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地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在后疫情时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本研究探讨了在地国际化内涵的演变,并从国家和院校两个层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人力资源五个方面对在地国际化动因进行二维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国外高校在地国际化的主要模式有线下课程国际化、在线学习、非正式课程和跨境合作办学。步入后疫情时代,在借鉴国外高校在地国际化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可以从引育并举建立国际化师资队伍、打造基于“云课堂”的国际化课程、充分利用国际学生资源赋能在地国际化、建立健全跨境高校学分互认联盟、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在地国际化模式五个方面推进在地国际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传播中国形象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汉语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密不可分。国际汉语教材是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重要媒介,肩负着向汉语学习者输出正面中国形象的重任。在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时代背景下,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的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文章基于对当前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人物自塑与话语建构的考察,借鉴中国人物形象设计的相关研究,探究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3.
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的核心是处理好该领域中多元话语之间的关系,使得各种话语在这个体系中和谐共存,并形成一套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发挥出正向的积极作用。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可以分别从话语转换体系、话语交流体系和话语共生体系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可能路径。在跨境国际化陷入困境、早期在地国际化偏内向型和浅层性与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在地国际化得以发展,既是对跨境国际化的本质超越,又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重塑。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地国际化需要形塑在地国际化内涵,突显自我文化意识;依托数字化技术,促进在地国际化课程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达成在地性和国际性的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给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教育政策、特殊学情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产生影响,高职院校应从对接国家战略、强化院校国际化顶层设计,注重主体参与、建设跨境多元协同新平台,构建跨境微课堂、创新教育培训云端模式,注重点面结合、探索协同企业“走出去”新模式等入手,高质量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路径。国际理解教育,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行70年的一种全球教育理念和行动计划,与教育国际化存在内在联系,从而也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将有力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课程化发展则将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国际理解教育深度融合的一座桥梁。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和内容框架可构建为五大维度(全球化、和平、人权、文化多样性、可持续性)及其十七个分主题。它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化的理论基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或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有待更多学者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十三五”期间China Daily有关福州的报道为语料,以文化话语研究为理论框架,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形式三个方面探讨福州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总体上China Daily对外塑造了一个积极的福州城市形象,其中以文化形象最受关注。此外,与以往同类研究相比,样本媒体进一步传递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更多使用人物通讯的报道形式,从而更有效地对外讲述了福州故事、中国故事。本研究对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境高等教育由学生和教师、项目课程、教育机构这三个方面的跨境流动来进行。由于国际学生的流动人数众多,招收外国学生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间文化、政治、贸易、经济关系的长期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更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笔者从经合组织与我国学生跨境高等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发展跨境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并从经合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宏观政策对发展学生跨境教育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在宏观层面上发展学生跨境高等教育可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肖明诚 《湖北教育》2005,(12):45-4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保康县积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农业增产增效,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县城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职业学校内抓管理.外塑形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是教育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关于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以及建构的理论,也即关于课程知识之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的理论。教学话语理论经历了教学话语的传递/习得、建构、教育认同的建构三个阶段。就其价值来说,教学话语理论一方面可以丰富我国在教育社会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检视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改革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找出并解决我国综合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玲 《职教通讯》2018,(24):51-5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初步呈现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跨境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格局。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势必要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和教育治理的视域下,积极思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破解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能力薄弱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的衍变历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话语格局的整体变动趋势.当前,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未来中国"三种形象的主动建构入手,聚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文化建构与传播体系建设,以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为目标,谋求可持续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职业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捷径。文章阐述了中外合作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及意义,从文化理念冲突、教学模式、教育资源配置及利益冲突问题等方面揭示了中外合作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建构文化理念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资源优化及利益格局平衡等方面探索了中外合作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国际化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和重要战略目标,强调借鉴国际经验,拓展国际空间,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从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大学国际化政策分析得出基本启示:大学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并成为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各类大学的国际化,不仅需要发展规划,更需要政策安排。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的政策选择,有推动远程教育的法律保障,激励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构虚拟开放课堂,建立网上学习成果认证与学术学分转换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在线课程建设共同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要归结于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要归结于其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吸取新加坡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目标,适应中国经济"走出去"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对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指出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办学理念、组织与制度保障、基础条件、教学与课程设置、师生的国际交流、国际科研创作合作六方面存在问题,进而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策略:政府要加大对艺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艺术职业院校要转变观念、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7.
以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角度,对微信公众号上刊载的课程故事及其社会实践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课程故事建构了“儿童偏好”倾向的话语范式,凸显了作为积极行动者的儿童原型和作为隐身支持者的教师原型。通过教师访谈发现,教师策略性地运用某些话语技术弥合了文本和教育现实之间的断裂,最终在语言评价市场的形塑下,完成了个体“自我合法化”的话语建构历程。“儿童偏好”的建构范式阐释了教师的公开表达与个体反思的剥离,揭示了幼儿园教师言语生产空间所经历的组织规训,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个体“寻路觅向”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生态环境议题日渐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利益博弈与权力争夺的新兴领域,因此探究美国媒体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建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如何被“他者”塑造?呈现何种话语特征与意义?通过将美国著名报刊《纽约时报》评论类型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批判话语分析法,从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三个层面对中国生态环境形象进行总结探索后可以发现,“他塑”视角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具有三重面向:负面的生态环境污染形象、积极的生态环境发展形象以及高度政治化的生态环境治理形象。美国主流媒体借助标题分类、互文引用、指称应用等一系列策略手法,制造冲突与对立,以此构建中国生态环境形象“他者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涉及政策、功能、师资、教材与课程、模式与体系、质量等诸多维度和方面。从政策维度来看,当前我国已逐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上建立健全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体系,为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从功能维度来看,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功能广泛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融合等功能。从师资维度来看,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在数量、结构、能力水平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强相关师资的培养培训。从教材与课程资源维度来看,已然建构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教材与课程资源体系,增进了教材和课程资源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生活实际的契合度。从教育模式与体系维度来看,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因校因民族而异,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学前双语教育体系。从教育质量维度来看,要把提高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质量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秉持多点发力和协同推进的工作理念与方式。从整体上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创建成效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课程理论与开发,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来泉在开幕词中指出,研究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开发,必须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当前和长远的目标与任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走向以及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师队伍状况等;必须了解和研究国际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教学改革和课程理论与模式发展趋势;必须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研究制定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职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理论与开发模式,为完成我国职业教育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人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