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寻回失落的明珠韩泽在广播的热心听众里,曾有相当部分是广播剧迷.我是其中之一。记得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在家拖地,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剧,忽然被一段精彩对白牵入剧中.干脆搁下拖把,坐下来直到把全剧听完。好的广播剧仅凭一丝声音,创造出了立体的、斑斓的.复...  相似文献   

2.
时光如梭.2006年岁末的临近,标志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在辞旧迎新的回首之际.我仿佛又感受到这一特殊年份给予我的许多感慨。无论是艰辛或是喜悦,都会被我视为生命里最精彩,也是最难忘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06,(10):39-39
六年前,我离开95.1;三年来,你听我在103.4;现在起,我在104.4…… 去年秋天,有人在短信平台上说:等待你的下一次转身! 收音机里,从95.1开始,向右是103.4,再向右,便是104.4,你会跟着我的声音向右转身吗?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名军人妻子。曾几何时.我对我那口子很不理解。他是《解放军报》的一位作,更是《解放军报》的一位忠实读。他对《解放军报》的感情就像大海一样深沉.成天没完没了地翻、没完没了地剪《解放军报》,枕头边、书柜里、餐桌旁,随处可见报纸,有时夜已经很深了,他还抱着《解放军报》啃个不停。为此,我没少和他闹意见。  相似文献   

6.
疾病的好处     
谈志 《出版参考》2006,(10):46-46
生病是自然生理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必然。疾病是生命的最大敌人,多年前,我患了哮喘.在备受疾病折磨之后.我被迫承认它的“好处”,像酷刑下的变节者。曾看到电视画面里叶利钦在礼宾仪式上步履趔趄,我就深受鼓舞,一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人正在管理地球上一个强大的国家.我更没有理由在一个小小的哮喘病面前灰心丧气。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是我从事业余通讯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它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当然,我要感谢西安华山机械厂党委宣传部,就在我退休之后.仍然每月发一份让我学习,让我阅读。我之所以喜欢阅读《新闻知识》,这是因为它不失为一本好期刊。在今日古城西安的一些单位,甚至公园里.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与业余通讯工作者中,有不少同志只要一有时间一就会不约而同地翻阅这本装帧清新、朴实的刊物。作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陕西省一缓期刊—一《新闻知识》,无疑,是编辑、记者的摇篮,是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作的…  相似文献   

8.
看了省图登在《春城晚报》的征文通知后,借此机会说说我与云图的读书缘分。我今年63岁,说起与云图的缘分大约是从1957—1958年开始.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父母终日忙于生计在市百货公司上班,我家租住在景星街一条小巷子的一幢住着十来户人家的院坝里。那时,一到星期天,院坝里读高年级的伙伴就带着我们三五成群地到当时的志舟体育场.也叫国院体育场去玩。那时的体育场或有军犬训练汇报表演,或有军地足球比赛,或有室内的棋牌、康乐棋、乒乓球等活动.算得上是星期天一个较好玩的去处。  相似文献   

9.
扑在书本上     
小学六年级时,我家搬到人民广场西南角,离上海图书馆很近。馆里有露天阅览室.许多人坐在那里看书。有一天我鼓起勇气也朝里走,却被挡驾了。按照规定,身高必须在一米四五以上,才有资格进这个阅览室,而我还差得远呢。小学毕业,拿到了考初中的准考证,听说凭这个证件就可以进到馆内,我喜出望外。在整个暑假里,我几乎天天坐在那个露天阅览室里看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以为,人人都有两个世界──客观的生存世界和生观的自我世界;而人的这两个世界里还分两个世界──无论客观也罢,主观也罢,又都分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如果说在我的无声世界里书海艺林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的源泉的话,那么在有声世界里音乐则是我精神生活里最美的享受.自己曾记下过对音乐的感语:我每每聆听贝多芬的小命运交响曲》时,都愈发惊异音乐的奇特神力,她是最能直接调动人的情感,是最具魅力、晨撼力和感召力的.值得欣慰的是自己酷爱的广播文艺就是一个集语言、音乐和音响为一体的有声世界.音乐在听觉艺术的天…  相似文献   

