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起源在发展心理学中,讨论儿童社会行为时有几个概念是混用的:社会退缩(socialwithdrawal)、行为抑制(inhi-bition)、害羞(shyness)、社会性孤独(Socialisolalion),其共同的部分为行为的孤独或单独性(Solitude),但四者又不完全相同。行为抑制是指儿童在陌生情景(社会的和非社会的)下表现出的害怕、谨慎的气质特征,多指年龄较小的婴儿表现;害羞是指儿童在陌生社会环境下的抑制,即害羞是行为抑制的子类;社会性孤独是指被同伴拒绝而表现出的独处行为;而社会退缩泛指跨时间、情景,在陌生与熟悉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退缩行为泛指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指在同伴或他人在场的情境下,儿童不参与同伴交往或游戏活动,而这种行为不是暂时的,具有跨时间、情境的一致性,即无论在陌生环境还是熟悉的环境均表现出一贯的孤独行为。本文将从两个幼儿的案例中分析他们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常常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孤独和不与人交往等。社会退缩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发展都有负面作用。产生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主要有重要他人态度、个体身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班就读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教育对策和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谈社会性退缩儿的教育矫治郑晓边,邱淑慧在幼儿教育咨询过程中,常常有人提出幼儿的退缩行为问题:如表现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这些表现正常吗?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帮助?这些问题不仅引起了父母的关注,也给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儿童行为退缩是指当他们无论是面对陌生还是熟悉的环境时,都表现出孤独、畏惧、害怕等行为问题.行为退缩的成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儿童的气质类型、能力水平及儿童的性格特征;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师生关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起作用.行为退缩的预防措施主要有:自信心、独立能力的培养;治疗措施主要有:行为矫正和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6.
邻居家的乐乐最近经常拒绝上幼儿园,害怕与老师、小朋友接触。他在幼儿园整日惶恐不安,可一回到家中,却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到医院对孩子作检查,医生确诊他的表现为“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是指幼儿在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所表现的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人独处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退缩行为多见于5~7岁的儿童身上。国外有研究指出,约有1/4的儿童会有某种程度的害羞或社会退缩。退缩行为阻碍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影响其社会化和认知的发展。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  相似文献   

7.
陈道明 《教育探索》2005,(6):106-107
现代青少年学生退缩性行为,是以社会性退缩、行为抑制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不利影响。形成的原因既有现代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又有个人内在因素。教师和家长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和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小学生社会性适应的性别差异,研究选取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儿童作为被试。采用修订的班级戏剧问卷和同伴提名法对儿童的积极社会行为、攻击冒犯行为、敏感退缩行为、师生关系和同伴接纳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在社会行为上,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社会行为和敏感退缩行为,男生则表现出较多的攻击冒犯行为。在师生关系上,女生更容易与教师建立亲密的关系,男生更易与教师建立冲突和依赖的关系。在同伴接纳上,女生受欢迎程度更高、男生受拒绝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程家声 《四川教育》2000,(12):14-14
亲和动机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当它引发的亲和行为得以顺利进行时,个人就感到安全、温暖、有信心;当亲和行为受到挫折时,个人就感到孤独、无助、焦虑和恐惧。  相似文献   

10.
所谓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其他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社会性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等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在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斐 《班主任》2009,(4):22-23
儿童退缩行为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儿童表现得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别人交往等等,是儿童发展的异常表现,必须及时进行矫正。而有些类似的轻微退缩行为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常表现,我们称之为“类退缩性现象”。在一些儿童的言语中便存在这种“类退缩性现象”,主要表现就是怯“说”,即不爱或不敢说话,它所反映出来的胆怯、沉默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业、交往以及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技能缺陷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社会技能表现为能在群体中正常完成合作、竞争、冲突和交友等交往活动。儿童社会技能缺陷分为社会性退缩和社会性攻击两类。合理设置交往空间、情感诊疗、行为模式训练、强化认知是弥补儿童社会技能缺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亲社会行为是指从他人利益出发而不期望个人报偿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同情心与分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社会性发展的好坏,尤其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社会化发展的进程。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矫正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不良行为和个性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14.
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平时表现为孤独,退缩,胆小,害怕,动作迟缓,拒绝参加活动等。如果不及时消除这种行为障碍,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缺乏进取心,影响他们日后的交往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退缩行为,阐述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建议,力图使幼儿的退缩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福利院儿童的行为状况。方法:利用自设问卷对北京福利院的50倍儿童和正常儿童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福利院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在抑郁和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发生率显高于正常儿童。(2)对自身同伴关系呈消极认识的福利院儿童,其社会性退缩行为的出现率更高。(3)福利院儿童说谎、顶撞老师、偷窃和逃学的出现率与正常儿童有显性差异。(4)福利院儿童对福利院工作人员态度的认识以及对社会态度的认识影响了其品行表现。结论:福利院给儿童提供的教育应趋向开放,使儿童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形成积极的主观认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使儿童的行为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学前儿童游戏行为与其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和学前游戏行为量表,考察学前儿童社会偏好对游戏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与他们的各游戏行为呈显著相关。害羞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安静退缩行为、活跃退缩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游戏行为;社交淡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缄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安静退缩行为、社会游戏行为和追逐打闹游戏行为。为促进社会偏好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应该科学认识和干预害羞与社交淡漠的学前儿童,增加学前儿童的积极游戏行为、减少消极游戏行为,让儿童在自由、对话、创生、体验等具有游戏精神的活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铃 《教育导刊》2006,(11):63-63
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重要背景。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期缺乏社会交往是成长中的危险因素,社交退缩被看作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现。然而,很多临床研究者认为社交退缩只是儿童暂时的行为表现,能够自行调节,不需要特殊干预。社交退缩指交往场合中,儿童不跟其他人交往,独自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交退缩行为逐渐被看作复杂多维的现象,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退缩行为表现:抑制行为,指儿童的无所事事和观望行为,反映了儿童气质上的羞怯、抑制,既希望又害怕接近同伴的动机冲突;安静退缩,指儿童单独进行安静地探索或建构性游戏,…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课堂退缩行为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课堂退缩行为及其教育广东科所陶理清课堂退缩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胆怯、焦虑、神经过敏、白日梦等心态和行为。这种行为是以消极地顺从成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课堂纪律干扰不明显.甚至没什么影响,故往往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日常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性发展的含义所谓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特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不仅有利于个体的社会适应,也有利于个体间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退缩幼儿在人际交往中被动甚至回避,使其失去发展社会能力的机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提高退缩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来改善退缩幼儿社会性发展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