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周作人的散文文体观,学界向来以为萌生于"五四"文学革命,其实,在20世纪初年中外文化交汇的历史语境中,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文学界先驱之一,在留学日本之际已初步确立了启蒙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也蕴育了现代散文观的初始型貌,为"五四"后周氏散文文体观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奠立坚固的基础。本文旨在探究周氏早期的散文文体观及其与中外传统之关系,藉以填补周氏文体理论研究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前,汉语“文学”一词的基本含义是学问和学术。近代以后,西方现代文学观念进入中国,但汉语中表示此概念的“文学”一词可能并非直接来自英语,而是来自日语,准确地说,是“来自西洋,路过日本”,日语用汉字“文学”翻译英语literature,汉语由日语直接借用。但日语只是借用了古汉语“文学”一词的语言形式,其意义与该词固有含义无关,故现代汉语“文学”一词实为外来词。汉语中接近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的词语是“文章”或“文”而非“文学”,因此,现代汉语“文学”一词实乃一错位译名。  相似文献   

3.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它以内容的生活化和私密性,形式的新颖独特,情感的真挚缠绵,于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另辟传统,成为清代文苑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种文体的形成受到晚明小品、传记文学、小说戏曲、笔记和悼亡文学等多种文体或文类的影响,但又不是某种文体或文类所能简单涵盖的.它是清代文人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天才地创造出来的一种"五侯鲭"、"群芳谱"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4.
甘智钢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4):52-54,82
鲁迅短篇小说文体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的规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二、给现代中国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代小说的"先锋性"与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弘扬了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使中国古典传统在现代得到了创造性的转换,现代中国小说因此也找到了扎根民族文化土壤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出现了"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说"的分歧以及"天下观"与"民族国家观"的对立.实际上,这些分歧和对立根源于"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式.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之间的对立是近代中国社会"悖论"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的折射与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悖论"性质决定了海外中国学研究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译介到创造:散文诗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外来的文类品种。“五四”时期,现代知识者一方面从西方译介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也积极尝试散文诗的创作,使中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的进程。从“译介”的研究视角,我们既可以厘清散文诗作为“现代性”而独具的文体内涵,又能揭开这一外来文类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获取成长因子的奥秘,进而粗略勾勒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的流变史。  相似文献   

7.
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现代性诗学是从文化现代性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普遍问题的研究。它以中国现代学为文化理论依托 ,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审美特征、主导文类、大众传播媒介和形象系统等问题 ,由此为探索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一种新的眼光。  相似文献   

8.
阳明心学话语表述的“正人心以正文”转向使得相对统一的衡文标准有了实现的可能,从而预示了同一种文体以及不同文体间可以实现无差别地位的进路。同时阳明学派通脱思辨的思维模式以及“学贵自得”的主体意识,也影响着时人对文体“平等”观的体认。不过阳明所论还未逾越文章内部的范囿,至阳明后学,由道义向尚真移转的评判标准发挥更大的影响,不仅相对消弭了同一文体内部的歧义,还扩展到不同文体间,最终发抒了“文体平等”的宣言。  相似文献   

9.
戊戌维新时期,正在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近代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以西方现代社会学("群学")理论为思想基础在各地建立了众多学会。这些学会大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体系,内部关系体现着西方现代民主和平等的原则;采用了集会演讲、创办报刊、刊印图书、举办学堂、兴办图书馆等活动形式,有的学会还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设备开展活动;这些学会具有文化启蒙、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之现代功能。因此,戊戌年间的维新学会是一种具有强烈现代性色彩的新型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作为一位从40年代走过来的老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转向"背景下,表现出极强语言自觉性.他提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深刻命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丈学语言观.汪曾祺的语言观有着较深广的中西方文化渊源,探析这个源流,才能更深入的透视老作家文学语言观的深刻内涵,从而真正敞开其作品语言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12.
付玉成 《教育探索》2007,(12):49-50
现代化史观的确立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深入而形成的.现代化史观又称"一元多线"发展观,其合理性对历史专业的近现代史教学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可以此理论为指导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世界篮球开始进入全面的时代,不仅要求队员拥有全面的身心素质,篮球技、战术水平,尤其注重球队阵容身高的合理性,以及攻守选择的平衡性与全面性。在强调球星队员领导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各具特色的替补队员的不可或缺性。随着世界篮球运动不断地深入和广泛地交流与融合,运动员和教练员(组)的综合(全面)素质也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尤其是教练组成员的搭配已经完全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呈现出欧亚、欧美、美亚等不同的组合,为全球各地区风格迥异的篮球开辟了一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天地,使世界篮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崭新时期,不同区域的各种技战术打法也在不断地相互渗透、融合,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而促进了球队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球队在各方面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农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40年前 ,我国就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 ,但当时农业现代化只是个模糊的远景。 90年代后期 ,农业现代化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农业有万年以上的历史了 ,每一次技术和劳动工具上的重大突破 ,就将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出现一次生产力的跨越。原始农业发祥于动植物驯化和石制农具 ;金属农具和精耕细作开创了五千年辉煌的传统农业时期 ;近代生物学和农业化学的理论突破 ,以及育种、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出现又将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 2 0世纪的近代农业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 ,但是 ,它带来的化学物质污染、资源破坏和高能…  相似文献   

16.
This is the second part of a paper based on one delivered at the AUA Annual Conference, Promoting Excellence in HE Manage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4 April 2007. It continues discus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mployment legislation to university restructuring exercis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fer of Undertakings (Protection of Employment) (TUPE) Regulations 2006, which appeared in the previous issue of perspectiv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rules to transfers of departments and courses between universities is considered here.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在准确把握现代大学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必然要求。一、现代大学发展趋势从国际范围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转轨,现代大学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在卷帙浩瀚的世界文学艺术史册中,妙笔生辉的大家们塑造出了许许多多馥如兰麝、洁如水晶而坚似美玉的女性形象。其中德莱塞《珍妮姑娘》中的珍妮和路遥《人生》中的巧珍便是两个美丽娟秀,柔情似水,令人掩卷难忘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个新领域和新方法,近年来,随着其在我国多个学科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近代纪念馆也尝试开展了此项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它们的基础业务工作。但纵观其在整个近现代纪念馆界的实践,却还略显滞后。因此,本文将从现代口述史学在我国近现代纪念馆实践的积极作用和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