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是汉武帝时代政治舞台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司马迁、班固为这样的政治人物立传,却各具匠心。《史记·酷吏列传·杜周传》与《汉书·杜周传》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一是形制有别,二传皆为纪传体,但形制稍有差别,司马迁将杜周与其他酷吏合为一传,而班固并没有把杜周列入《酷吏传》,却另为《杜周传》。二是取材有别,司马迁单取杜周事迹,连缀为传,而班固却附记杜周子嗣,资料丰赡。三是立意之别,司马迁主要着眼于个体之"士"与大历史观,认为杜周是依赖于汉代酷吏制度而存在的,班固则着眼于宗族发展和西汉历史,认为杜周是武帝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杜陵杜氏家族的崛起者。  相似文献   

2.
"传"体是在汉代经学潮流背景下兴盛的一种为阐释儒家经典而出现的文本,即经传。传统观念认为,司马迁《史记》是史传体裁的创立者。《伯夷列传》作为《史记》列传的第一篇,因为体例和写作方法迥异于《史记》其他列传,被视为《史记》列传之"变体"。然而通过对汉代经传向史传发展过程的基本梳理,及对《伯夷列传》文本进行细致研究,可以发现《伯夷列传》并非是后出列传的"变体",而是在经学背景下较多保留了经传的形态。并通过《伯夷列传》的经传形态,初步探视《史记》列传的文体特征深受经传影响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岳卫东 《甘肃教育》2007,(9S):30-3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人物性格的描绘上、在细节的刻画上.都为后世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中学课本所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等都是史传文学的代表作品。对了解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理解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传记文学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公元前五十多年,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的绝唱,无韻之离骚”这一巨著中所记叙下的众多历史人物,被《中国文学史》称为:“‘列传’有许多篇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外,还有一些‘本纪’和‘世家’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12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北京版)影响所及,我国历代史家专著以至古代散文中都有传世的传记文学作品。 本世纪初在欧洲,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从1903到1911八年间,共撰写了《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三部巨作,为人类留下了极珍贵的传记作品。这对促进欧美国家传记文学作品的发展,起了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其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划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划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了比较分析,指出把班固的《货殖传》说成是“剽窃”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认为司马迁是以人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作为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出发点,而从历史的、现实的关系中寻找“通古今之变”的归缩。班固是以“贵谊而贱利”作为出发点和归缩。《货殖列传》是一篇经济名著。《货殖传》是一篇“安贫乐道”的教材。作者认为,班《传》符合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需要;但如果循着史迁的理论走去,中国古代经济史将不是长期停滞的历史。本文还列举大量史料说明《史记·货殖列传》并非司马迁原题。“货殖”一词是班固强加给《史记》的。  相似文献   

7.
《史记·屈原列传》史料来源复杂,不同部分性质迥异且文本功能有别。本传中长期困扰楚辞学者的文本问题,之所以从纯文献学角度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因为混同了不同史料的性质与功能所致。明清学者将此传与《伯夷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称之为“传之变体”,正是着眼于此类传记极强的议论抒情性,实际上它们相当于人物的“精神传”;若从文章学角度来分析“变体”,体现的是司马迁独特的“插叙”、“遥接”艺术。《屈原列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史,文中投射进去了司马迁自己的影子,评估此传在屈原研究中的文献价值,不能忽视它在《史记》中体例、寓意、文法诸方面的特殊性。从本传“太史公曰”乃至《史记》其他篇目传赞的顿挫规律中,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史记·伯夷列传》不仅极具史学和文学价值,而且也为我们展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包括法统之连续、共同体边界之划分、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暴力的正当与不正当使用、命运与天道之关系等。正是在伯夷、叔齐看似不公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天道隐秘的公正。总之,《史记·伯夷列传》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从政治哲学角度对其进行诠释,既可以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增强我们对历史与自身命运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录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有所作为。同时,司马迁也关注下层士林的生活。《滑稽列传》是描写下层士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以淳于髨、优孟、优旃三个身份卑微、行为搞笑的滑稽之人为例展示出其能言巧辩,劝君进言且有功于国的道德型喜剧人格,在七十二列传,甚至《史记》全书中是独特的一篇。司马迁为其立传,一方面从滑稽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征中感受到滑稽人物"言谈微中"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是在对滑稽人物的描写中倾注了自己深重的身世之感,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志》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历史学上第二部纪传体通史。《通志.游侠传》塑造了一群“言必信”、“行必果”、“赴士之厄困”的游侠形象,郑樵在袭用《史记.游侠列传》中部分材料的同时删去了篇前序论和篇后赞论这些主体和精华部分,既反映出郑樵写作《通志》时对材料的取舍情况,也反映了他不同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古文体教学小札》刊发之后(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5),许多同行和同学纷纷来函,又提出了一些饶有趣昧且忽视不得的问题,为此补记如下: 一、几种名同实异的古文体 传《曹刿论战》、《殽之战》都选自于《左传》,《史记》中又列有“列传”一目,这两种“传”是名同实异的两种文体。《左传》之“传”,是左丘明对《春秋》所作的解释。注释。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人作其传。”刘勰《文心雕龙·电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援于后。”如果再解释“传”,则称为“笺”。而人物传之传,乃史学体裁之一,用于记载人物事迹。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字书云:‘传者,传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记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如教材中的《张衡传》等。  相似文献   

