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邓建国 《新闻大学》2008,55(2):128-134
社会心理学是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出发,根据实例和经典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西方对华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基本归因错误。作者认为,中西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差异、西方新闻写作报道的具体技巧以及西方记者和媒体对中国报道对象的陌生是导致西方记者和媒体对华基本归因错误的根本原因。最后,作者提出了我们改变这一状况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希望在大众媒体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闻学博士(当然也应包括教他们的教授们)能够用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剖析和阐释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其中也应包括使用评论这种方式。总之,对于新闻学者和学子而言,是要以社会的需要来研究新闻传播理论,用新闻传播知识来说明和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大潮汹涌,传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学原理》作为大学教材,广受欢迎,该书主编是一位睿智的传媒思想人物,他注重传播理论和实证研究,关注社会问题,创立中国传播学会,推动了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在信息交流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他指出多媒介融合趋势增强,单媒体逐渐向多媒体转型,符号的组合化、整合化、综合化被大众所青睐,可视化信息受到热捧。他寄予新闻学子厚望,希望他们能守望社会、卫护良知,拥有视野和胸怀,做荣耀的媒体人。这位知名学者及教育者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大潮汹涌,传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学原理》作为大学教材,广受欢迎,该书主编是一位睿智的传媒思想人物,他注重传播理论和实证研究,关注社会问题,创立中国传播学会,推动了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在信息交流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他指出多媒介融合趋势增强,单媒体逐渐向多媒体转型,符号的组合化、整合化、综合化被大众所青睐,可视化信息受到热捧。他寄予新闻学子厚望,希望他们能守望社会、卫护良知,拥有视野和胸怀,做荣耀的媒体人。这位知名学者及教育者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  相似文献   

5.
印兴娣 《新闻传播》2009,(12):118-119
新闻策划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效果,满足现代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媒体的经济效益。新闻策化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效果,从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它遵循了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功能和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学说理论。  相似文献   

6.
李彬 《军事记者》2002,(1):52-53,55
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是一门探讨传播规律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成为显学。事实上,发达国家在传播事业包括新闻传播上的发达,也与其传播学的兴盛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1997年,传播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目录,与新闻学同为二级学科,隶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2001年,经过学科调整,传播学与新闻学又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如今,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所属的四个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都以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基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发展状况,本刊特开设了这个大众传播学的通俗讲座,邀请清华大学传播系的李彬博士主讲,一共8讲目的在于普及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以提高我们的新闻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璐 《新闻知识》2012,(7):89-91
自从1995年以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开始对媒介产品、媒体传播行为和媒体行业开展媒介批评。媒介批评一般借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价值判断,消费主义理论作为传播学理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指导我国媒介批评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运用消费主义理论开展媒介批评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结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8.
实际上,新闻涵化就是记者在新闻中暗示的他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反映在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新闻涵化”成为西方传播学和新闻理论的热门话题,引起国内新闻与传播学者极大的兴趣。那么,什么是新闻涵化?  相似文献   

9.
卢辉 《东南传播》2012,(4):107-109
主题性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一系列"非新闻性"的倾向,如:概念化和标签化的"政治缩合语"、模板化和程式化的"报道模块"、无新闻型导语的"材料缩写"以及事实让位于观点的"准新闻"等问题。鉴于当下主题性报道缺少明显的新闻特征:没有时效性,缺乏新奇性、程序呆板、抽象僵化等弊端,已经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充分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列举了当下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所出现的"非新闻性"倾向的种种弊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主题性报道化为新闻性报道的几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关爱弱势群体无疑是各大媒体在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上的一个亮点。尤其是快速成长的都市类报纸都把它作为增强新闻报道人情味,提高报纸亲和力的一个拳头产品。在新闻信息同质化传播、新闻娱乐化倾向日趋流行和媒体生存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这股热潮的掀起无疑起到了一个捍卫阵地、吸引眼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鸿雁  杜威 《声屏世界》2010,(12):22-22
“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新闻和娱乐结合起来,竭力从严肃的政治、伦理问题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效果。在此类报道中,媒体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的积极作用,而由于其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使得媒体功能出现异化。  相似文献   

12.
王君 《新闻传播》2023,(8):77-79
作为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形式,民生新闻在媒体融合时代还应主动寻求发展路径,保证可以始终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突显新闻价值的同时,取得可持续发展。围绕内容泛娱乐化、节目形式雷同等民生新闻发展问题展开分析,从新闻选材、节目制作、舆论监管等方面探索了民生新闻发展路径,希望能够在新闻报道和传播上进行革新,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技术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引导力就是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坚持以新闻创新促进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经过不懈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经济新闻报道大众化、社会新闻报道主流化、民生新闻报道平台化和文娱新闻报道人文化”的“五化”新闻创新操作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张玉梅  耿枫 《新闻知识》2012,(10):12-14
新闻报道忠诚于基本的新闻事实、集中并深度分析窥探新闻事件背景和真相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保证向大众展现基本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更应该挖掘出其潜在价值。媒体在形象宣传与价值推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美化浮夸,我们倡导选择更好的切入点,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国家形象公关。  相似文献   

15.
“议题设置功能”是大众传播学理论关于宏观社会效果的一个理论,如何在今日的电视社会新闻热点,特别是对台新闻报道中如何运用“议题设置功能”理论,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的弊病与传媒素养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从发 《新闻世界》2009,(12):47-48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的社会影响力甚为巨大。而就新闻本身而言.新闻语言因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而成为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因此,高度重视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问题,用准确、客观、公正及规范化的新闻语言以胜任媒体“社会的良心”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7.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8.
对大众传播学理论来说,为公众设置议题是媒体的重要功能。美国著名新闻人李普曼解释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从历年对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结果来看,媒体设置  相似文献   

19.
熊健 《新闻传播》2009,(7):42-43
本文选取多家德国主流大众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相关报道.从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针对中国政府和达赖集团的不同报道倾向、报道的“选择性失明”现象及虚假新闻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德国媒体歪曲报道西藏问题的原因在于新闻自由受政治经济因素操控、西方世界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新闻传播的自身特点以及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等.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融媒体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其中融媒体的发展在新闻报道中尤为突出,它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民生新闻报道占据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位置,它专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微视频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手段,更方便大众了解,也提高了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