像媒介更全面、科学和均衡地记录现实社会,为后辈留下一笔厚实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传媒的观察视角,对西方备受关注的视觉文化时代下的媒介特征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讨文章认为,视觉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新形态,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影像“而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正是影像的主要缔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在视觉文化时代,媒介在传播理念、传播体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都表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文章着重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传播结构与社会话语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以大众传播为核心,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同构成了社会传播结构的不同层次.从其本质看,传播结构是以社会意义构建为核心的话语生产系统.传播结构对社会整合、社会价值的重构,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传播结构的基本内涵,从传播结构的社会话语生产特征出发,围绕媒介框架、结构二重性及新闻场域等理论,探讨了传播结构的意义生产模式,分析了传播结构与社会话语生产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