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状况。我国虽然服务贸易交易量大,但逆差问题愈发严峻,TC指数呈负增长。"一带一路"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为我国服务贸易提供了新机遇,我国应推进高技术服务发展,把合作重心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结合,完善法律法规,培养服务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环节。文章基于对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宏观形势的分析,从贸易规模、贸易联系、贸易平衡、贸易网络等角度综合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测算未来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增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迅速,贸易联系日趋紧密;2014年以来贸易平衡从逆差转变为顺差。(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网络可以识别出三个主组团及两个次组团;从我国贸易格局看,东南亚与我国贸易联系最紧密,其次为西亚。(3)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潜力最大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经济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十二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分6个区进行时间和空间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加入对技术领域的深入分析,得出"十二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的优势技术领域,进而得出沿线国家的技术动态及各国在华技术布局的特点和趋势。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前五大国进行分析,并根据WIPO公布的专利IPC分类号和技术领域的一一对应关系,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申请的技术领域与其对华贸易种类相联系,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逐渐得到重视。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带一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了合作共赢的效果。"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发展我国沿线城市与邻近国家的贸易、文化和政治合作关系。绥芬河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贸易进出口沿线城市,与俄罗斯陆路形成对接口岸是绥芬河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因此,绥芬河依托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带战略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为绥芬河的经济贸易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江涛  张倩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177-184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2009至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标准合作、标准示范和标准主导3类模式下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出口贸易总效应、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产品出口贸易效应以及域内贸易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标准走出去在3类模式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在SITC分类产品上的出口贸易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具有显著正向的域内贸易互惠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在实施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应注重标准合作、标准示范以及标准主导3类模式的协同推进战略,加强对标准走出去贸易互惠效应的宣传力度.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中国要在建立自有标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标准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示范效应推进出口贸易增长,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识到中国标准走出去是一项实现沿线国家贸易互惠共赢的利好政策,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外园区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园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因此,如何在认识我国海外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海外园区建设经验探索合适的园区建设模式,规范引导各类海外园区建设,成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从海外园区建设缘起、分布与类型、建设主体及存在问题方面评估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境外园区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境外园区建设主要模式及其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园区的启示,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政府高层推动建设型、园区开发公司为主导力量建设型、民营企业建设型等是我国海外园区建设可借鉴的三种模式,国家需要加强对海外园区的统筹规划,牵头组织实施具有战略或示范意义的海外园区建设,探讨开放包容性园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农业空间格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双边贸易情况和主要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战略,包括:实施"土地进口"战略;以海外"高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桥头堡,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等。最后提出了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建设示范、保障性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低碳转型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考察沿线国家碳强度收敛特征,并分析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是否可以促进其碳强度收敛速度,对于客观评价中国在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8年87个国家数据,运用包含空间效应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模型,从整体以及区域层面分析与中国开展投资和贸易合作对沿线国家碳强度收敛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从整体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强度存在空间β收敛趋势,并且条件β收敛速度大于绝对β收敛速度,反映了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能够明显加速碳强度收敛。②从大洲层面来看,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均对碳强度收敛速度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对非洲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亚洲和拉丁美洲,最后是欧洲。③从大洲内部来看,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碳强度收敛的促进作用大于以南地区;对亚洲各区域碳强度收敛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亚、西亚、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区域交流沟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有利于早日共同实现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
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经济现状进行归纳和研究,利于制定战略布局中适合我国相关企业与贸易国互惠互利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对中国与沿线各国税收协定网络提出创新型建议,帮助加大和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科技、贸易合作,为合作框架下各国经济发展创造出新的增长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9,(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渐上升。交通运输行业也逐渐变成经济师市场的核心。"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但是现代化的交通发展比较落后,在贸易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不均衡。比较明显的是发达国家发展较为迅猛,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较为落后。本篇文章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深入的分析了"一带一路"在交通运输业的格局,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政策,建立一系列的体系,来更好的实现"一带一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阳昕  周怡  张敏  王曼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8):191-199
基于199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的跨国所有权专利数据,对营商环境于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社会网络视角下跨国合作专利模式和技术领域方向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渐加强的经贸交流和科技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合作专利在数量和合作强度上均日趋增长;合作覆盖范围广,但是合作区域呈现非均衡性,其中95%的合作专利是与营商环境排名前100位的国家合作申请;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跨国企业组建全球分布团队是专利合作主要形式;合作技术领域方向较为集中,主要在电气工程和化学等领域。研究结论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亮  吕耀 《资源科学》2009,31(10):1654-166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另外,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增大,长江以北地区获益,而江南地区则受到冲击.当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增进了双方经济发展的活力;②为双方走向地缘经济一体化打下基础;③带动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极化和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成长,为地缘政治运作提供支持;④从长期来看,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等格局有碍于双方长期经济政治战略的持续,对中国有负面影响.因此,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建立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显然还需要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寻求更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互动博弈和利益冲突日益左右着贸易合作的盈余分配,并由此产生大量贸易摩擦现象和国际纠纷,从而引发了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本文在对贸易保护泛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产业安全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着重分析了世界上主要的产业安全模式的内容及其应用绩效,实证分析了不同国家产业政策模式特点,为我国产业安全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杜薇 《科技广场》2012,(6):217-220
世界经济危机虽然大势已去,但其阴影仍然笼罩着世界各国,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着调整和恢复,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干扰着中国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采取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旨在对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诸如政府扶持、技术升级、创立品牌和成熟应对欧美贸易救济措施的解决对策,以此展望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冯丽娟  姚予龙 《资源科学》2014,36(8):1600-1607
以国际视野角度,从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产业契合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并进一步分解为12个指标,建立主要石油进口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合作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选取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亚太地区及欧洲、独联体等共15个国家,利用Delphi和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相对其他石油进口国家而言,中国是与俄罗斯未来石油贸易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2中国在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方面具备明显的合作优势;3中国在石油产业技术和设备方面不及日本等国家,技术支撑合作潜力受到制约;4中国应明确本国相对其他国家所具有的优势,弥补劣势,从而使本国在与俄罗斯长期石油合作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方位地揭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发展态势,本文参考ESI提供的农业科学领域期刊和农业学科高被引文献的百分位数阈值,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6,658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学领域合作发表的论文作为数据基础,使用一系列科学计量方法及可视化分析方法,从宏观(国家)、中观(科研机构)以及微观(合作研究内容)三个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在合作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合作机构来看,属于中国的科研机构在合作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从合作研究内容来看,不同类型的合作机构,其研究内容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之争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本无必然的联系,但提出将劳工标准引入国际贸易已有百年的历史。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要求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并极力主张将劳工标准问题纳入多边贸易谈判中。为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发展趋势看,劳工标准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未雨绸缪,尽早采取各种对策,争取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下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构建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模型十分必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主要集中在反倾销这种方式上,因此,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需要加入反映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的指标。在指标体系构建完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用多因素加权法给出预警区间。  相似文献   

19.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本文利用省际贸易差额数据以及各省的铁路交流数据分析了西部各省的地区开放程度以及合作关系,发现西部各省的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各省间地区开放度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对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跨国贸易角度出发,对跨国贸易活动中贸易方产品产生需求优势的数学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表明设置标准壁垒会对出口国产品的需求产生明显影响。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贸易进口国出于保护国内产业市场而设置标准壁垒与贸易出口国突破标准壁垒过程中的一系列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在目前我国标准亟待输出迫切的背景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标准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