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围观-极化”的技术路线与吉登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出网络行动主义分析框架,对刘畊宏全民“毽子操”的健身动员过程进行参与式观察,并辅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旨在将“千万人线上大联动跳操”社会现象置于社会结构中去理解与叙事。观察发现:刘畊宏的健身动员在由人与非人共筑的行动者网络中因行动与依附而存在;现代性制度在塑造刘畊宏网络顶流健身主播身份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制度本身。分析得出:“刘畊宏男孩女孩”实践意识上的身份认同致使“毽子操”短视频循环式快速传播;情感团结在信任场域的搭建下实现“男孩女孩们”的集体欢腾;以关系式动员所推进的线上全民健身指向家庭观念的较深处。“公众”在对刘畊宏健身动员进行数次不间断“围观”后的极化进路依次表现为“意识-行动”“情感-行动”以及“观念-行动”,此处的“公众”不单是研究贯穿始终的线索,相较于“群体极化”的概念更是被拓宽的实在范畴,它使得在中国社会里搭建以伦理关系为表征的线上健身动员框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中小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大中城市中青少年的“习练跆拳道、空手道热”等现象提出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新理念: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并分别从中小学生对健康、快乐与文化需求的必要性和武术所蕴涵的健身功能、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分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新理念提出的依据,旨在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解释了"马拉松热"现象之根源,剖析"马拉松热"备受青少年学生追捧之缘由。研究显示:"马拉松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符号象征意义。"享受快乐"、"释放压力"、"强健体魄"、"助力成长"是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主要原因。影响与促进:倡导"体育生活化"的体育理念;践行"寓教于乐"的体育教育;培养"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体育精神;展现"青春活力"的健康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女性健身过程中的身体感,抓住经典民族志在观察和访谈中忽略掉的有关运动“感官”的深层知识,从而探究女性健身的身体感与自我、社会性别文化的关系。对广州市两家健身房进行一年的田野调查并对20名女性健身者进行深度访谈,归纳出女性健身者“痛”的酸爽、“轻”的愉快、“难”的努力、“汗”的舒畅、“热”的流动和“被看”的不适六种主要的身体感。女性健身者在健身时体验到“痛”“轻”“难”“汗”“热”“被看”等多种身体感觉,不仅展现了女性运动身体感官经验的多重性和复杂性,还动态地表征了其中蕴涵的性别文化、健身文化、养生文化的交互影响。因此,女性在健身运动中的“身体感”已经不再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女性的健身感官经验,勾连起了社会文化、运动文化和性别文化对现代身体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讨明星直播健身对受众健身行为意向的驱动机制,该文以刘畊宏直播健身爆红现象为研究缘起,立足当前我国线上健身环境,综合信源可靠性理论、信源吸引力模型与心流理论,通过对561名观看过刘畊宏健身直播操的用户进行调查,采用PLS-SEM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1)直播明星的专业性、吸引力、互动性特质通过正向影响受众观看直播健身的心流体验进而影响受众的健身行为意向;(2)直播健身内容的有用性、易用性、娱乐性特征通过正向影响受众观看直播健身的心流体验进而影响受众的健身行为意向;(3)健康意识在受众心流体验与健身行为意向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结论: (1)直播明星的专业性、吸引力、互动性特质是在线主播影响受众健身行为意向的主要变量。(2)直播健身内容的有用性、易用性以及娱乐性特征是影响受众健身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3)健康意识是受众心流体验与健身行为意向之间的正向调节因素。基于此,为进一步发挥直播健身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刘畊宏女孩”群体,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讨了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的身份类型及其建构逻辑。研究表明: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主要有两种身份类型,即“元粉丝”和“新粉丝”构成的粉丝群体以及“纯在线学员”和“粉丝型学员”构成的学员群体。粉丝群体遵循偶像感知的身份建构逻辑,其中,情感性因素主导了“元粉丝”群体的身份建构过程,情境性因素影响着“新粉丝”群体的身份建构;学员群体遵循身体实践的身份建构逻辑,其中,“纯在线学员”以教学互动的逻辑进行身份建构,“粉丝型学员”通过主观意识觉醒的过程来实现身份的建构。推动网络直播健身高质量发展,一是在相关政策的执行中要注意区别对待;二是引导在线健身群体合理选择学习对象;三是规范化健身直播间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成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项目后,在几十年来已风靡整个中国,并深受到广大青少年喜欢。而健身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发展速度显得较慢。本文通过对"跆拳道热"这一现象的分析,构建群众性健身武术的推广模式,促使健身武术真正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为全民健身和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毛泽东主席在1917年发表的文章就以“体育之研究”为题,他在文中写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他建议中国以德国为榜样,“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当时人们在广泛讨论如何才能让中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他一生倡导“健身强国”的体育思想,而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毛泽东主席“健身强国”体育思想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网球》2013,(3):138-138
为着力落实《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推进深圳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展示深圳活力、年轻、健康的城市形象,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决定于2013年3月举办第二届“健康杯”深圳市中小学生网球锦标赛春季测试赛,提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宗旨,充分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身需要,丰富体育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在对社会“乐”文化与农家“乐”文化辨别分析的基础上,对蕴藏在农家之中的“乐”文化元素及体育健康功能干预下的农家“乐”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健身功能融入“农家乐”载体是实现城乡体育文化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时代“乐”文化价值的社会探索。通过对农家“乐”文化的分析,探索了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文化所需的硬、软件资源条件的互补,进而为缩小城乡体育差距提供了认识路径的思考;农家乐融入体育健身功能,能够有效挖掘与丰富农家“乐”文化,使之更加具体化、明晰化,具体表现为乐体、乐心、乐情、乐融、乐归、乐俗、乐伴等方面,即农家“七乐”文化。