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音乐世界》2013,(2):126-127
从唱片到电影,新作不断的龟梨和也总是在用自己的努力,将幸福感传达到每个人的心中,而不知不觉中他也渐渐地成为了粉丝心目中的温馨英雄。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产生出的一位具有韬武略的英雄。他有着崇高而丰富的英雄人格内涵,他的英雄人格不独在当时光彩耀目,即使在今天也荡人心魄,极具审美价值。他的英雄壮举、享富盛名的词作以及为数不多的诗都是他英雄人格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像雷锋、张海迪、孔繁森等这样的英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因而很难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时代的英雄形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开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呼唤英雄,并尽量让我们的孩子走近英雄。因为一个人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生活中的榜样,取决于他心目中的英雄。当我们研究世界上伟大的人物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成功轨迹中都有形无形地刻印着英雄影响的痕迹。   如果仅就人的生物性而言,人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而当一个人心中有了自己所崇拜的英…  相似文献   

4.
刘英惠 《职业技术》2006,(21):29-29
在职场里,有人奉行不是英雄就是狗熊的原则,这样的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为什么有的人“英雄情结”非常突出?这种情结又对他们有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李白和杜甫都具有强烈的英雄崇拜倾向,由此反映了各自的人格取向。比较而言,李白的英雄崇拜是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艺术再造,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和批判精神。杜甫的英雄崇拜以“奉儒守官”的家族传统为起点,将儒家所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原则性以及忠诚执的品质作为他不懈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6.
网络英雄张朝阳有句名言:开除自己。他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竟多次开除自己。第一次是在1993年,也就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离开了工作单位——宁波市电信局。第二次开除自己,是在外企,源于他想创办一家网络服务公司。最终,他创办网络公司并一举成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在呈现历史变迁的本真状态时,塑造了一个被苗族人民奉为精神领袖的王者形象,大多数学者称之为"悲壮的英雄"。人神同体的亚鲁王既有英雄的典型特征,又有凡人的性格特点,他的主导思想是以民为本,即为了族群的生存、繁衍和发展而舍弃个人利益,改变自己的心性,忍辱负重,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王者。  相似文献   

8.
美国一家公司与媒体联手,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选出20位英雄。评选结果榜上有名的有:耶稣基督、现任国务卿鲍威尔、前总统肯尼迪、林肯、克林顿,其中还有十位“生活中的英雄”,尽管我们不太知其名,但他们的“英雄壮举”很耐人寻味,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有一个名叫休·汤普森的军人,1967年参军赴越南作战,为了使美军包围圈里的9个越南平民免遭屠杀,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他的行为在当时遭到非难并受到官方调查,但后来五角大楼授给了他越战纪念章。他在“生活中的英雄”排…  相似文献   

9.
项羽,这一司马迁着力刻画的英雄,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悲剧人物。人们为他悲,为他泣,是因为一代英雄终究不是帝王,可项羽不同于刘邦,他为自己编织的是一场"英雄梦",而历史却让他同时承担起"帝王梦"。可以说,项羽的复杂性格始终交织着两种梦想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尤索林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刻意描写的人物,他是“黑色幽默”文学艺术形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嘲笑死亡,但又对死亡充满恐惧。他怀疑和否定当局所宣传的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孤独感,但他又有自己的追求。他敢于反抗当权的大人物,与他们的自私、贪婪、专横、残暴和毫无信义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自己在“反英雄”的过程中变成一个真正值得称颂的英雄。作者通过尤索林死里逃生的斗争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与荒谬,反映了当时人民反战的心声,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李秀成被俘后究竟是伪降还是变节?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将李秀成设想成完美无缺的英雄或寡廉鲜耻的叛徒都不免过于简单化。对洪秀全和洪氏宗亲的怨艾心理,对太平天国的前景感到彻底绝望,以及曾国藩的诱骗,最终促使李秀成在被俘后流露出一些反常、复杂的心态,萌发一丝求生的念头。这就是有血有肉、真实的李秀成,而不是我们刻意美化或丑化的李秀成。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覆灭原因所作的分析,总体上仍比较中肯和深刻。尽管他在供词中写下了一些有辱气节的话,给他的晚节留下了污点,但他并没有一味地向曾国藩卑躬屈膝,并且最终慷慨赴死。就此而论,李秀成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污点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独立前夕,穆苟忐忑的心情与众人热烈期盼的心情形成了强烈对比。因他为了保全自己,而把基希卡出卖给了英国人。穆苟的变节行为透露出穆苟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矛盾:他一方面以基希卡为崇拜模仿对象,并想取代基希卡成为部落的英雄;可是另一方面,在出卖基希卡后又受到对自己氏族英雄背叛的良心谴责。将以穆苟的原型塑造为主线,用圣经原型批评与后殖民批评方法来解读基督教在的殖民进程里所扮演的角色来揭示其去殖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与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粤中杜甫”之称。他用散文展示中兴国家的愿望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表达出强烈的忠君思想;他用散文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对策,表现出非凡的治国思想;他主张文章应该具有实用性,而且用散文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表现出典型的实用思想。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喜剧典型。作者在作品中的很多方面肯定他、欣赏他,但又对他性格中的许多消极方面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他的诸多性格之中的矛盾之处,使他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一个血性汉子,很有"侠之大者"的气度与风范.他敢担当,又能担当,是一个儒家所谓"圣之任者"一类人物,可惜终其一生,宦途多舛,有才不获骋,发而为词,颇多英雄失路的沉郁悲歌,满载爱国情怀,风格刚柔兼济,不主故常.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作为弱世英豪,填词大家,千余年来一直没有远离人们的历史视野,后代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注重功名的豪侠。但是如果我们细想其人、细品其词就会发现辛弃疾归根结底还是一位儒士,只是他不同于那些充满犬儒主义思想的儒生,也不同于特别急功近利的儒生。在他的思想中实际是将事功伦理和动机伦理有机结合,既崇尚修养内在道德义理,又主张权宜行事。他是为实现自身功利性目标而不断进取的真英雄。  相似文献   

17.
Huck,the hero of this novel,is a“bad boy”as Twain says.Indeed,he is good,warm-hearted,active and brave.He also has a native shrewdness,a cheerfulness that is hard toputdown compassionate tolerance,and an instinctive tendency to reach the right decisionsabout important matters.Twain moreover,gives huck's adventre,which means escape.Huck notonly adventures to help Jim to escape from the lavery,but also helps himself toescape from the aristocratic“civilizing”society.It shows his brave to fi…  相似文献   

18.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该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一战以后处于转型时期的美国社会生活的全景画面。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精神极度空虚,信奉金钱至上、及时行乐的生活教条。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主人公盖茨比在追求梦想时,有的只是强烈的主观能动性,而缺乏认清客观现实的能力。所以,从本质上看他的梦想并非是真正的美国梦,而是变质了的美国梦,这无疑注定了其必然破灭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在名作《尤利西斯》中借鉴了希腊神话英雄尤利西斯的故事。他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独具匠心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赋予了经典新的生机和活力。与其他版本不同,他笔下的尤利西斯被塑造成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暮年烈士形象。面对岁月的磨砺和命运的挑战,这位英雄没有选择退缩或放弃,始终积极进取,追寻人生的价值。这种创造性的改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处于人生低谷期的丁尼生的决心,即效仿英雄从容应对各种变故,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庸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武侠小说创作大师,他的作品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充分展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其笔下的英雄人物形象虽然个个特点鲜明,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真正的英雄必须是为国为民的大侠。所以,对全庸先生笔下的英雄形象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和讨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