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每天都在上课,每堂课都要进行教学设计,每个教学设计都要制定教学目标.依据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不但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的教学目标制定,反映出我们对学科德育的理解,也反映我们究竟如何实施学科德育.目标叙述了我们为什么而教学,目标叙述了我们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可以说,从教学目标中可以"透视"出学科德育.下面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枣核》为例,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讨论,阐释学科德育.  相似文献   

2.
德育内在地蕴含着生成性,其有效性在于受教育者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当下的教育研究领域,尽管研究者对"生成"这一概念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应用,但其所具有的生成性、实践性、关系性等基本特征依然可以为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德育从"知识论"转向"生成论",必须从德育"知识教学"转向"生成教学"、从"灌输式"转向"唤醒式"、从"二元对立"转向"交往对话"、从"认知虚构"转向"真实生活",让受教育者体验鲜活的德育,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德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问题."德育创新"要求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要求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德育创新"的途径包括:更新观念,营造社会大环境;制定长远的德育教育目标,逐步完成德育任务;建设校园文化,在活动中完成德育任务、目标;出校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把德育教育、审美教育有创造性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现代思想理念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德育目标的层次、域分问题是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复杂问题,它内在的要求二者实现辩证联结。所谓德育目标的"层次",主要是指德育目标在德育过程中,按照受教育者的特点及相应的目标要求而形成的不同水平或者不同阶段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体现.学科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求我们在学科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融入德育,当然不同学科的德育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各有其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6.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启动,到如今已经十年,对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广大教师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据专家研究发现,从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况来看,三维目标还没有真正被教师意识化,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充分兑现,尤其是其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教师很认同,就是过去的"双基"或者具体说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把这一块做好,是我们的传统,是我们的强项.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也容易联想到过去我们说的"德育"或"思想教育"目标,这个目标虽然也常常被虚脱,但在多年"德育为首""教书育人"的观念强化下,教学中还是有一定体现,或者为保证教学的顺利推进,加强情感态度的、德育的或者思想的教育,也常被教师看成是有力的保障措施.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设置为目标,教师就费解,因为教学上的种种原因,兑现这方面的目标,操作起来也较难.所以,"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成了课程目标实现的难点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有必要重新审视它,探索其中的深层次认识问题和实践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但是,在具体落实中往往存在着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蜻蜓点水、过犹不及等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注重"。1.注重确定好德育渗透点。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首先是本学科教学,该达成的学科目标必须不折不扣地达成。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去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要从"德才兼备"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德"字当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委教育、法制教育."作为肩负教书育人之重任的政治学科教师,要对德育教学有高度认识,积极将文化知识传授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政治课教学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启蒙阶段,我们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何况在科学教材中要求我们教师完成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就是我们要完成的德育目标。科学教材中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一、以德育为导向,精心设计"三维"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五爱"以及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活泼开朗的性格等是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它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2.
一、强化德育目标教学所谓强化德育目标教学,就是在教学思想中增强德育意识,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一个德育课,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好德育目标,并在教学中将它突出出来.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教学,教师可以在讲课前明确提出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由师生按照目标实施教学和检查教学的任务完成情况.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首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要求,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有目的观察.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当前活动一致的各种影响,避开或抑制其它非本质的,附和的,与当前活动相对抗的影响.具体做法可以在课前把教学目标抄录于小黑板上,上课时挂在黑板一角,然后师生围绕目标教与学.这样的目标教学可以规范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减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计划性,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进北京市中小学各学科德育,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新课程背景下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现象的重要举措与重要途径,更是唤起全体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增强学科德育实施能力的教学研究成果. 厘清学科德育的几个问题 1.关于课程德育与学科德育的范畴 课程德育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类课程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教育,包括地方和校本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德育在教学目标上,不是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它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建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内容要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不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学校德育存在着目标过高过大、内容"大而全",德育实效低下的弊端,临沂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启动了"问题导向"德育地方课程研发工程。该市以区域为单元、以15个德育专题为主要内容整体推进德育创新,通过创新德育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教育形式,形成了"问题导向"德育课程教学的"1335"模式。实施"问题导向"德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各个环节,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素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刘青 《教学与管理》2021,(10):11-13
德育敏感性,即捕捉德育契机的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能力.在德育成为教育"重中之重"的当下,德育还存在很多短板,其中较为突出的短板是部分学校将德育教育课程化,非德育课教师德育敏感性缺失,重视教书、忽视育人.提高各任课教师的德育敏感性,从"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拓展,以课程为载体将德育渗透到每门功课的教学中,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玉萍 《教育探索》2007,(9):105-106
"两课"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增强"两课"的德育功能,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增强"两课"德育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五爱"以及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活泼开朗的性格等是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它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江苏高考模式的变化,语文、数学、英语权重增大,而体育教学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地位日益下降.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必须将体育和德育有效结合,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渗透德育,以德育引导体育才能达到体育、德育"双丰收"的效果.体育教师更应该有高深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切实地将德育教学目标明确地在备课中体现出来,精心设计教案,真正使体育与德育并存.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一切契机渗透德育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教师要有德育意识,要用真情来感染学生,要将德育与教学过程巧妙结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实的体验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