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小学体育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对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中孕育“强体、立德、增智、育美、尚劳”功能,具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体现在:学校分层体育位置边缘化,学校体育开展的资本保障供给不足,“唯分数论”传统惯习固化,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纾解路径:以提升学校体育场域位置为关键,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资本供给为保障,提高中小学生课后体育服务质量;以破除“唯分数论”传统惯习为导向,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体育以某种独特的价值关注青少年生命本体的存在与发展状态,以追求生命的幸福体验,实现生命过程的最大价值与无穷生命力。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体育本原价值与青少年生命本体的内在关联,并梳理出其对青少年生命存在本体、心理本体,以及社会本体的影响,为其创设"成人"的幸福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发展的基本线是坚持青少年“健康第一”,根本线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的时代内涵与具体形态,即以革命斗争为中心的军事体育观、以增强体质设为目标的生物体育观、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的身心和谐体育观、以体育教育为指导的素质教育观、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体育观。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既有一以贯之的基本线与根本线,又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实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在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基本线与根本线毫不动摇,创新出青少年体育的新形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自身向更现代化更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越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体育意识,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全国的共识。本文以越南中部小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对规律健身行为与生命质量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开启越南的生命质量研究,并帮助改革开放后的越南居民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本研究首次将生命质量SF-36量表修订并引用至越南国内。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和人类学双重角度探骊,体育的休闲和休闲的体育已然唤醒了人们对青少年自由时间的重视乃至生命质量的关注.社会制度障碍和价值观念偏激的影响,致使青少年休闲生活缺位和失位现象频现,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自由支配时间的释放是发展体育休闲事业的现实溯源、客观尺度和先决条件,在青少年生命质量“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哲学释义前提下,青少年“生活权力”和“生命博弈”主体性需要的释放,使体育休闲成为青少年“融进、体验和享受生命”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经历了以学校体育规范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多元体育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体育课程改革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突破等四个阶段.应该通过全社会共同关注,形成社会合力;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完善体质检测体系;继续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等方面,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日本政府颁布的有关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政策及主要措施为依据,对二战后日本政府促进青少年健康机制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对日本政府振兴社会体育的政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各项基本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下,保障了日本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日本政府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资金的大量投入,是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得以大力改善的主要原因。认清当前战略机遇与主要挑战,积极借鉴日本青少年体育规划的成功经验,提高认识、紧抓主题、统筹协调以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既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也赋予新征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新使命和新挑战。新征程上,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距离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干预、评价、监测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思考,提出新征程上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的新路径:(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我国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2)创新智慧化教学共同体,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方式变革;(3)打造动态追踪管理平台,实现体育与健康行为数字化精准监测;(4)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综合评价机制;(5)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以此为契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全面深入发展,为全球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以体医融合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界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主要维度,分析了深圳“脊柱健康服务站”模式、上海“体教医”相结合模式、常州“健康促进新模式”的主要经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体医融合政策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关联性不强;政策主体模糊,主体参与的协同性不足;体育健康促进内容松散,标准性缺失;体育健康促进的运动处方库建设滞后。结合体医融合模式,提出优化路径:强化法律效力,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契合性;明确实施主体,形成多主体协同参与模式;完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结构,建立规范的内容标准;强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库”,全方位提升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10.
法治保障是实现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阐释了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中“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章名和内容修订的基本要义。研究认为:当前青少年体育面临健康促进效果不显著、运动技能培养路径不畅、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不高等困境,应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基础工程、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精品工程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品牌工程等作为未来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工程。基于“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在治理理念现代化方面,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体现了以青少年健康、教育、体育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体育法》提出一系列青少年身体素养培育策略,以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治理目标,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体育法》围绕强化多部门、多领域和多层级协同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作能力,充分保障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并通过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等举措夯实青少年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现有研究局限于从体育的部分功能出发,探讨体育的各部分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价值,无法深刻诠释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鉴于此,文章从体育的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以及经济功能出发,探讨了体育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理论逻辑;同时基于地方实践个案对体育助推乡村振兴进行实证考察,总结其主要举措与存在不足。最后在地方实践个案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推进思路:培育乡村体育产业,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厚植乡村文化根基;倡导仪式体育开展,丰富乡村治理体系;发展乡村体育经济,振兴体育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2.
