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代中国的尚武思潮进行了追溯与反思,认为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柔弱文雅”的形象,激发了其“尚武从军”的意识,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淹没在“四书五经”的身体教育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但其带有激进性,由于缺乏对尚武行为的理性引导,致使很多国人被军阀集团所利用;由于没有强调知识精英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导致知识分子阶层的边缘化;由于忽略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点而盲目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排斥在学校体育之外,造成了传统体育文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2.
在旧中国,“东亚病夫”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污辱性称呼,它包含着贫穷、疾病、落后等许多意义。 但是,最早在谈论中国局势时使用“病夫”一词的却是一个中国人,他就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改良思想家严复。1895年3月,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一文中,第一次把中国比作“病夫”。他说:“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助  相似文献   

3.
谈起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前进,人们常常会连带提及“东亚病夫”一词。在旧中国,“东亚病夫”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污辱性称呼,它包含着贫穷、疾病、落后等许多意义。但是,最早在谈论中国局势时使用“病夫”一词的却是一个中国人,他就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改良思想家严复。1895年3月,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一文中,第一次把中国比作“病夫”。他说:“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  相似文献   

4.
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我国体育发展的意义夏晓陵,单亚萍(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大学)1前言中国近代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是以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次年改名《新青年》迁址北京)开始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1919年爆...  相似文献   

5.
冯乃华 《收藏》2008,(3):196-199
本栏目上期刊发了“传世收藏——陈仁海中国白艺术展”在京首次公开展览,引发各界轰动的信息,而长篇通讯《陈仁海:用中国白奏响时代和谐主旋律》又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来电或来信询问,陈仁海的“中国白”为何至尊至贵?他的成功之谜是什么?为此,本刊特邀对陈仁海有多年研究的《神州》杂志副社长兼副总编冯乃华先生撰写了《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一文。文分为“思想力推动‘中国白’技艺创新”“思想力推动‘中国白’创意创新”“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价值创新”三大部分。本栏目将分3期按上、中、下3篇连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29年,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邀请,“承南京政府嘱命”,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团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武术团体出访,它“洗去病夫之耻,以求扬我国光”、“实开侨界未有之破天荒也”(民国18年12月7日《南洋商报称》),是中华武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先驱,在中国武术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闽南国术团的出访与永春尚武之  相似文献   

7.
王继振 《武当》2007,(10):8-8
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自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尚武新风,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收视率不断上升。《武林大会》节目的创办,不仅填补了现代中国传统武术无技击比赛项目的空白,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发扬中华传统武术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8,(6):170-173
3月17日,中央电视台2套《财富故事会》播出了陈仁海“血炼白瓷”专题,系统介绍了当代中国瓷雕艺术大师陈仁海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杰出成就,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继本刊连续发表《破解“中国白”至尊至贵之谜》《陈仁海:思想力推动“中国白”传承创新》等文章之后,今全文发表《血炼白瓷》解说词,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3,(1):126-129
2012年12月15日下午,由《收藏界》杂志社和《西部时报》联合主办的“梁启超研究成果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著名作家、学者、梁启超研究专家解玺璋,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马勇,中国档案出版社总编宋宁华,梁启超研究专家谢晓冬,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丁'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丁春明.《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西部时报》总编辑杨泉福,《文化纵横》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余盛情.《西部时报》文艺副刊编辑冯建龙,铁葫芦图书社科主编冯俊文,新华社、中国新闻出版报传媒主编晋雅芬等人参加了座谈会,共同交流探讨了研究梁启超的一些学术成果、存在的争议及遗漏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阳刚型知识群的崛起 正如我在《养生——气功精神纵横论》中所指出的,“儒”其最初的含义就是指一种“文弱迂缓”的知识分子教师,“儒”通“愞”即“懦”,也即柔弱之意,因此,“儒”即知识分子不过是中国古典柔性文化的人格化而已,这从漫长的中国古典绘画艺术长廊里,也可略见一斑。从《屈原行吟图》到智者诸葛亮到为民请命的杜甫等等,这些士林群像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中,出于军事上的需要,曾翻译了一些西方国家军事训练方面的书籍。如清光绪十年(1884年),李风苞译的《陆操新义》。(印刷时改名为《德国练要》)该书曾被梁启超称为当时“最佳”的练兵书籍(见梁启超:《读西学书法》)。其中虽然涉  相似文献   

