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天的"廖"姓,源自于先秦时期三个以"蓼"为名的古国。拟以"姓氏"义为基本单位,对它不同的历时层面的有关用字进行描写。文献搜索范围限定于甲骨文、金文、十三经和二十四史。希望通过对这些字料的分析,全面、具体地展示姓氏{廖}(1)在不同历史时期用字记录的情况和字词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3.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相距遥远,有山河阻隔,但自古以来两地就有着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分史前三代、春秋战国和秦汉三个时期,考述岭南与中原地区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互动的状况,发现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要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民族迁徙和融合的时期,中原地区民族向四边迁徙与当地土著族融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和文化。三代时期湘鄂赣的民族和文化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5.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仰韶时代中原地区最早的古城遗址。西山古城对研究中国中原地区古代早期城市的起源、城址选择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中原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西山古城的城址选择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西山古城的选址遵循了位于抬升地区最东部边缘的台地、大河三级支流的上游地势较高的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区域中心等几点原则,西山古城的选址是具有科学性切合地理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仰韶时代中原地区最早的古城遗址。西山古城对研究中国中原地区古代早期城市的起源、城址选择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中原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西山古城的城址选择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西山古城的选址遵循了位于抬升地区最东部边缘的台地、大河三级支流的上游地势较高的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区域中心等几点原则,西山古城的选址是具有科学性切合地理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有虞氏是先于夏朝而存在的一个时代,中国文明肇兴于这个时代。从文献和考古几个方面来考察,虞舜早期行迹大致不出济水中下游流域,三代有虞氏集团古国大多集中在济水中下流域,典型龙山文化古城大多分布在济水中下游流域,因此,济水中下游流域应是有虞氏入主中原之前的"龙兴"之地。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包括吴越文化在内的许多地方古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在这些地方古国的姓氏、族属与考古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不少争论,一些同志偏重于考古资料,强调考古文化的序列,主张这些地方的古文化自成系统、土生土长,该地区的古国族源出自地方土著。另一些同志则执著于古文献,喜欢就文献记载的地方古国的姓氏,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来讨论这些古国的族属问题。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与方法我国古代的姓氏源流问题,是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学科都涉及的重要内容。对此,学术界历来大都赞成“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秦代之后才有‘姓氏合一”’之说。就此观点诸如:1.(宋)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曾概说:“三代之前,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今南方蛮此道犹存。古之诸侯诅辞多曰‘坠命亡氏,踣其国家’,以明亡氏则与夺爵失国同,可知其为贱也;……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其《氏族略序》又针对《史记》以“姬昌”称周文王,以“姬旦”称周公持异议,他认为“三代之时无此语也”,“姬”为周文王和周之姓是不对的,三代之时男子有氏而无姓。据此,郑樵上述所言的“三代之前”是指秦之前的夏、商、周三代,而“三代之后”即指秦代以后。这样可知,郑樵是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先秦之后才有“姓氏合一”之说的。  相似文献   

10.
姓氏源流是上古及三代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姓起源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因生以得姓";氏起源于三代,主要是周代,"胙土命氏"。姓氏的社会作用不同,姓以别婚姻,氏以辨贵贱。秦汉以降,"混氏于姓",姓氏合流。齐太公世家姓氏流变可以佐证之。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一种逻辑实证的理性精神,它触及的是现象界,而宗教是一种特殊的信仰,它涉及的是超验领域,科学与宗教所探索的对象、采用的方式和涉及的领域皆有根本差异,二者并不能真正相互否定;信仰的形态是多样性的,它既可以是科学经验思维之上的理性信仰,也可以是一种宗教体验之上的非理性信仰,还可以是非科学的理性信仰,故它不能与宗教等同混用,也不与科学完全排斥,但科学最多只能推演出“世俗信仰”,而不能推演出“超验信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合法性并不在于执政党的地位本身,而在于执政党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的状况良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遭受失败。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面对新世纪,党要把党群关系作为党的建设的晴雨表,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处理好党群关系,保证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形势下,贫富差距呈加剧的趋势;公众面对贫富差距的心态;提出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等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艳  郭鑫 《海外英语》2014,(20):223-224
Based on the narrative theory of Shlomith Rimmon-Kenan,the present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oice and order of the focalizers and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to show that they are chosen and arranged deliberately and accorded to its themes.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要日已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统一落实在课堂上,贯穿于教学中。需要教师彻底更新观念,建立师生活动的课堂氛围;民主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性;转换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个性,以培养课堂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应当互相配合,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然而,警检配合与侦查监督具有矛盾性:加强警检配合会削弱侦查监督;加强侦查监督则会使警检难以相互配合。我国应以提高对犯罪的有效追诉为目标构建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警检关系。同时,应当完善侦查权制约机制以防止侦查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7.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了各种正确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在西安事变和国共谈判等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结构的演进,基本上是越来越集权于最高端,而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方向则与此相背;西周已经发展出比较完整的(早期)国家结构和功能,春秋王室与列国之间在权力结构、功能形态上反有诸多纠结缠绕,仿佛历史一度呈显某种倒退的特征。这基源于早期国家阶段政治控御手段的内在缺陷。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重组、下移,实为抟聚更成熟的巨型国家的新起点。这一时期政治中心控御形态的变化,国家结构中地缘(地域)因素的成长,都表现出在高频度战争环境中,国家地理空间(主要由于交通建设)、政治空间(主要由于官僚行政)、社会空间(主要由于宗姓氏族解体)的致密化倾向,只是这个"国家化"过程终春秋战国之世仍然处于一种"未完成体"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尤其如此。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但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党和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20.
1900年是为旧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自立军起义、中国议会的召开及“东南互保”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这一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节点”。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