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土地买卖中的陋规习惯——以陕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土地买卖与契约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1957年,徽州契约被学者发现后,历史契约文书以其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之特点引起了区域社会经济史、法律史、档案学等各学科人士的浓厚兴趣,研究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按照《中国古代契约文书会编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田藏契约文书萃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的编著者张传玺、田涛等先生的看法,陕西一省的历史契约文书存世的数量并不多,年代上也较为晚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研究的展开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冯定雄 《档案学研究》2017,31(3):123-133
新发现的舟山展茅史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研究清代舟山地区的土地买卖及东部海岛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间生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这批契约文书集中反映了康、雍、乾三朝展茅的社会状况,每次买卖数量很小,属于典型的小农买卖,买卖反映出展茅农民生活困苦。契约中反映的土地价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很难从中找出规律性信息,但它们却能明显体现出当时的宗族文化。契约文书种类繁多,与明清时期浙江以契约方式确定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的普遍盛行方式相吻合。契约文书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依赖是田地和农业,反映出舟山居民的农业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契约文书看明清广东的土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文书在我国民间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广为流行的私人文书,具有法权行为,代表了对某种物权和债权的拥有,在每一个历史时代它都以不同方式发展着,体现了特定社会经济形式下对土地和财产的占有方式。明清时代,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契约也广为流行,这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向土地、农民失去土地、阶级予盾激化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汉学家森正夫所著《"地域社会"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为中心》一书,于2017年4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森正夫为日本名古屋大学、爱知县立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其即致力于研究江南社会经济史,尤其是江南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史,发表相关专题的论文数十篇,今选其有关江南和福建西北部地区的14篇论文汇成此书。作者以地域社会为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保存有501件清朝到民国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之后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土地契约,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像这种数量众多且连续性与关联性强的土地契约,在成都市及周边区域档案馆都是极为罕见的。近日,细细研读馆藏的这些契约文书,发现这些契约文书内容丰富,可以窥见龙泉驿区乡土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明清、民国时代,在鲁中山区,买卖契约、分家文书等民间文书档案纸大多数是用桑皮纸作为载体的,尤其是土地买卖契约.桑皮纸纤维长,拉力大,柔软耐磨、耐折叠、防虫蛀、易保存,且价格低廉,在鲁中山区唾手可得,因而成为这一地区民间文书档案的常用载体.鲁中山区的桑皮纸又以临朐的纸坊桑皮纸最为出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史学科形成阶段,翦伯赞对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十分重视的,他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表现出鲜明的研究特色,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特点和长处。他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所进行的诸多尝试和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今后深化中国经济史研究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存的明清档案,除了各级官府的公务文书外,还有一部分在民间流行使用的私人档案,其中较为著名、数量较多的是国内一些学术单位蒐集收藏的明清以来徽州地区的民间契约文书,它们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现存的徽契中,有不少关于山场佃种经营方面的契文。分析一下这些契约,可以大致了解明清时代徽州地区的山场经营情况,并从中透视出当时这一地区的生产关系。这些契约,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栽苗文书。徽州有的山场系山主自己经营林木,往往雇佣一些人为他栽种树苗,因而立下这种文书。明隆庆二年(1568)李维玑栽苗文书记载道:李维玑等七人承到十一都山主吴名下在业山一片,……前去拨□栽补,布密插苗,无问平栈,方园五尺一根,无许花  相似文献   

