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要使三个和尚都能有水喝,该怎么办?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管是对还是错。学生:1.排一张值日表,由三人轮流挑水,或者每天安排两个人抬水。2.将路分为三段,每人挑一段路。3.三个人一起挖一口井,或者一起修一节管道。课件展示漫画:  相似文献   

2.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初探——兼评’97高考作文试题浙江/陈玲我曾经做过一次试验。事先准备了一组材料,是两则俗语:俗语①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②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第一堂课我把俗语①提供给甲班,俗语...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有两句流行极广的俗语:一句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两者的结论完全相悖。究竟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人多嘴杂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目“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教师团队精神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  相似文献   

6.
阿星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阿星姐小时候超喜欢这部动画片,今天,阿星姐要用鸡蛋壳把他们的形象再现出来,看看像不像?NO,NO,NO你们光看不行,要一起来行动哦。如果班上要搞手工劳动活的比赛,这三个和尚会为你争光的,相信他们就是相信自己,嘻嘻~~~  相似文献   

7.
三个和尚     
阿幽薇 《红领巾》2006,(6):26-27
一个和尚挑呀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没水喝……我们做的三个和尚是从一个鸡蛋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改变了学与教的方式,落实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而这种方式的课堂主要的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然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则谚语,却时时提醒着我当前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某个寺里的老、大、小三个和尚正是这样。该挑水时,大和尚捋着白胡子说:“我修道多年,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大碍,倒是你们啊……”大和尚说:“我已练了四五年挑水功了,也该把练功机会让给新来的小师弟了。”小和尚说:“多谢师兄的关顾,我年龄小,身子骨也比较单薄,难以从山下挑一担水上山来,还是把这练功的机会给师兄吧。”就这样,三个和尚互相推让,水缸干得见底了;又过了几天,个个都渴得喉咙冒烟,两个鼻孔出火,却还是硬撑着。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题目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请就这则寓言来立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二、习作例文 反对自私自利 提倡奉献精神 广雅中学高三 李伟夫 “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  相似文献   

11.
“很久以前,在高高的山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庙。一天,来了一个矮和尚,他天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喝,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安逸。不久,又来了一个高和尚,两人就天天下山去抬水喝,日子过得也很安宁。过不多久,又来了个胖和尚……”对,这就是著名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忻老师今天就要和她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最近又有人将他们搬出来做了改编:“有一个庙,这个庙离河边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倒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改编后,主人公仍然是三个和尚,但是他们经过配合就能喝到水了。  相似文献   

13.
第四个和尚     
从前,在一个很古老的寺院里, 住着一个法名叫悟聪的和尚,每天到山下的河里挑水喝,生活过得很自然。不久,寺里来了一个法名叫悟智的和尚,悟聪和尚想,让我一个人挑水不便宜了他?于是就跟悟智商量,商量来商量去,两人想了一个很公平的办法——抬水喝。就这样,两个和尚每天抬着水桶,到山下去抬水。又过了很久,寺院里又来了一个法名叫悟慧的和尚,这下悟聪、悟智就说:“悟慧师傅,你来得晚,以后就  相似文献   

14.
郭华勤 《湖北教育》2003,(15):15-16
片断一 情境活动 师:今天老师首先要请大家听一首歌曲——《三个和尚》,现在,我们一块儿来欣赏,好吗? 生(齐):好! 【评】学生饶有兴致地听熟悉而喜爱的歌曲,在品赏优美的旋律、有趣的动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为什么人多  相似文献   

15.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 师:三个和尚没水喝,会怎样呢? 生:会渴死的! 师:你有什么建议? 生:一人挑一天水. 生:两个两个地轮流抬水喝. 师:你打算怎么让他们两个两个地轮流抬水喝呢? 生:可以先让胖和尚与瘦和尚抬水喝,接着让胖和尚与高和尚抬水喝,最后让高和尚与瘦和尚抬水喝. 教师用课件进行展示,如下图.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话题一协作[新题导航]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相似文献   

17.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少林寺方丈得知后,非常吃惊:“这怎么行,必须改革。”经过深思熟虑后,方丈决定提拔和尚甲为后殿主持,主管后殿事务。经过方丈的这番调整,寺院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和尚甲主管后殿事务,和尚乙与和尚丙负责挑水。这样,寺院恢复了正常供水了,被拉紧的生活之弦渐渐松弛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方丈发现和尚乙工作特别积极。于是决定提升和尚乙的职务。这样,和尚乙就晋升为副主持,协助和尚甲主管事务。从此,供水的工作只由和尚丙来负责。日子匆匆地走过,和尚丙负责供水的工作也有一段时…  相似文献   

18.
传说有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庙中有三个和尚。三个和尚看到三个皮匠,顿时无名火起,粗暴地质问:“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喝’?”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还是坚持要“讨回公道”。于是。官司打到了上帝的殿前。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松抬着进洞里。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松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二有一天,上帝的使者来到人间,他碰到了一位高僧正在为两个小孩占卜前程,只见高僧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状元。”然后又…  相似文献   

20.
两个小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熟了。不知不觉中,时间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谁知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见他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左边山上的和尚仍然不见踪影。右边山上的和尚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决定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等他来到左边山上的庙里之后,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的朋友竟在练太极拳,而且精神很好,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