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新闻游戏概念的具体界定,学界现有两类观点:一是"游戏说",认为新闻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新闻信息在此的作用是作为游戏的背景元素或者叙事框架;另一是"新闻说",认为新闻游戏的主体在于新闻,而游戏在此是作为承载新闻的一种媒介或是传统新闻报道的一种补充.本文在厘清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梳理了新闻与游戏二者从填字游戏、新闻游戏到游戏化新闻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出新闻游戏存在的挑战与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11)
为了彰显新闻传播学在记忆研究中应有的专业属性、研究地位与价值主张,应纠正以往媒介记忆研究过度泛化的倾向,以新闻媒体的记忆实践为核心,在明确"媒体记忆"概念与"媒介记忆"概念区别的基础上,回归新闻与记忆这一媒体记忆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新闻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属性的共鸣,指出其共有的事实性、建构性、符号化与可替代性属性是探讨媒体记忆问题的基础。随后将新闻的记忆实践置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组合中,并进一步将时间划分为日常时间和神圣时间两极,将空间划分为实体空间和想象空间两极,通过时间和空间交叉组合中构成的四个象限来分析时间与空间中记忆的新闻。最后,对新闻记忆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游戏会否给媒体带来普遍性的新一轮尝试?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期"橙媒体实验室"专访媒介创新研究者、深度调查记者、新媒体投资人,以及游戏策划人,且听他们畅谈新闻游戏的未来。可以用模块化的游戏生成工具制作新闻游戏蒋纯浙报集团总工程师、传媒梦工场CEO互动化是新闻表达手段的大方向。游戏化新闻作为互动化新闻的其中一种,应该也  相似文献   

4.
新闻属性理论发展变化的核心在于"对新闻本质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闻理论研究取向"问题.在丰富的新闻理论中,新闻属性理论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当前信息社会下,我国的现代新闻理论体系的建构应该以新闻属性理论为原点展开.具体而言,即是实现对新闻本质理解从"工具"-"商品"-"服务"的转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新闻理论研究取向从"传者本位"-"新闻本位"-"受众本位"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如今,游戏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新闻媒体的生产方式和受众兴趣正逐渐发生改变。新闻游戏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和交互性的新产品,而新闻游戏化则表现为一种新闻表达和诠释的新趋势,然而,并不是所有以新闻面目出现的产品都基于新闻事实,这种本质为宣传或广告属性的媒介产品的出现正在模糊受众对于新闻意义的理解。本文将新闻游戏视作一种新式传播理念的实践,将从新闻游戏的传播理念与受众诉求出发进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6.
较其他各种类型的报纸来看,广播电视报信息不少,新闻不多。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这份报纸必须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广播电视报的消息天生就存在某种局限性。广播电视报消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广播电视报的自身属性所致。广播电视报是周报,在新闻时效上无法与日报和晚报竞争,每周一期使报纸的新闻(时效)属性大大弱化。二是采编人员的认识问题。有的记者认为写消息是小菜一碟,显示不出作者的水平,成不了气候,只有写明星的专访、大通讯、大特写,才能显示水平,才…  相似文献   

7.
新闻游戏作为一种新闻产品的传播载体与表达形式,虽在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媒介形式颠覆式改变的全球传播环境中诞生,融合与矛盾、创新与停滞是其与生俱来的特点.对于这种新的表达形式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从宏观层面分析其属性、文化意义和伦理悖论,鲜有基于新闻游戏制作过程跟踪的实践探究,导致新闻游戏脱节于国内文化产业创新与变革的发展.基于已经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新闻游戏应该走向更为丰富的实践,为新闻传播的改革创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之间存在的矛盾,探讨平衡好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以期协调好新闻背后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一步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推动呈现自媒体行业发展新面貌。【方法】文章基于以往文献的梳理,以明确自媒体属性为前提,对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平衡进行思考。【结果】新闻类作品具有信息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作为商品的新闻类作品的生产需要投入各类资源,但作为信息的新闻类作品又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自由表达权,影响着公众舆论。【结论】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用户生产内容大多不具有营利目的,不妨纳入合理使用范围内;以此为业的商业生产内容具有营利属性,更应该受到法律、技术、机制等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吴菲 《现代视听》2012,(9):18-22
本文从哲学层面认识新闻价值及其属性,通过对比新闻价值"约定俗成"的五个属性,深入探析新时期新闻价值属性的变化。本文认为,新时期下新闻价值属性在内涵上有所延展,侧重点上发生变化,并出现了新的属性形式,新闻价值属性的变化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社会性,同时也存在"度"的问题。若把握不当,新闻价值属性的异化会使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发生错误偏向。  相似文献   

