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的训诂学是在两汉经学家们通经致用,研究经学的基础上形成并日趋完善的。两汉的训诂学始终是经学的附庸,并服务于经学,且影响深远,以致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训诂学始终不能完全摆脱经学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徐复先生兼综章、黄。克绍师裘,完成了“经验训诂学”向“理论训诂学”的转化,成为章、黄之后的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训诂学说包括七个方面:全凭语言事实材料得出结论,以声音阐明训诂,以上古音通训诂,借文法求训诂,视校勘为训诂的首要环节,发展并运用王国雏的二重证据法,从训诂学向词汇学过渡。  相似文献   

3.
<正>一九八一年五月,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来自全国的训诂学专家和教师一致呼吁:高等学校、语文学界应该高度重视训诂学,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能及早恢复或开设训诂学课,其他学校努力创造开课的条件,争取尽早地开课,以使这门实用价值很大的科学得到普及。时间刚刚过去一年,据初步统计,开课的学校已达二十七所,至迟到明年就要开课的还有十六所。这是一个相当振奋人心的数字,标志着振兴训诂学的事业正在踏踏实实地前进。训诂学虽然是门古老的科学,但系统全面地讲授,这在旧中国的大学里也并不多见,因此作为一门课程它又是年轻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更急需解决。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尽快提高训诂学教学的质量,就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的提高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我们谨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训诂学要想在当今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转型与重构。首先,需要明确训诂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重构后的现代训诂学当是一门具有独特学科品质的、既保持传统精华又富有时代人文精神的古汉语语义解释学。  相似文献   

5.
“义训”质疑──兼论训诂方法和训诂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训”是非常古老而且经常使用的训诂术语,但是,“义训”的定义和内容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坛,含糊不清,缺乏科学而统一的界定和说明。这不仅使得训诂方法和训诂形式陷于分歧混乱,自相矛盾,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训诂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立,给训诂学的教与学普及与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一、“义训”诸说简介“义训”这个训诂学术语,各家训诂学专著中,或经常用到但内容分歧;或有意回避而只字不提,情况颇为复杂,现仅就手边存书所及,稍作归纳介绍。(一)“义训”的归属:齐佩《训诂学概论》、周…  相似文献   

6.
朱熹注《四书》,既不象汉唐诸儒那样信古无疑,遵修旧文而鲜有创新,也不象一般宋儒那样蔑古轻经,空衍义理而学无根底,而是既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融合了时代的精神,从而形成了他那独具风格的训诂学。长期以来,朱子的义理之学一直被看成是与传统训诂学无关的东西而遭到诋訾。实际上朱子的义理学是训诂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训诂学深入向前发展的结果,朱子训诂名物或阐发义理皆有所本,不蹈空言,不加妄测;他以注疏治训诂,以训诂通义理,同时又能以义理明训诂,训诂义理两不废。  相似文献   

7.
传统训诂学以解释词义为首任,训诂方法多种多样,《春秋公羊传》正文训诂主要采用了据境索义和因声求义两种方法。据此认为,传统训诂学在先秦已经萌芽,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已经基本成熟。穷尽性地整理与研究古籍中的训诂资料对于新时期训诂学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一、什么是训诂学 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就是语言解释之学——破除对于训诂学的神秘感二、训诂学的内容 从词到篇都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核心问题:解释词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具体性——词义的系统性——词义的由来——词义的辨析——词义与典章制度——词义与修辞  相似文献   

9.
《容斋随笔》除在文学上和史学上对后人影响较大外,在训诂学上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敢于疑古创新、踏实沉稳的治学态度,反映出来代训诂学发展的一些特点。洪迈自觉地运用多种训信方法,涉及训诂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出训诂已成为当时学者治学读书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王华军 《现代语文》2006,(9):110-110
语教学是语言学应用的四个重要方面之一,语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语言学的指导与应用。其中以作为中学语教学重中之重的古诗教学与传统语言学中训诂学的关系尤为密切。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的字义、词义,在古诗教学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本试就训诂学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实例,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诗集传》有少量叶音跟《诗经》的某些通假字、异文等用字现象有关联。这批叶音为全面了解朱熹叶音的古音根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文字训诂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100年来的汉语言文字学,走的是既继承优秀国学传统,又为适应新形势需要而不断创新的道路.20世纪20-40年代,这里是富有革新精神的国学大师聚集的传统语言学重镇;50年代开始,学科点吸纳了新学术思想而发展出新的汉语言文字学,介绍了训诂学,确立了古代汉语课,建立了全新的现代汉语教学系统;80年代,呼唤训诂学的复兴,提出训诂方法科学化,在清理传统、探讨原理的基础上发展了古代汉语词义学,同时用梵汉对音和汉藏比较的方法发展了音韵学;80年代末以来,进行了面向社会、面向应用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了传统学科观念现代化、方法现代化,实现古今汉语的沟通,人才培养进入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是一部研究《说文》的专著,同时也是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典范之作。段氏在训诂理论上的贡献,对今天的训诂学理论的建立和古籍整理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总结。从整体性上观照,《说文解字注》一书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背景、逻辑严密的论证系统、不泥旧注的学术创新、广阔而深邃的学术视野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浅论《荀子》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一书存在大量的声训,这并不与荀子的语言理论相矛盾。声训是儒家正名的重要手段,到荀子这里得到了最充分体现。荀书的声训多声韵俱近,且意义也多相近相关,可取之处颇多。其对后世训诂学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读书杂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书中五千多条札记少则十数字,多则千余字,荟萃了传统训诂学的诸多精华。文章从条目构成的角度,即标目、引文、考证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读书杂志》体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武玄之所撰《韵诠》今已佚,就其佚文探讨此书的概貌及其在音韵学和训诂学等方面上的学术价值,并对其中的一些词语作了考证,指出这些词语的训释在研究唐代的词汇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魏训诂学家释“天球”为“玉磬”,释“河图”为“八卦”,历代学者均予以认可。刘古愚先生通过大量的古代典籍论证认为“天球”为“天文”,“河图”为“地域”,使人眼界大开。本文就此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8.
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对某些语言单位进行语义阐释,运用义素分析的理论来进行训诂实践,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文章在简要介绍义素分析和训诂中的释义方法之后,结合实例介绍了训诂中义素分析运用的情况,并指出义素分析在训诂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训释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训诂材料的主要形式在于训释,其训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重要的训诂学论著中学习并且归纳基本的训释方法,从分类的角度简述对于训释方法的理解,以期对古代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训诂学必须贯彻联系性原则。所谓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不要孤立地研究词义。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把词义的解释研究同音韵学、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学科联系起来;一是要把词义的研究与化历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