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数量的飞跃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以及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的现代性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大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强烈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因素。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就业指导、实行分步推进是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也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的必然选择;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不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大众化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主要的要有质的变化,结构调整是关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是由局部逐步过渡到整体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推进和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思想,符合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主要面临着跨越式发展与经费不足、多元社会需求与高教结构单一、大众教育平等与精英教育特权等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做出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的选择,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成人高校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应当适应市场需求,更新教育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身特色,走社区性、综合性、开放大学的路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吴荣 《贵州教育》2007,(2):11-13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和多样化.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宏伟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职教育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在当前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应加快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教育国际化、人才需求多元化和经济发展智能化的必然选择。本以河北大学近两年来二级学院招生情况为实例,具体分析了我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关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思路与创造性设计。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基础条件差、波动幅度大和层次结构欠合理等特点。目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要科学地预测将来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策略,稳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多年来,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绩,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试述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就是全面地、客观地符合高等教育内外规律及其功能、目标的价值理念.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展,高等教育已经跨入大众化的历史发展时期,只有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和服务型的质量观,才能使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获得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通过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更灵活的培养方式,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增多了考生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了教育更公平的发展。追求公平择优的高考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体现了教育的平等,也凸现出了诸多的缺陷。因此,在丰富高等教育大众化内涵和实现高考制度公平的基础上,应努力促进二者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3.
高职工科类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发展性,教材作为实现其课程性质的重要载体和系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应围绕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突出数学技术应用、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以技能型人才成长和未来发展需求为本,根据“面向高职工科类专业,融入数学技术和文化,凸显分层学用数学”的理念,教材编写应侧重突出综合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技术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还要体现学生个性需求以及全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高专人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在目前情况下,该课程的定位和教学效能亟需反思。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来明确课程定位;并从社会需要、生活体验和学生心理需求出发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按人文性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兼顾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与人丈素质的培养,是该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Quality assurance processes have been applied to many asp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cluding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At least in the latter domain, quality assurance needs its fundamental tenets critically scrutinised. A common but inadequate approach has been to identify and promote learning environment changes ‘likely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They are simply labelled ‘quality assurance’ without establishing their effectiveness.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case for quality assurance has been largely taken as self-evident. Originally, quality assurance principles were developed in domains outside higher education. In those, auditable product, service and other standards play a central role. Although external processes do not directly transfer to higher education, their underlying principles offer perspectives and pointers for reconceptualising quality assurance and improving assessment and grading. Quality assurance should be grounded in authoritative and properly formulated academic achievement standards applied to actual student works, performances and course grades.  相似文献   

16.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充实新的内容,摸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公共课研究型教学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高度信息化社会、素质教育理念下形成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研究型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运用和研究能力的增强。远程高等教育中数学公共课的研究型教学以实用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手段;强调教师和学生互动。以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为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目标设置、研究课题选定、研究型学习小组搭配、教师指导、教学成果评估等教学环节。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中数学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社区学院的定位应是“一点两面”,即全面提高社区人口的综合素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努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明、物质明和政治明服务;同时要考虑社区中准备就近入学继续深造的学生和社区成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问题。在办学形式上,社区学院应坚持学历与职业培训、全日制与业余、普通高教与成人高教、现场教学与网络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并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在课程体系上,应根据“预科型”、“就业型”、“证书型”、“趣味型”四种学生类型,构建核心课程、基本课程、实践课程和技能课程。在考试方式上,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实行“绩点学分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相似文献   

19.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重视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强调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历来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改革很难有所突破,难以取得实效。所以,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借鉴专业课程的改革经验与思路,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整体设计上融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取得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坚持层次和类型的和谐统一,在"职"字上办出特色,不断彰显其职业性以体现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在"高"字上凸显水平,不断彰显其高等性以提高其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高职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培育大学文化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和谐统一进行系统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