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了有效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必要引入政府依法行政评估。以往的评估是以行政主体或行政相对人为主体的,这种评估的不足显而易见。引进第三方进行政府法治评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变管理为治理的需要,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的评价标准是依法治教要求的直接体现。当前对依法治校的考核评估文本中存在重视对学校内部管理的评估,缺乏对政府在学校法治建设中作用的评估;重视基于外显的静态结果的考核,缺乏对学校管理中内在的法治精神的动态考核;重视制度文本的检查,评估方式方法单一;重视教育领域中学校、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评估,缺乏对其他法律关系主体的监测评估等问题。因此,要加强依法治校的评价,从文本要求上必须以系统视角为指导,建立包括政府依法行政评估在内的系统性学校依法治校评估体系;强化学校法治评估指标中的动态监控,在过程中培养法治精神;加强依法治校评估研究,综合利用多种评估方法;把其他法律关系主体如社区、政府等纳入学校法治评估中,打造良好的学校法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现代政治设计中政府工作的代理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依据明确的授权范围行事,并且必须对政府行为进行整体评估,以规范政府作为管理机构的角色,避免个性化色彩的沾染和泛滥。政府作为管理机构首先需要建立常务的自评机构,但自己评估自己显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更需要建立非政府的第三方评估的外部力量约束与推动的制度。对政府的法治化水平,社会公众才是终极承受者和最深切的体会者,公众特殊的身份角色决定了公众是最终的评判者。从技术化的角度来看,第三方评估,需要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组织主体,人员构成可以是高校、科研机构或者各种学会、协会的专家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和专门的评估技术能力。法治评估引进第三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变管理为治理推行先进政府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4.
立法质量评估是统一法治框架下的监督立法行为,在质量立法时代,立法质量评估也是立法修改、废止的前提。我国地方立法机关在实行立法后评估中遇到了理论与制度上难题,而对于立法后评估的内容,标准和主体的正确理解,将产生良好的评估效果,并有利于改进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法治评估发展至今,早已展现出多元实践形态,为其类型化研究提供了实证空间.且法治评估的类型研究有助于明晰法治第三方评估的准确定位,解除各类评估间形成合力的障碍,并避免资源的重复投放与浪费.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梳理我国地方法治评估的典型案例发现,以评估执行者与评价者为变项,法治评估可典型划分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各自特性鲜明,但也存在不足.通过两者的结合以扬长避短是为良策,但需寻找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结合的基础,并在实践中在搭建沟通平台、开放空间、强化评估过程的相互配合、促使评估结果的即时循证与循环应用等方面实现实质结合.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学校评估活动逐渐受到重视,评估主体的性质和地位也逐渐明确,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以政府评估为主的教育评估体系,建成了一支专兼职督导队伍。但目前仍然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主体结构不合理、工作缺乏独立性、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多头评估和重复评估等问题。有必要根据教育督导工作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落实评估主体地位;确立以"县(区)级"督导机构为督导主体;厘清不同评估主体之间的关系,改变多头评估现象;扩大评估主体的代表性;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刘佳 《学周刊C版》2024,(10):155-158
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在权力约束和社会秩序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法治社会的基石,法律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路径。基于此,本文对法治建设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在明晰法治建设与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其在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路径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现状,指出现存挑战。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主体体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的路径,为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做出努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自我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我国的大学评估往往是自上而下或自外而内进行,大学在评估过程中通常处于被动应付甚至缺位状况,更有甚者出现为应付大学评估的造假现象.随着办学权力的下放,大学自我提升质量的动力和责任感被逐步激活.在这种环境下,大学评估需要评估主体的回归,大学自我评估就成为评估主体回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教育评估是“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估。特别重视为评估对象之间和评估对象与评估主体之间提供相互交流、咨询、协商的机会。它以“评估对象是评估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为信念,是促进评估对象需求与教育组织需要统一和融合的的有效策略;是促进各种管理模式融合协调,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合作与协作的重要渠道;是促进评估对象表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融合一致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对象的心态与教育组织的文化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绩效评估体系的效度,有赖于评估主体的正确选择,而评估主体价值偏好的取向是评估主体发生偏差的主要根源。因此,对评估主体价值偏好的影响因素的深层次分析以及纠正主体偏差对策的提出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创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一种趋势,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的目标选择.创建服务型政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引导,这表现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执政活动中的反映;服务型政府的创建需要党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体制、规范党政关系;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和要求,有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相似文献   

12.
建设“法治浙江”首先要对浙江的法治现状有个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的思路。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的问题。在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应主要结合我国现行法治系统运行机制将浙江法治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公民法治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层次结构。并引入层次分析法,尽可能排除法治环境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建立判断矩阵,结合问卷调查、座谈会,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分值,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法治环境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使“法治浙江”的建设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薪酬的实质是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具体研究薪酬的选择和优化对策,主要是薪酬应该区分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合理差别,薪酬要与业绩挂钩,与员工保持适当的差距,加强法律和行政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会受到重要影响,同时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必须进行变革。变革内容包括树立依法行政观念,确立法在政府行政中的权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规范政府行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制度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与行政问责制度在内在理念、实现机制、现实功能方面存在着相似与趋同性.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制度整合,有助于实现政府绩效评估问责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实现两者的协调推进和优势互补.然而,两者在制度层面的整合,面临来自权力上的协调、内容上的整合和法规上的衔接这三个方面的挑战.当前,推进这两者的整合,可从树立整合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实现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两者体系上的衔接,健全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整合的制度保障,逐步开展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整合的改革试点这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行政决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孕育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与科学的执政理念之中。对于行政决策来说,法律制度的硬性约束固然重要,但是行政决策主体的政绩观软约束更为关键。科学的政绩考核办法、民主的行政决策氛围、优化的制度运作环境可以有力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正处在向法治政府演进的过程中,中国的行政法不仅起源于这个过程的起点,而且是推进这个过程的主动力。法治政府的演进轨迹折射了行政法的运演过程,法治政府的逻辑外现有有限政府、理性政府和责任政府,而中国古代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行政管理层面,完全没有法治政府的价值趋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8.
紧急状态行政法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紧急状态法应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在紧急状态法律制度中,应当以紧急状态法为基本法,包括戒严法、传染病防治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构成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有能力的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不仅能制定紧急状态法律制度,还能够运用行政法律制度处理好正常社会状态下的秩序和有效地保障公民权利,而且能有效地依法处理非常状态下的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政府能否在非常状态下做到依法办事,有效地处理应急情况,不滥用权力,不破坏法治和保护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这是对一个政府的统治能力和法治水平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教育法律对教育评价的规范呈现出以行政性评价为主的规制特征,对教育评价主体及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未来的教育评价应当形成集政府督导评估、学校自我评估和社会组织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评估。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好每种评价方式的特点,改变“唯”的状态,形成协调互补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