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高师德修养铸就教师之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深刻认识师德的内涵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维法 《新疆教育》2013,(16):143-143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毋庸置疑,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能否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如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将我国建设成为文明、富强、民主的强大国家,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造就,当然主要靠教育,但教育仅靠传统的方法和手段是不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学技术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最根本要靠人才。各行各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 ,特别是科技、教育事业 ,更取决于高素质人才。本文就高校科研人才与队伍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1.科研人才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科技人才是决定因素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师德是教师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师德建设的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重视知识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一切民族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知识经济使一个国家的成功 ,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她的科技水准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使“教育成为立国之本”。未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之魂。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建设就是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重铸师魂和提高师能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 ,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是…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师资,因此当代高师学生处在世纪的交点上,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不仅关系其自身前途,也关系到中国的教育发展和四个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邓小乎同志指出:“我们国家的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知识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创新能力,就必须拥有大量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而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抓好我们教师的师德已成为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总体来讲,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发展依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靠什么?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因此,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因此,国家务必要通过多种手段,把教育搞上去,学校也要通过信息技术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好课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社会一方面尽情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恩惠,另一方面将要应对更为激烈的国之国之间的科技、经济的竞争。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不是看资本的多少,而是看创新型人才的多少,创新型人才需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创新型教师。因此,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着创新型教师。   一、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是创新型教师必备的基础条件。首先:要有高…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竞争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摆在各级各类学校面前的一个艰巨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基本内涵。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因此,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教育,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校为本、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的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师德师风建设关系着整个社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它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要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师德师风建设是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莲花 《成才之路》2020,(2):102-103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幼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已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制约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瓶颈进行分析,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形成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培养大批优秀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决策。人民教师担负着崇高的使命;引导免费教育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坚定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理想,对于他们履行国家义务、担当教育重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则要靠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人才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学以致用,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其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素养、科研素养和身心素养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要素。英国和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在教师专业伦理研究上更为广泛和深入、制定的相应规范具体而操作性强,并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使得这两国的专业伦理教育更具时效性。我国当前正处于教师职业向教师专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应当很好地借鉴三国经验,促进传统的教师道德向现代教师专业化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专业化发展是师范生培养的基本出发点,而在其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专业伦理培养是关键。目前,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面临技术主义倾向、知行断裂以及教育方法灌输式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师范生的培养和未来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为此,应在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中以专业伦理课程提升专业自主性与自律性,以实践训练加强师范生专业体验,同时以渗透式教学内化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从而推动师范生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它与中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成长密切相关。尽管语文教育界名家辈出,但从目前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仍是基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应结合语文教育实践,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人手。  相似文献   

18.
丽江旅游专业与旅游教育同步发展,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及实践探索了与地方旅游业相协调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服务地方过程中打造专业影响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质、岗位技能,显示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7所高职院校1200余名师生、5个不同行业的10家单位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认知并不科学,对所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总体评价并不满意,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状况评价也不太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方法与途径欠佳等问题。研究基于现状调查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曰松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248+250-248,250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当前存在的师德建设问题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一情况,分析了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师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并阐述了师德建设与学校发展二者关系。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安教乐教是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的基础和源采;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勇于创新是学校长久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