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林容 《传媒》2012,(4):49-50
正21世纪,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娱乐"。这里的"娱乐",是哲学范畴的娱乐,这种娱乐的本质蕴涵着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全部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享受休闲时光,以自我发现、自我享用、自我创造的方式来对待人性中的欲求、困惑和痛苦,这就使人们有意识或无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最早出现在美国,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新闻娱乐化慢慢波及到全世界,而中国的电视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在这发展期间有些媒体为了收视率而忽略娱乐的度,使得娱乐的意义逐渐变质,暗含谄媚。这样让严肃的电视新闻陷入了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清醒的认识,从而改变大众的娱乐水平,并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舆论价值观,更好地利用新闻娱乐化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3.
孙铱 《视听纵横》2007,(4):16-17
电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传媒工具,在娱乐文化的传递和表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业。正如《娱乐经济》一书作者沃夫在书中所说:“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丽丹 《新闻界》2007,(5):81-82
目前,娱乐经济大行其道,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传播内容庸俗,连以法律宣传为目的、性质严肃的法制新闻也不能避免.可见,对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进行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要反思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原因、受众需求等;二要反思解决弊端的有效对策,如加强对媒体的管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发展公共媒体等.  相似文献   

5.
万力源 《新闻前哨》2021,(3):117-118
娱乐,就其本意来说是人的一种合目的和合规率的需求。它之于媒体平台而言,是一种是为了更好地作用于传播效果的有效方式。但,在当下一些媒体平台所呈现出来的“娱乐”大体相同,甚至出现了低俗的现象。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需要的娱乐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物质经济领域发展的余地越来越小,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不再那么强烈,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名声,而这种无休无止的争夺造成了注意力资源的短缺。在这场竞争注意力为主的战争中,娱乐化作为一个主要手段来吸引人们昂贵的眼球。本文对注意力、注意力经济以及注意力经济时代娱乐化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贺庆玲  刘斌 《新闻世界》2010,(6):136-137
娱乐是媒介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注意力经济时代,娱乐的作用越来越显要。同时,媒介泛娱乐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本文分析了媒介娱乐的正负功能,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媒介的娱乐功能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电视新闻娱乐化"指的是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上带有越来越多的娱乐性元素,并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今天的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将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并附议如今正热的福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案例)、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原因、危害;如何更好地规范娱乐化的电视新闻四个方面阐述当下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闻舆论“导向”问题时明确指出:“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笔者对湖北省内都市类报刊娱乐类新闻进行了考察,发现“三俗”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议都市类报刊要用切实可行的措施规避这一问题,从而引领社会风尚向风清气正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0.
陈霞 《新闻窗》2012,(2):122-123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在省级及地市、县级地方媒体中尤其明显,这是新闻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闻专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宜冰 《青年记者》2003,(4):26-26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新闻一条是一条”——《北京娱乐信报》“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北京人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新闻创造价值”——《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句句冥思苦想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12.
传播产业是影响力经济,而娱乐是当今传媒产生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之一。美国学者迈克尔·J·沃尔夫所撰写的《娱乐经济》一书认为娱乐因素成为产品与服务竞争的重要关键,当其他产业不断采取仿效娱乐业的策略时,就进入了娱乐经济时代。广告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时尚的风向标,无疑敏感地捕捉到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变硬性推销为软性吸引,强调以乐趣导向消费,  相似文献   

13.
蔡紫慧 《新闻世界》2011,(6):246-247
尼尔·波茨曼的《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的探究和哀悼。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这一理论对目前,电视和网络时代的娱乐化倾向做出反思,认为对电视和网络媒体而言,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是其义不容辞之责,同时这也是作为市场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在娱乐中反思、在反思后娱乐,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娱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是人们身心放松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至今,娱乐化已经是电视节目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板块,自然担当起人类娱乐工具这一重要使命。由于我们生存环境与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交叉叠加的影响,能给人以释放宣泄情绪的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强势多元发展是必然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娱乐节目出道以来,得到了广大受众极大的关注与青睐,一些如中央电视台的《正大  相似文献   

15.
马苗 《新闻传播》2010,(7):93-93
随着媒体的发展,各地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闻娱乐化已形成一种潮流。是把新闻庸俗化还是追求适度的娱乐化?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进行解读.从而正确地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让新闻媒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娱乐化:媒介产业边界拓展的主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笑 《视听界》2006,(2):41-43
一、娱乐的泛产业化与其花费许多精力去探讨“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和适当尺度,倒不如客观地来分析一下娱乐本身的合理性,进而理解包括新闻娱乐化在内的媒介产业娱乐化的必然趋势。当我们把娱乐不仅仅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同时也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来看待时,我们会发现:不仅媒介产业如此,众多产业的娱乐化取向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娱乐是人类的普遍意愿,这一意愿本身就可以直接转化为“愉快情绪体验”的特殊商品,同时也可以作为任何其他现有商品的附加价值而存在,具有极其广泛的文化和经济适应性。最重要的是,娱乐所提供的“独特附加值”是以价值共…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娱乐和娱乐新闻成为我国媒体和受众最为热衷和关心的主题之一,各类报纸的娱乐新闻版,各家广播、电视的娱乐栏目花样翻新,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却是媒体低俗化的愈演愈烈,它就像是潜藏在中国新闻传媒肌体中的毒瘤,正在不断地扩散,已经影响到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8.
秀男、酷男和痞男,汇成20世纪末娱乐消费的潮流,而这三种男性风格的互动和杂交,却成了21世纪大众文化趣味的最新动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体育类节目娱乐化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体育类节目作为电视诸多的节目形态之一,在娱乐化铺天盖地的势头之下,也日益趋于娱乐化。这既是迎合观众欣赏的需要,更是向体育本体的一种回归。体育历来与娱乐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育运动的起源之一就是早期人类在闲暇之时的游戏。到了古希腊时期,体育更多地成为人们展示自身力量、技巧与意志的一种方式,但娱乐的特质并没有消失。特别是时下的观众已不再满足体育赛事的转播和体育新闻的单调播报,而是对体育比赛的刺激、悬念、娱乐等诸多因素有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贺飞 《新闻爱好者》2008,(10):57-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文化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开始从宣教文化走向娱乐文化。知识、文化、说教类节目不再傲居榜首,而生活、调侃、娱乐类节目开始向主流进发。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也由于处在消费社会里的电视受众对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的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