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冯友兰在中国现代哲学建设中的探索与建树可以区划为两个主要的方面,其一是他在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中的建树与贡献;其二是他在现代中国哲学理论创建中的尝试与探索。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友兰是在哲学与哲学史两个领域中都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观念转向是指,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提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侧重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如阶级分析法、哲学派别分析法、唯物史观等.其根本原因在于冯友兰终生孜孜以求的"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学术关怀,体现了学者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3.
华兴 《文教资料》2020,(1):81-8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国哲学史》的架构设计、冯友兰哲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特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简史>短小精悍、简捷扼要,深刻地反映了冯友兰已然成型的明确、成熟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以"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观规范了哲学的内涵,以"无用之大用"和"内圣外王"推出哲学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在哲学方法上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以及"新理学的方法".冯友兰关于哲学史和写的哲学史的划分,哲学史目的和任务的诠释,哲学史研究方法的阐发,表明他的哲学史观已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张岱年、范寿康、贾丰臻、陈钟凡、蒋维乔、谭丕谟、徐敬修、吕思勉、稽文甫、容肇祖等,都有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问世。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冯友兰先生,其《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宋明理学思想研究,成为该书的亮点,展现了冯友兰先生研究宋明理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独到方法,如从方法论角度明确了把钻研西方哲学作为研究宋明理学的方法,研究中注重对哲学史料的搜集整理,采取分期、明域、别派的方法进行研究,注重评述哲人之哲学等,基本代表了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整理研究宋明理学或中国哲学的基本方法,是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照着讲”是讲清楚冯友兰哲学本身,着重讲“怎么样,”属于哲学史研究的范围;“接着讲”是对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发挥和发展,是创造性地诠释,着重讲“为什么,”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哲学的转型,冯先生所关注的确定性、合群体性、建设性三个原则可以成为“接着讲”的接点。在当今时代,我们不必再自我标榜现代新儒家,但我们应当讲现代新儒学,对包括冯先生的新理学在内的儒家文化做出新的诠释,建构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全国冯友兰哲学研讨会"于2010年8月在河南唐河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冯友兰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主题,主要从冯友兰哲学与哲学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方法论思想、境界说、局限性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9.
"冯学研究"栏目自2002年正式创办至今已发文61篇,其研究范围既包括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也包括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哲学创立方面的贡献以及在学术史观和文化观等方面的成果。这些文章都能反映"冯学研究"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对"冯学研究"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照着讲”是讲清楚冯友兰哲学本身,着重讲“怎么样”,属于哲学史研究的范围;“接着讲”是对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发挥和发展。是创造性地诠释,着重讲“为什么”,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哲学的转型.冯先生所关注的确定性、合群体性、建设性三个原则可以成为“接着讲”的接点。在当今时代,我们不必再自我标榜现代新儒家.但我们应当讲现代新儒学,对包括冯先生的新理学在内的儒家文化做出新的诠释,建构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60年代,冯友兰在以其新理学的哲学基础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特色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以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取代以境界哲学为棱心的新理学,以两个“对子”——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中国哲学(史)的主题,显示出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冯契在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哲学问题上,强调哲学要关注时代的问题;二是在哲学传统上,提出不同于古代传统的近代传统;三是在哲学研究视域上,重视哲学与其他观念之间的联系,主张把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引向更广阔的视域.这一哲学史观,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润璋青少年时代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妻子吴碧云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对中国现代学和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尝试着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观照中国哲学史,指明应该在客观的历史事实中找出中国哲学史的规律;另一方面又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并用其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对中国哲学史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是在“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交互综合中建构起来的,冯氏近乎严密的逻辑论证,兼通中西哲学之长,融会了中西哲学之智慧,它对于哲学史、文化史及现实人生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冯友兰就已经开始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并逐渐将唯物史观作为其分析历史、社会、文化以及进行哲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成为当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个范例,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冯友兰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研究和"冯友兰现象"提供了部分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邑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3):54-56,60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史上独具魅力的散文家。其散文散发着哲学家的气质,闪耀着生命和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作者的情志与追求。本文试从现代生命哲学入手,探索其散文这一隽永的生命意蕴。其生命意蕴体现为:探求生命本质;倡扬率真个性;坚守艺术人生;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咸同中兴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整顿贵州、经营湖北方面均体现出了他杰出的管理才能,而在湖北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凸显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对胡林翼的文武之才进行论述和考证,深入了解胡林翼的思想和才能,进一步分析研究湘军和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