10.
吴茜 《新闻记者》2008,(11):37-39
对时效性的追求历来是新闻业的目标之一.30年的新闻改革使得我们对于"新闻时效"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新闻时效观正慢慢从一维空间向四维空问进行转变,更加追求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统一于一体.本文拟以热门事件的报道为例,来探讨新闻时效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图法》(第五版)欧美各国哲学史时间划分存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图法>(第五版)B类哲学时代划分上存在两个问题:对世界各国哲学起始时间划分采用了多种处理方式、俄国1851-1899年哲学史时间划分存在重叠.提出应统一用"‘××世纪以前'作为首个按‘时代'细分类名,并设为四级类目"的方法处理欧美各国哲学起始时间划分问题,同时建议俄国1851-1899年哲学入"B512.5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12.
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言论,都具备两个本质的属性,即新闻性和政府性。新闻性使新闻言论区别于一般政论。从文体上说,新闻言论与政论文最接近。它们都属于论说类,表现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以说理为主要表达手段,又都着重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分析论述问题。但新闻言论有比一般政论强烈得多的时效要求,有更为直接的针对性。它的思想性和战斗力,往往与迅速、及时以及是否抓准社会的脉博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言论与新闻报道一样属于“盛开的鲜花”,一旦时过境迁,就会枯萎、凋谢,成为“马后炮”,失去发表或播出的价值。作为新…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体裁分类,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基点不统一,立足报刊媒体与立足广电媒体的类别划分存在着很大不同;二是没有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对体裁类别的产生和分化进行考察,从而导致众说纷纭:不仅体裁种类划分不同,具体所指往往也各不相同。从称谓习惯和准确性考虑,新闻体裁可分为消息类、专稿(专题)类、报告文学(纪录片)类和评论类四种。将深度报道排除在体裁类别之外,是因为二者在逻辑上不能并列;而舍弃通讯这一称谓,则是因为随着新闻传播的发展,其固有的内涵与新闻体裁类别分化的现实已经难以准确对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9):34-40
新闻游戏是数字化语境下新闻与游戏的杂交形式。以符号叙述学理论加以考察,新闻游戏是新闻从"窄幅文化"走向"宽轴操作"的结果,作为纪实性叙述文本的新闻走向了纪实与虚构的杂交叙述,其消解了新闻业的传统边界,使新闻的真实客观性面临挑战。与此同时,新闻游戏实际上是对新闻报道的符号化和再媒介化,通过程序修辞使受众看似拥有自主选择权,而实质更加被动。  相似文献   

15.
1980年4月,我曾就新闻时效问题对当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的头版新闻(包括所刊用的通讯社新闻,下同)作了一个统计。我将它们分为六类:第一类是昨天的新闻(通讯社为当日发布的新闻);第二类是前天的新闻;第三类为5天之内的新闻;第四类是5天以上、10天以内的新闻;第五类是10天以上,或冠之以“近年”、“最近”、“目前”这一类字眼的新闻;第  相似文献   

16.
马峥  王菁婷 《编辑学报》2014,26(6):529-531
通过对2013年1 919种以中文出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名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期刊的命名规律是以学科主题属性为核心的"三段式"命名规律,通常依次由限定词、学科主题属性、文献属性3部分组合构成。限定词包括地域限定词、时间限定词、其他限定词3类;学科主题属性按照覆盖范围划分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及以下学科、多学科4个类别;文献属性归为研究前沿与进展快报类文献、研究成果文献、综述评述类文献3类。研究发现:我国核心期刊的命名约2/3聚焦于三级及以下学科主题;一些限制词和文献属性与期刊实际定位之间存在差距;设计标新立异的刊名是可以肯定的积极探索,但是存在使用国际名刊的刊名、使用标点符号和拉丁字母等设计误区。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11):7-11
新闻述评在文体划分上存在两大逻辑,一曰发展,一曰归属。从发展逻辑看,其与近代"述评"文体,以及唐宋明清的"述"、"评"文体关联较大,且与民国初期文体类分崭新化背景下出现的记叙文文体存在类属关系。从归属逻辑看,以其为界,上承新闻报道,中承分析性报道,下启述评性消息和述评性通讯等多种按照不同依据类分的文章体裁类型。两大逻辑各自成线,构筑了新闻述评在中国文体史上的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指新闻客体对新闻主体的有用性,关于新闻价值的问题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新闻学界对新闻价值五要素的划分从目前来看,基本达成一致。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对于某些特定的新闻客体来说,其构成要素的显著性使其更容易具有重要性,两种属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另外一些特定的新闻客体来说,其对于新闻主体的接近性促进趣味性的产生,两种属性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随之带来智能新闻独创性判定、权责归属等著作权纠纷,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问题仍面临着自由意志与理性、社会属性与情感等层面的争议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首例智能新闻胜诉案的实践难点和法理争议,辨析新闻机器人作为传播主体和法律主体的联系与张力,以自主性技术下的媒介角色和人机关系变迁为基础阐释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与法律地位,将作为"信息生产者"但尚不具备伦理和责任能力的新闻机器人界定为有限人格法律主体;并以有限人格为前提,从技术逻辑和促进信息传播的著作权保护目标出发,提出将文本生成技术原理和外在表达作为独创性裁定依据,新闻机器人享有作品署名权,侵权责任后果由媒体机构承担的著作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图法》属于体系分类法,具有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优点。但由于对事物的层层划分、层层隶属与事物的多向成类发生矛盾,造成“集中与分散”的矛盾。“集中与分散”矛盾的表现之一是:当一类事物共同具有几组属性时,若只采用其中一组属性作为分类标准,就只能按被采用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集中文献,按这一属性提供检索途径。而不能兼顾事物的其它属性,其它属性且无检索途径。如果采用几组属性进行几度划分,也只有按最先被采用的一组属性在大范围内集中文献,其它在后被采用的属性虽然可以聚类,但不能在大范围内聚类,检索时要通过几个类目才能查全。如TS255.4水果加工食品,以加工成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