通过农家乐融入体育健身功能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当今社会普通百姓的“乐”文化的追求提出了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青少年生命质量及其体育健康促进作为研究目标,深入探讨体育健康促进的生命品质,以及生命质量的提高对体育健康发展的促进。从健康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角度审视生命质量与体育健康促进的互动关系,建立以“生命为本”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形成以体育健康教育理念为基础,生命质量提升并实现生命自然为本征的体育健康促进与生命质量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提出健康与协同:青少年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社会性:青少年生活体验中充满乐趣,心理塑造:青少年的情感体验等青少年生命质量与体育健康促进互动的路径,为青少年生命质量研究提供现实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福建省19条“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的情况及社会效益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 全民健身路径”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 锻炼人群、年龄、文化层次、锻炼方式多样化;“全民健身路径”的设计、布局、管理有待 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全民健身路径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对健身路径缺乏理性的认识,体育健身路径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脱节,参与健身路径的人群中青少年比例偏低,健身路径对残疾人缺乏“人文关怀”,健身路径器械布局和选址缺乏科学论证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指导和强化青少年学生科学健身意识和自我体育能力,使全体学生了解和懂得身心健康是当前的成长以及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心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信息研究法与文献资料法解析美国“总统青少年健身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计划的目标与内容、计划实施的组织支撑体系。主要结论:计划的启动与实施有完善的组织支撑体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美国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计划的实施内容是以先进的、科学的健康体适能体质测试评估系统与最佳体适能为体育课程指导等。建议:我国青少年健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要充分整合政府部门、体育与卫生机构组织、社会体育团体的互补优势资源;计划的实施内容要有科学的理念指导实现具体化、实质化;计划的实施要实现学生、学校、家长三方互动并结合学校现有体育课程融入到教学计划中。  相似文献   

16.
陈曦 《体育世界》2010,(3):66-67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在全面解析阳光体育内涵的基础上,《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竣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主要场所.是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对中学体育环境及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研究与分析,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好地统一。阳光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是什么关系?阳光体育运动有何实际意义?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中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有哪些措施?本文在对中学体育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推广阳光体育活动和增强学生健康体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球性的“体育热”、“健身热”有增无减,日益向社会化、家庭化、娱乐化、科学化、定量化发展。纵观各国群众体育现状,有如下特点。健身慢跑长盛不衰七十年代以来,慢跑热开始在一些国家出现,1975年,法国医生德尔贝克发起倡导这一锻炼活动,1978年在法国120个城市同时举办名为“心脏健康之路”的步行和慢跑活动,这条“心脏健康之路”逐渐伸展到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新加坡。有的国家专门辟有慢跑公园,各种慢跑定量化科学化的检测方法及公式也竞相出现,使健身慢跑更纳入科学定量化的轨道。健身慢跑简易可行,而且对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因此参加者由青壮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开展,作为传统三大球项目的篮球运动也得到了火热的追捧,中学作为青少年集中的主要场所,在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对篮球项目的追捧热度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中学篮球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单一、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篮球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和发展.本文对中学篮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中学篮球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分析、专家访谈,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州的红河、元阳、绿春县哈尼族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磨秋”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磨秋”源流,游戏的内涵分析其民族体育文化和价值,提出在新时期学校体育应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达到“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现代健身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确立了“全民健身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的关键是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如何引导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有许多人把广播体操、球类活动看成是终身体育和增进青少年体质的最佳方法,他们忽略了因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而影响持续性坚持锻炼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方法,正是本题的研究目的。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活动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生活的改善,人们身居高楼大厦,电器化代替了繁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