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但没有干净的水,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只占地球总水量的5%左右,且多以冰川、土壤水、地下水等难直接利用水为主,地表淡水资源量不到0.2%。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趋明显,特别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水而引发的民事纠纷日渐增多;在一些干旱季节,甚至出现人畜引用水困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五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环境问题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淡水 :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地球总水量约为 1 4亿立方千米 ,其中淡水仅占 2 .53 % ,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封冻在南极等地的永久冰盖中 ,人类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尚不足 0 .0 0 3 %。据联合国统计 ,主要由于人口增长 ,上个世纪以来 ,全世界的淡水消费量增长了七倍 ,近年来每年的淡水使用量达到32 4 0立方千米。目前 ,全世界大约有 2 6个严重缺水国家 ,有 40 %的人遭受缺水之苦 ,每年有 2 50 0万人因水污染而死亡 ,有 1 0亿人口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尤其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考点分析】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这更加要求人类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状态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化的两项基本指标。1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往往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产业发展在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由强变弱的趋势;与之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发育的影响则要强烈的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阶段的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特点。文章指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人类顺应自然,人类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四个阶段,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当今人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六大表现:人口爆炸性增长,耕地与粮食短缺,淡水供应日益紧张,能源与矿产渐趋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森林破坏与失调,同时新技术革命又帮助人们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又体现了新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几大特点。人们通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正确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荒漠化问题是在人口增加、人类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背景下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失调发展的问题,提出"荒漠化的防治"贴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  相似文献   

7.
一望无垠的蔚蓝色的海洋不仅集中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水,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淡水和化学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发海水中丰富的淡水和化学资源,已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刘春 《华章》2011,(25)
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要素中,淡水资源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今天的人类,可以没有石油,可以没有电力,也可以没有煤炭,但绝对不能没有淡水.因为人类没有石油电力煤炭这些东西,照样可以生存,至多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连同这个世界就会一同消亡.所以,淡水资源,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存质量,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所以,淡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淡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淡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21世纪人类将进人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生物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呢?  相似文献   

10.
王宗斌 《新高考》2008,(5):26-29
随着人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愈来愈大,对地球表面环境系统演变的作用也愈来愈强,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类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土地、淡水、空气、矿产、森林等资源,向大自然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并将废料遗弃地球表层,以致产生灾害的综合指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地球只有一个,而人类对其的破坏却在“ing”(进行时)?! 人类对水圈:水资源危机除了气候干燥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显然是更重要的原因。随着人口激增,产业发展,导致用水量成倍增加。同时,人类不仅对水的利用率很低,而且,对其的污染更为厉害。全世界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量不断增加,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这不仅使水资源紧缺地区淡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而且使原先水资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是人类经济史的基本矛盾,人类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经验就是推进市场化。因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导致“稀缺”出现;资源稀缺便要求产权界定,私有产权的界定是交换出现的根本原因;私有制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高度便导致人类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市场化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而私有权的确立则是市场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宝贵的淡水资源言利民地球上虽然有着数量极其庞大的水资源,但是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因为98%的水贮存在海洋、内陆盐碱湖及很深的地下盆地里,这些水都是咸的,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不能直接使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储...  相似文献   

14.
警惕水荒     
地球表面不是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着吗?有了这样多的水,为什么找们还要警惕水荒呢?因为地球上的水有97%是海水,海水含有较高的盐分,不能直接饮用和灌溉,只有3%是直接供人类饮用和灌溉的淡水,而且这些淡水大部分存在于南极、北极的冰峰和深层地下河。人类能直接取用的淡水只是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和一部分浅层地下水,而这些水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l%。人类对水的需要量是很大的,我们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要几十至几百升,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的生活用水量就不少于3万吨。工农业生产的用水量比居民生活用水量还大。随着人口迅速增…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据测算,哺乳动物含水量为60—68%,植物的含水量75—90%。栖居于地球上的全部动物、植物和人,体内存有水分1.12万亿吨,相当于河床水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水在维持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它是比石油、天然气、煤更加宝贵的自然资源,淡水的枯竭将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终结。 1997年1月20日,联合国发出了淡水资源短缺的警报:“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着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这份题为《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估》的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1/5以上的人口,即12亿人面临“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该报告还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激增到83亿,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李耕拓 《初中生》2008,(1):119-120
地球上的水虽然非常丰富,但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加之水的分布很不均匀,人口急增和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增大,以及受到污染等,使得许多地区缺水现象十分严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已经过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明转化。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2009,(23):F0002-F0002
水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地球表面虽然有70%被水所覆盖,但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工农业用水的激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走向枯竭,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缺水威胁……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建立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的需要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模式。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要控制人口增长,有效利用资源,加快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的资源、人口、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环境问题表现出了区域性的特点,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行)》又要求化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