12.
<正>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它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事迹,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列传”是人物传记的一种,分为分传、合传、寄传、杂传四种类型。《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是合传,即把几个人的生平事迹并传。原文以记述廉颇、蔺相如为主,还记述了赵  相似文献   

13.
《伯夷列传》位居七十列传之首,无论从体例还是主题来看都有其独特之处,明显与其他列传不同。从文体上看,"列传"作为一种人物传记,本应以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为主,但《伯夷列传》恰恰相反,全文七百余字,  相似文献   

14.
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有学生提出:课文主要写蔺相如,为何标题中廉颇却放在蔺相如前面?这个问题问得好。《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写法上确实是与众不同。《史记》中,合记的列传不少,如《管婴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一般是按照标题顺序,前者为先,后者排后,分别介绍。列在前面的,其历史地位往往要高于后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却别出心裁,在文章开始对廉蔺同时介绍:“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在这些介绍中,廉详而蔺略,透…  相似文献   

15.
《史记·管晏列传》载晏婴赎越石父及荐御者事,赞云:“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相似文献   

16.
说到学者往往令人有些肃然起敬的意思,事实上学者不仅是学习的人了,而是通过学习已经成为有学问的人了。所以学者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了,《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如《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说,躬自执卷受业焉。"  相似文献   

17.
传记是一种采用文学手法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纪实性散文体裁,也称传。它以史实为根据,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和细节描写,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我国,司马迁的《史记》可谓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他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便分别记叙了项羽等人的生平事迹,其间还常以“太史公曰”的形式进行评说。一般说来,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记叙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一种是以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的文学性传记。具体说来,还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史传这是指史官写入正史的人物传记。这种体裁,取材于历史,作者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虚构。名称有叫“列传”的,也有称“传”的。不论称列传还是称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史记》的本领于列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上自宰相、大将军,下至市井的侠客、商贾,凡二百多位有个性的人物,或个人,或集体的,司马迁以传记的方式,极富文采地使历史人物以其独自的个性跃然于纸上。如此,列记各种个性之列传的共同点,则在于肯定人物活动的多彩性之同时,也指出了无论是鲤跃龙门的光彩或一朝失势而走向灭亡之道的两极对映,皆是吾人命运的偶然性与天道无常的变数。若以列传为中心来看《史记》,正可以窥知其中有吾人连明日的遭遇亦未可推知之无奈的寓意,如列传之首的《伯夷叔齐列传》的记载,即可见知“天道是邪非邪”之无常的主题。《傅靳蒯成列传》亦有关乎命运之叙述者,惟此为青冥眷恋、蒙天恩宠之武将的传记。  相似文献   

20.
明人王维桢读《史记》有言;太史公之文:或一传而数事,或从中变,或自旁入,意列笔随,思余语止”,让人“竟不得其要领”。本人以为,《史记》之文诚实有之,非反复研读,则难领会其旨意。本文就《管晏列传》谈点肤浅的看法。 《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两位相距百余年的政治家管仲与晏婴二人的合传。《史记》列传内,二人合传的不少,而命意各不相同。如苑睢、蔡泽合传,以其早年困厄后成其功名;屈原贾谊合传,以其宏才命世而不得善终;窦婴、田蚣合传,以其同为国戚而权势消涨相纠等等。《管晏列传》较之上述诸篇,命意有所不同。若以同为政治家而合传,则失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