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和课程形态,因此,它不仅与以往的课程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有着本质区别。本文着重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以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2.
袁英 《青海教育》2004,(6):17-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的概念内涵,倡导了独特的课程理念,既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课程框架体系的制约,突破了单纯的以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构建课程的模式,它跨越了惟“理性世界”的樊篱,走出了“规范性知识”的视阈,强调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社会、学科与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综合课程这种课程形态的转型,不仅仅意味着学科边界的模糊与融合,它体现了一种新的课程组织理念,即综合课程的组织目的,不仅是形成一种有别于学科课程的课程形态或课程载体,而且是以促进人的完满、丰富的成长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在这种课程组织的目标定位之下,综合课程组织面临问题是如何协调“制度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科课程理论形态的确立——要素主义课程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素主义课程使学科课程思想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确立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形态,它注重社会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主张高标准,严要求,它在课程理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型产物,它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对综合实践课程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为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吸纳了活动课程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的合理内核,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形态的课程。《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主体参与     
传统课程论一般从静态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析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实践的丰富性、生动性。现代课程不再仅仅是静态内容,而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动态系统。生动活泼的课程形态是由理解、沟通、主体参与、互动四个因素构成的。它们既是形成课程机制不可或缺的因素,又是课程形态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对现代课程的总体描述。其中,主体参与是其核心要素。以主体参与为本位的课程可以表示为: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生命体验。从主体性角度理解,课程活动是在师生、生生中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主体参与过程中的课程不单是师生关…  相似文献   

8.
正校本课程形态是指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学校依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时,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不同的功能指向,而最终形成的存在样态。苏州市吴江区多年来用整合理念和策略区域推进校本课程开发,2008年至今进行了三届校本课程评比,已形成了不同的实践形态范例,显露形态多样化的优势。一、校本课程形态多样化的需求1.差异需求:校本课程为适应不同的学生而  相似文献   

9.
祁正清 《青海教育》2008,(11):57-5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作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的概念内涵,倡导了独特的课程理念,既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可谓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使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它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课程观念的形成。它给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带来新的变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推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1.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曾经一度是彼此对立与分离的两种课程形态 ,但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经过两次国际课程改革运动和课程理论的发展 ,这两种课程形态由截然分开和彼此对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 ,熔于一炉 ,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学生本位课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尽管是舶来品.但它适应我国改革的需要,目前在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探索和实验。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看形成了不少值得推广的经验。它对克服课程的大一统体制和忽视学校、教师、学生的不同需求的状况起着明显的改善作用。校本课程在适应国家课程改革需要,全面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包括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这三种形态,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等产生影响,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马加爵事件的发生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建设,更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学生为本,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它是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目的,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它对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都将起着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松 《辽宁教育》2006,(1):26-27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深入,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感觉到,这项课程的确立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已经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我们校园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廷凯 《宁夏教育》2006,(7):75-75,77
1.潜在性。课程资源无论其存在形态、结构,还是其功能和价值,都具有潜在性。它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和条件,必须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力地加以赋值、开发和利用,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课程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课程作用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课程的方式进行的,它可分为三种形态:心理训练式、心理指导式和心理自助式,每一种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文中系统探究了三类活动方式并就心理教育活动课程阐明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令永 《文教资料》2007,(8):146-147
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走过了一段有目共睹的反复性历史,时至今日,它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形态,而是在实践的流变过程中同学科课程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局面,但同时也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一些容易混淆的现象,尤其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更应对此予以关注,以促使活动课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米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新课改中出现的重点和亮点,它是新兴的国家课程,也是学校的必修课程。它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回顾几千年的学科课程发展史,在学科内部,以学问的性质为基础而不断的分化和综合,形成了分科课程(branchedcurriculum)和综合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学科的综合,称为综合课程。它是指把相关的学科合并起来,用新的思维角度和方法,不仅从内容上包含更为广泛的知识范围,而且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严密的整合。学科的分化称为分科课程,它从科学知识的整体中选取关系密切,性质相同的内容自成体系,组成一门学科,在各门学科内部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一、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