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工荒”现象表达了劳动者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强烈诉求,给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创新的机会.职业教育需要从公共政策、经济制度、文化环境上系统推进,要完善城乡统筹机制,强化就业地的职业教育责任,从而为企业提供足量、符合需要的人才;要突出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要素,实学实做,分型培养,实现知识、技能、态度的同步提高;要完善“学分银行”制度,让教育的“立交桥”通向职业教育,将“做事”、“操作”作为重要学分资源;要突破政策瓶颈,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保障;要协调劳动关系,鼓励员工在操作、技术岗位上发展,培养“核心员工”;要调整城市化思路,将职业教育成果留在城市、留在岗位工作中;要制止提前退休,制定弹性退休制度;要优化文化环境,激励人们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和社会礼遇.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学中实习难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型(或高端)企业的有限用人需求与市场上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大型企业缺乏提供实习岗位的内在动力。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考察,企业应当在保障高校教学实习权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完善现行的法律规范,将企业的道义责任上升为法律责任,则既是合理的又是必须的;同时国家应完善相应的社会配套措施来共同保障高校的实习教学。  相似文献   

3.
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更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管理主体,在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制定、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需要通过构建确保企业在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立体化组织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设置开放性不够,未能体现高职特色、教师队伍越来越倾向于高学历而不是‘双师型’、校外实习的组织开展存在较大的困难”等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以社会需求定职业岗位、以职业岗位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定课程”“以工作过程定教学方法”的专业改革“三步曲”思路以及“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改善教学基本条件和保障措施”“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培养途径与方法”的专业建设“三重点”。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多数企业对工学结合没有积极性,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因此,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赋予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当前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缺位,素质教育类课程远离职业岗位实际。高职院校在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超前培育,应打破职业教育功利化、素质培养边缘化、责任文化碎片化的现象,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与责任文化融合贯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学校的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路径。事实表明,搞不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会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难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造就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企业岗位实习实训基础上,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生产属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做到产教深度融  相似文献   

8.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在多元主体定位下,明确应试性、利益性、个适性及本体性质量观。理性看待多元主体共谋发展的理念要素、内部主体强力改革的动力要素、教育本体机制调整的操作要素、模式与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要素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影响,在政府、企业、学校、个体从不同层面做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体现在制造业转型的动力不足、劳动者素质与市场的匹配度过低以及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危机,并且在转型理念中存在"追赶式陷阱",在行动主体方面存在“联动机制”缺失,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知识孤岛”以及在文化培育中遮蔽了“工匠精神”。因此,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要打破单中心治理结构弊端,构建多中心治理机制;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投入机制;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为职业教育转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三个主体构成,职业性与双元机制是保障体系的核心.保障体系坚持以工作岗位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立“双元质量保障机制”;“宽进严出”制度以及“双师型”教师群体保障了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质量保障体系使德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得到了制度保障,统一化的机制使教育质量更具可比性,从而构造了德国较为独特的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德国职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探索校企协同共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实现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环节,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成果评价,利用高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基地”进行“理论+技能+实践”的分段式教学,着力培养与岗位直接对接,培养生产一线的岗位能手、巧手、“专家”——煤炭企业的“乌金蓝领精英”.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煤炭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开了绿色通道,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樊保才 《成才之路》2014,(12):51-51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使其能够尽快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岗位、社会的无缝衔接,使学生练就过硬的生产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目前中职生的顶岗实习的现状有如下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成效、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实施三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法律保障、体制机制、专业和“双师型”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系统总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成效、综合分析制约改革的瓶颈,提出将法律法规建设摆在首位,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有效运行;优化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发挥行业组织功能,推进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设等建议,为持续深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些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开辟实习途径,追求知识和技能教学向生产岗位贴近和渗透,但往往将实习安全责任管理置于边缘地带。在“顶岗实习”的现有条件下,企业也不可能单独建立学生实习安全管理的保障系统。职业学校应当从育人大局计,积极发挥教育主导功能,有力增强教学主体力量,切实推进学生实习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要重点建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立完善保障与评价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6.
简论职业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职责,让学生在近乎于"全职工作"状态下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等实践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关联.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文化四个外部因素以及职业院校内部因素,探究职业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的困境,探析囿于政策法规配套措施缺失的困因,参与各方利益关系界定不明的困局,经济社会文化各种因素制肘的困扰;探索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政策法规与贯彻执行的距离,职业教育与生产经营的矛盾.顶岗实习的困境既是体制机制上的困顿,也是思想文化上的困惑,更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实习频发的“放羊”现象,对达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十分不利。从政策、实践和个体三重话语体系明晰高职学生实习结构化转向的现实必要性,准确把握影响实习效果的痛点所在。因此,结合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系统审思,以高职学生实习结构化转向的意蕴表征为出发点,聚焦于高职学生实习结构化转向的运行机制,最终形成高职学生实习结构化转向的逻辑框架。同时,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时期,可从聚焦关键矛盾的结构性张力,实现拓展性学习;开发“变革实验室”的方法,展开形成性介入;发挥“反思性实践”的功效,促进知识的转移等方面,化解高职学生实习“放羊”危机,有效推进高职学生实习的结构化转向。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是我国高校在岗位实习方面却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不少高校大学生把毕业前的岗位实习时间变成了找工作时间,自由放任。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开阔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视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与政策,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并尝试用市场和法制两种手段来调整、规范大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是解决大学生岗位实习问题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在顶岗实习的运行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对其有着积极的倡导,也有相关的要求。但在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过程中,仅对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在保险责任范围、投保主体、保障对象、投保方式、经费保障、保险机构等方面的选择与确定方面。而在高职教育中,则没有一部法律条款、相关制度或指导意见对顶岗实习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规定。特别是在顶岗实习的实施、管理、考核以及学生的安全、利益保障等方面,没有对企业和学校做出明确的责任划分。这对顶岗实习的正常开展和发展无疑是一种制约。因此,如何维护顶岗实习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得到伤残后的有效补救,是必须考虑和解决落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资源要素的核心载体,其受疫情影响对人力资源等资源要素的供需变化会对以顶岗实习在内的职业教育参与产生影响。基于企业视角从企业信息、复工与影响因素、招工与需求、实习安排与匹配、管理与保障、教师实践与线上培训六个维度,对全国476家企业在疫情期间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发现:企业总体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表示支持与接纳,但性质规模及地区行业影响供求差异明显;企业多以物质补偿作为管理保障措施,与职业院校线上培训和应急机制合作较少。建议从明确主体权责划分、吸纳教师顶岗实践、构建考虑地区与产业链的应急管理共享机制、确保顶岗实习育人与教学方面出发深化合作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