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笔者从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的内涵和形成.同时,基于应急管理理论、协同理论和Multi-agent理论,分析了区域联动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基础条件,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城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素质拓展、成长锻炼的重要舞台。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大学城中的学生社会背景、生源地域、思想观念、行为特征和生活方式等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和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大学城爆发突发事件的隐患不断显现。切实加强大学城突发事件的预警、决策、处置、保障等工作,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舆情监测、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应急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理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十分必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高校内部个体矛盾及周边社会矛盾容易引发高校突发事件,为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高校突发事件成为高校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事前"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针对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结合高校安全应急管理实际,必须从预防组织机制、健全预防制度机制、教育机制、安全联动机制、动态巡查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进而更好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大学城背景下各高校实验室的应急处置能力,以福州大学为例,结合其所在福州大学城及临近高校特点,提出了基于"事发高校—临近高校—政府主管部门"等多元主体协同响应的高校实验室应急联动体系,明确了各主体的应急响应职责及相互间的衔接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多元主体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及响应流程。研究成果对于大学城背景下的类似高校实验室的应急联动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与能力性的局限和传统静态评价模型的不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要素构成分为感知识别能力、整合规划能力、组织重构能力、学习吸收能力4种能力,选取监测预警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等14个评价指标,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模糊理论,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高校实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与传统静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合理确定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和动态预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发展趋势,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研判和决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城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出现在一些城市。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城出现和发展的时间也不长,经验不足,因此导致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给大学城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试图在对大学城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范维澄院士公共安全的三角形模型,提出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维度概念,从时间、空间和防范三个维度阐释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逻辑理路、重点方位和系统思维,以期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校是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隐患,大学城模式更是给高校疫情有效管控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有必要充分掌握大学城高校在应对疫情时面临的特殊境遇,沿着政策协同、组织协同、人员协同的理论逻辑,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构建新形势下大学城高校重大疫情应急管控机制,并充分利用大学城的集聚优势持续改进,以获取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全面提升高校应对疫情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职能的不断扩大,突发事件在高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机制的完善对加强高校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应对责任意识,保障高校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阐述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制的意义和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责机制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的高校安全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城校区管理体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大学城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现有高校相比具有投资体制多元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教育资源共享性等特征。因此,大学城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建立高校大学城管理体制,同时注意协调大学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立大学体育联盟设想以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途径和合理制定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合理与规范的奖励机制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祸不断,殃及教育。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蔡元培为首的一些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倡教育改革,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但两年后,这一制度被取消。大学区制虽然失败了,但它所提倡的“行政学术化”,仍有现实的意义,值得人们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剖析了福州大学城体育教育发展瓶颈,调研福州大学城体育教育相关主体对大学城体育教育资源共享期望程度,并据此从优化配置体育教育资源、建立大学城体育教育联盟、联合承办各层次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城中校园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1992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简称《规划指标》),研讨大学城中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认为只要有效地利用地形,科学规划,1992年的《规划指标》总体上还是可以满足大学城中各高校校园规划建设需求,且有一定的发展弹性,只是在规划用地时必须对该《规划指标》进行分区分解,并根据现实需求予以适当调整;不同的建设区域应与时俱进地采用不同的建筑容积率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对福州大学城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创建创新俱乐部类型,建立俱乐部联盟,确实落实指导老师工作量、津贴,促进与校外专业俱乐部、社区体育的共建,重视俱乐部学生骨干的培养,明确并强化校园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责,加强俱乐部市场开发、拓展资金来源等主要措施来促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调研福州大学城部分高校学生食堂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州大学城部分高校食堂在总体设计的生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福州地区的气候、地域特点,提出了注重高校食堂选址及类型设置的人性化设计,注重高校食堂室外空间环境的节能设计及室外空间环境的可持续设计等多项"适宜技术"的生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调查福州大学城某高校内小型浅水湖泊——苍霞湖的浮游植物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结果显示,该湖泊浮游植物7门,33属,个体密度为4.2×106ind/L,生物量3.7×104mg/L.浮游动物有4门21属,个体密度为1.86×104ind/L,生物量7.73 mg/L.利用有关生物学与水化学指标对这些水体的营养水平进行评价,苍霞湖总体水质现应为Ⅴ类水,富营养型水体,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恢复其水体原规划功能.  相似文献   

18.
建筑节能应从方案创作阶段予以重视。文章以福州地区某高校新区食堂为例,在分析福州地区气候特点及日照的基础上,给出了福州地区建筑方案创作阶段建筑物的适宜朝向及建筑的最佳体形设计建议,提出了福州地区建筑遮阳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合理组织建筑的自然通风等多项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学制度与大学特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理念转化为特色需要以制度作中介,大学制度是大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大学制度的目的和主体是大学内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大学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根据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应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转化图书馆员的行为理念和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