11.
甲:又一次得手了。在超市偷了些东西,装扮成孕妇,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刚到门口.接到了老公的电话.说是家里来客了.大庭广众之下.把衣服里的东西掏出来实在不妥,干脆就接着装孕妇吧.说不定.上车后还有人给我让座呢。正想着.我要坐的公交车就开了过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广西的中越边境上有一座友谊关。我这张老照片,就是43年前,即1966年初秋.在赴越南参战前。于友谊关前拍照的。每看到这张老照片.援越抗美中的许多战斗故事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破落的旧家庭.由于父母的教诲和耳濡目染.从小喜欢写写画画。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床头总放着装在锦匣里的一套古书.奶妍长年卧病在床.每天上午精神好的时候.总爱靠在床头戴起老花镜看一阵子枕旁的书。每次看完.都小心地把书放进锦匣.别好骨针.盖上一块手绢。有一次,我爬上吱吱作响的铜床.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照镜子,老公凑过来,我突然就发现镜子里的自已变得好看了。我把他推过去,又拉过来,终于试验出这个美丽奇迹是因为身边多了个陪衬人。他先是断然否定,逐渐默认,最后发展到他一旦得罪我.就说:要么我陪你照镜予吧。  相似文献   

15.
存钱盒     
我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小丑”存钱盒,是爸爸去北京出差时给我买的。这个小丑既幽默,又滑稽,看上去真逗人喜爱。它深深的眼窝,小小的蒜头鼻子,紧闭着的小嘴歪向右边,还有一个又圆又光的大脑袋,两只耳朵一只大,一只小,活像两个茶缸把,一顶坠有绒球的绒线帽歪歪地扣在脑袋的顶端,脖子上还系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 它一只眼睁一只眼闭,好像时时在提醒我:“小伙伴,我现在只睁一只眼.你在我的脑袋里放多少钱,我都不在乎.只要你不乱花零钱.我就高兴。’ 自从有了这个存钱盒,我就不再乱花零钱了:把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都存在里面 …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也得过一些奖品.多属物质性的,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且打心眼里喜欢的却极少。但有一件“奖品”却使我久久难忘。今年初,突然收到一封署有《新闻知识》字样的来信。打开一看.才知是《宝鸡日报》给我订了份《新闻知识》杂志,对我给党报投稿以示奖励。望着寥寥数语的附言.细读随信所寄的第一期《新闻知识》,已过不惑之年本来很少激动的我.却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竟拿着信和杂志向同事“炫耀”。我之所以这样,首先是被报社善于揣摸受奖人心理需求的良苦用心所感染.其次是时颁奖单位抛弃讲“实惠”的世俗、不以金钱物质…  相似文献   

17.
平衡报道     
1999年3月,ABC的主持人芭芭拉在《20/20》的节目里专访了莱温斯基.创下了美国电视界的最高收视率,而此前.莱温斯基拒绝了另一媒体数百万美圆酬金的采访,为什么?莱温斯基接受芭芭拉采访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她能让我自由地表达我自己”。  相似文献   

18.
记、画家、律师、科学家……每一个人,学生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于我,当一名出色的摄影记就是最大的梦想。一番艰辛之后,2005年的9月.刚毕业不久的我终于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摄影记。一年里,摄影的镜头带我领略了大千世界百态的人生,也伴我一路成长。  相似文献   

19.
张洪  浩然 《出版参考》2006,(9):53-53
也许是冬天的缘故.柏林看起来有些灰暗.一袭黑衣里裹着的多是如花似玉的青春。到处是浓雾刚刚退尽的气味,莫扎特的《安魂曲》似发自某个角落,悄悄向四周蔓延。我在街头等候红绿灯的片刻就明白了这座城市的传承,它还在马车洒踏、长裙曳地的年代里体面地日耳曼着.飘忽的行人吐着烟圈目光闲适地甩到对面.  相似文献   

20.
局部爱心     
我得承认,我这个人挺狭隘的.比如在爱心这件事上面。这几天,我正琢磨着怎么样把我家的那对仓鼠给整消失了.是人为毁灭呢.还是野地里头故生,总之,最终目的是不让它们继续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过那种饭来伸手的宠物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