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1):170-171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走向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甚至走向创业之路是实现中国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院校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从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技术素养等方面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意在强调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教学内容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呼唤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教师。而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高素质?对此,人们的解释也许不尽相同,但有一点认识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高素质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教师的教育素质,我们认为是教师的职业角色所拥有的具有育人功能的专业素养或专门素养,即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素养,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方式。我院是以师专教育为主的学校,肩负着为濮阳市五县一区培养合格初中教师的重任。我院培养的师专生教育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市初中教育质量的优劣。而在师专生所接受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师范类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师资的使命,应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此,从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教书育人的专业素养、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等方面阐述师德素质;从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角度探讨文化素质;从驾驭课堂技能、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分析能力素质,从而探索现代教育对师范类高等院校教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教育近些年受到重视,有了长足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较低,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更好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刻不容缓,其关键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文章着重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以期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呈现出新的内涵,职教教师的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和挑战,职教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更一步规划和调整,可以从教师素养和师德、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研究和专业发展等方面重新规划和调整职教教师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郑洪霞 《华章》2008,(19):73-74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关键在教师.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态势,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化.以信息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需要"情感+智力"型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然而,教师专业素养是现代教师质量的集中表现。但是受传统认知教育观的影响,我国的教师教育呈现出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轻视教师的情感培养。教师应有情感方面的素质,情感智力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1]因此,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时代,关注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洪霞 《华章》2008,(20):73-74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关键在教师.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态势,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化.以信息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高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急需大量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而间接实现的。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赖于职业教育教师的素养和教师培养工作的水平。通过对江苏省、上海市及浙江省的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师资队伍状况的调查,我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小学教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教师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小学教育专业也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对小学教育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师资,对其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大内容。教学时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它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自然,新课改更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11.
职教集团作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应在加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积极探索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是职教集团建设的内在属性。职教集团应当围绕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推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并基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门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了以知识结构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和基本素质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主要培养方向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对专业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各专业的教学方法,开设以科技创新教学为主的新课程、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升辅导员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制度上切实保障“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双师型”教师实训技能提升;要成立职业教育从业资格认定机构,明确规范职教师资的基本业务素质;要完善职教师资聘任制度,引进适合高职教学工作的各类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5S管理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实用型和技术型的人才。针对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提出将5S管理应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不断强化和循环运行,从而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素质,这对高职院校的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知识+技能”复合能力人才的培养.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不断变化,对高职院校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有完善知识结构,如高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需要。但是现在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机制还很不完善,教师的主动性还有等进一步提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发展,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菲利克斯·劳耐尔是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创始所长,是劳动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近年来,国外学者从劳动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思想、普职关系、双元制与青年人失业问题应对方案、职业教育治理模式、职业能力开发与测评(COMET)项目等方面切入,对劳耐尔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教育和培训体系亟待完善、产教深度融合、制造业人才急需培养的关键时期,劳耐尔职业教育思想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转变职业教育治理模式、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扩招,高职学生素质逐年降低的趋势日益明显。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在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前提下,素质教育要提上日程。要抓住教师这一关键点、家长这个支撑点和法制教育这个基准点,"三点"联动,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合力提升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良好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确保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和教育形式不断创新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胜任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不断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新变化,就必须重视自己知识素质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的调整与重新构建,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