12.
王微先生在《依然值得商榷》一文(见本刊2001年第11期)中对《再论外国在华邮政属于中国邮政历史范畴》一文提出了“商榷”,认为:“‘外国在华邮政’也可以载入(中国近代史),但它可不是‘中国邮政史’的一部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1917年4月1日《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体育的专题论著,其精辟论述和科学观点,对我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纪念《体育之研究》发表80周年之际,重温这篇珍贵的文献,对于继承和弘扬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促进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体育之研究》从“三育”的辩证关系上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针对我国教育界重文轻武的时弊,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从体育与智育、德育的相互关系上,强调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根据“一…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尚力思潮”中的分水岭。他第一个提出了“心力”启蒙的问题,他继承了严复但又不同于严复。在严复、鲁迅、毛泽东所形成的“正反合”的辩证法关系中,鲁迅居于“反”的位置。他的思想来源于达尔文主义、西方浪漫文人和中国民粹主义的代表章太炎。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尚武精神进行严密考证,结果表明:中国历史上有两次较为重大的尚武思潮,一是先秦的"养士"之风,二是甲午战争后,国难下兴起的尚武新风尚。为了继承"尚武"传统,弘扬"尚武"精神,还着力研究了中国"尚武"兴衰的原因,其因可归结为中国人感性意识的压抑,血缘机制的束缚,文明发展的不同方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并由此促发了借体育之光发扬尚武精神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拉蒂纳第八届国际马戏节于2006年10月19日至23日在距罗马古城50多公里的海滨城市拉蒂纳市举行。我荣幸地率队参加,并在该赛场担任中国评委。这次代表中国参赛的两个杂技节目为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春的律动——七人柔术造型》和《力与美——双人空中彩条》。其中《春的律动——七人柔术造型》在两轮比赛、一次颁奖演出中超水平发挥,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以高出第二名17分的优势获得金奖第一名和唯一的“最佳新闻奖”。《力与美——双人空中彩条》获得铜奖。  相似文献   

17.
<正>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闭锁着的大门被打开了。《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福建省就有两个:福州和厦门。  相似文献   

18.
皇帝飞棋     
《围棋天地》2013,(7):108-108
《弈人传》是成书于民国初年的一部煌煌巨著,将自上古至清末著名围棋人的事迹、著作编为一册,有着汇聚资料、独成一家的重要意义。在署名上,《弈人传》由“黄俊编撰,李行之点校”。致力于围棋史的前辈贤达完全以个人之力做成了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着实令人钦佩。但或许正是因为个人之力,书中难免出现一些费解之处。  相似文献   

19.
沈诚 《健与美》2023,(1):52-55
<正>在世界版图上,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体育文化和民间热衷的传统项目,其中,搏击运动的发展历史和普遍水平更是代表着其国民尚武程度和性格特征。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介绍世界各大搏击运动强国的“拳力知识”,以点带面,综述人类格斗发展简史。世界杯期间,绿茵场上一抹黄绿让人心潮澎湃,巴西队用矫健的身姿,  相似文献   

20.
《网球》2010,(10):69-69
《诗经.小雅》中一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短短八个字诉尽清冽恬然.每每读起都令人心醉不已。而面对如今的生态环境,这份自然之美竟已“成追忆”.方才意识到环保低碳早已迫在眉睫。只可惜当”你今天低碳了吗?”沦为一句不痛不痒的标语口号.有太多人在为之摇旗呐喊,却太少人为之付诸实践。岳飞有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心存环保者方能身体力行.秉承”全程环保”之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环境贡献一己之力的LEXUS雷克萨斯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