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本文侧重从情感因素运用的角度来探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好体育教学的特点,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曾德志 《新疆教育》2012,(19):136-136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各种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减轻并消除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学会健身,而且逐步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1)课时内容:包括整个课时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切内容。(2)任务与要求:包括课时教学中让学生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所要遵守的规定。(3)准备部分:为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基本身体活动。(4)基本部分:实施教学内容。(5)结束部分:主要是放松身体,使机体恢复常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出学生“我要学”,而是“要我学”。“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  相似文献   

5.
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的广泛性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性,导致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性。因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而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在体育素质教育中 ,笔者认为应把握的基本点是 :尊重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科学地引导学生 ,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要正确把握这一基本点 ,并且把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不应该过多束缚学生 ,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去活动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以篮球教学为例 ,教师把各种运球方法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李桂峰 《考试周刊》2010,(42):166-166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时代的需要。教师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由教师、学生自身、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构成。重视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要相应地调整体育教材,使之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体育教学观念,拓宽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使体育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杨霞 《当代家庭教育》2023,(17):240-242
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比较关注体育学科的“育体”作用,对其“育心”作用并没有足够的关注,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坚持健康第一,落实立德树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育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学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活动中,要借助多样化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多措并举推进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国峰 《考试周刊》2009,(31):152-152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工作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相似文献   

11.
张春花 《成才之路》2021,(15):28-29
对初中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文章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出教师要渗透成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开展合作交流,培养与学生的感情;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庆海 《成才之路》2009,(25):81-82
小学体育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小学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心理健康”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怎样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两键?本文根据素质教育要求、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体育的教学功能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途径和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促进能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德行修养,培养良好品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我认为,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语言教学、运动技能的教学、学生的身体练习等过程,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塑造了健康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性的课堂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进而使其良好的心理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和尝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改革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的突破口放在以学生主动练习的形式进行精巧的设置上,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使体育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7.
王丽杰 《考试周刊》2011,(48):10-10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田晓荣  马忠梅  秦坛山 《教师》2013,(4):109-109
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好育心教育的思想,就要突出一个“全”字,立足一个“动”字,抓住一个“趣”字,讲解一个“情”字。一、育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育心教育活动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把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体育教学之中。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试项目和标准的制定上,必须顾及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育人标准。教师要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面发展自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珍惜学生的创造冲动,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内心表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育工作者面对教改和课改新形势,提出了要使学生变得“会学”和“我要学”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变得“会学”和“我要学”,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即: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心灵。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心灵面对有思想感情、会进行思维活动、有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教师应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手段和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实现教育目标。要注重研究和了解学生。环境影响与教育条件对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其心理的内部矛盾来实现。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