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是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响应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青少年体育素养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相关成果,并从以往研究中发现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具体途径和相关对策,同时也为后续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参考和样本。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成果集中在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概念界定、提出的背景、构成要素、培育现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国际经验以及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促进策略等8个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在研究内容上集中在概念辨析、要素构成、评价指标以及培育现状及策略上;在研究方法上集中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方法偏少;在研究理论上集中在素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认知主义理论上。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未来展望如下:第一,体系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第二,途径上采用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共同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责无旁贷;第三,目标上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培育青少年体育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和关键环节;第四,效果上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人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持续深入,以身体活动为主题的健康宣传运动逐渐开始凸显,体育也由此成为健康传播领域的热点话题,并进而催生出体育健康传播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运用文献资料、语义分析、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界定了中国体育健康传播的概念内涵,总结了中国体育健康传播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中国体育健康传播未来的实践拓展和理论探索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体育健康传播可界定为以体育作为领域、载体、主题或手段,以传播和扩散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一系列传播活动。当前,中国体育健康传播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基于体育干预的健康传播效果评估亟待加强;系统性的体育健康传播过程设计与控制有待引入:体医媒等多方协同的体育健康传播机制有待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体育健康传播学术研究急需强化。未来,中国体育健康传播可以从国际体育健康传播经验借鉴、国内体育健康传播实践拓展和国内体育健康传播理论体系深化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凝练并提升中国体育健康传播的领域范畴、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逆商的培养和提升是学生完善人格、成为适应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逆商缺乏表现的分析,指出在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教学中实施学生逆商培养的重要意义为: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人的现代化进程和培养学生优良的社会品质;并提出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等培养途径,为不断提高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就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指出,目前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对象以学生、老年人为主,职业分布主要是学生、教师,研究方法以资料法、统计法居多,缺少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西方体育城市评选活动的概况及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为我国创建评选体育城市活动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现代西方体育城市评选的核心要素在于市民体育素养、场馆设施、公共服务、体育媒体、体育产业、举办赛事、竞技人才、竞赛成绩等指标的综合实力,合乎其市民生活、体育发展、城市建设间良性促进的历史逻辑,并为市民健康、体育兴旺及城市繁荣创造了较好的绩效。据此提出,我国可以借鉴西方体育城市评选模式开展以评促建活动,推动市民健康生活、体育兴旺发展、城市繁荣建设,以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及"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规划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冰雪资源丰富,冬季时间较长,在高校进行冰雪运动的推广具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交际能力、培养高水平冰雪运动人才等重大意义.提出加强对冰雪运动的重视、完善教师配备、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积极与社会资源合作等在高校推广冰雪运动的重大举措,以期为东北地区高校冰雪运动的推广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旨在探析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以及社会交往、身体健康状况、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其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果与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同时,观看体育比赛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研究揭示了体育参与、社会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培养虽然属于基础培训层次,但对构建合理的运动人才梯队,培养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在体能、技术训练时应遵循其身体形态、生理、心理、运动素质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比较早、而且快,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中兴奋性占据优势,技术训练时尽可能地多做示范,减少讲解;应该高度重视神经调动肌肉速度的训练,应专门性、针对性地对小运动员的动作速率努力开发,不能在12岁之前丧失这个机会。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对缺氧的忍耐力弱,高强度的无氧耐力训练使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对少儿的健康体系是一种破坏,也缩短其运动生涯;应采取高强度、短时问、多组数与长间休训练方式,增强心脏每次搏动的输血量,既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又有效促进了少儿心肺器官的良好发育,为其今后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心脏的储备能力。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敏感期与先后顺序,应在12岁前合理搭配、均衡开发运动素质,绝对力量素质和无耐力素质应在16岁以后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促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现代社会健康观的确立,以及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明确,人们解决健康问题的措施已经从单纯的医学生物学领域发展到了利用社会方法的途径上。从最早的健康教育发展而来的健康促进,现己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社会健康途径。运动促进健康是健康促进最新发展阶段中的重要内容,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生活方式理论与现代体育理论,它指出了提高生命质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为现代人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健康”的目的而在社会学领域开拓了新的视野,体育生活方式理论必将为运动促进健康和推动全民健身的全面实施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