9.
锦屏文书,原称“锦屏林业契约”.是指明清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锦屏县为中心的侗、苗少数民族,在长期从事混合农林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与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2005年以前称“锦屏林业契约”,其征集的范围仅以反映林业生产方面的契约文书为主要内容。“锦屏文书”是继“敦煌文书”和“徽州文书”后,我国民间文书的又一大发现,是贵州和西南乃至世界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刘崧 《档案管理》2015,(4):11-14
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著名公式为我们解析社会历史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近年来有学者把梅因公式用于清水江文书研究,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文化自觉和反省,导致研究范式出现“水土不服”等问题,不能准确定位清水江文书的实质意义.通过还原梅因公式的特定语境和相关限定,深入考察清水江文书的文化独特性,可知清水江文书并不存在“身份”和“契约”等质素,因而也不存在“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质言之,清水江文书不是作为严格的契约文书,而是作为伦理文书和档案文书通行于清水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11.
张景瑞 《历史档案》2020,(3):142-144
正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范金民教授长期致力于明清社会经济史与江南地域史的研究,近由中西书局出版的《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一书,正是他诸多研究成果中精选的结集。该书共收录18篇学术论文,44万余字,分为"社会治理""商品贸易""商人商帮""江南经济""江南人文""江南文书"等六大专题,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作者从事学术研究的历程。其主要特色,有如下数端:  相似文献   

12.
正民间文书是在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资料。地契、租约、借约、诉状等都是民间文书涵盖的范围。目前所见最早的契约文书是在出土汉简中发现的西汉契约及东汉的买墓券。隋唐至宋元时期的民间文书也相继有所发现,如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200余件契约原件,敦煌唐、北宋契约有127件。宋元时期的文书,数量不多,以泉州和徽州为主。存留至今数量最多的当属明清文书。  相似文献   

13.
<正>锦屏文书,原称"锦屏林业契约",是指明清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锦屏县为中心的侗、苗少数民族,在长期从事混合农林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与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2005年以前称"锦屏林业契约",其征集的范围仅以反映林业生产方面的契约文书为主要内容。"锦屏文书"是继"敦煌文  相似文献   

14.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文书类别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流通情况;文书性质多为经官府认可的红契,保存比较完整;文书内容的程式性强,行文结构完备,语言朴素,有防伪意识;地域分布较为零散,不同地区的文书存在书写差异,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年代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年间,少数文书与历史事件有关。以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数据库的建设和田野作业方法为支持,对相关契约文书补充了其归户信息。将契约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作为关注焦点,至少可以显示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契约的交易规范与乡土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契约中所体现的家族观念,是人们立契时价值选择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整理了265份现藏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的中国民间契约文书。该书涉及契约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多为红契,行文结构完备,地域上分布较为零散,年代上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年间,为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契约文书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文献资料。本批契约的整理工作以识别契约文书内容并录入数据库为主,逐步整理出了每份契约的题名、内容、朝代与具体年代、原生区域等基本信息;并将契约图片与说明文字对应,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彩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16.
吴天颖教授是我国四川盐业史和中国社会经济史杰出的专家,曾数十载耕耘于中国井盐历史和钓鱼列屿归属等研究领域,在研究中他不仅利用了大量历史档案,并为挖掘整理历史档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一、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的研究1982年春,吴教授重新致力于已中断了十余...  相似文献   

17.
对明清云南典卖契约文书的书式和语言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丰富古文书学的研究对象,也对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的关系变化,以及区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所见明代云南典卖契约文书,无论是格式要件、画押形式,还是用语表达等,与当时通行全国的契约文书基本一致。清代以来,典卖契约文书的使用地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也开始大量使用。同时,随着不同地域文化互动交流的加深,使得云南典卖契约文书的书式和语言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契约文书生动地展现出北京地区独特的历史进程与地方性经验,是学者研究区域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中国古文书学"理论的提出,为北京契约文书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文章通过梳理北京契约文书的主要特点,结合古文书学基本原理与主要原则,提出一套整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清水江文书是我国继徽州文书之后的第二大民间契约文书,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清水江文书包括了林业契约及其相关的诸多领域的文献,其研究可从文献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维度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成为一股重要的国际学术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区域经济史的热湖。以中国之大,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史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作为三大显学之一的徽学,同样有区域性质,而且也是当今研究领域上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以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经济史作为案例进一步详细的探讨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