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越 《大观周刊》2013,(8):246-246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亮 《大观周刊》2012,(22):251-251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思想品德课比较枯燥、难学,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齐谈了自己的做法,期望能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红颖 《大观周刊》2012,(12):309-309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杰 《大观周刊》2012,(16):236-23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贵彬 《大观周刊》2012,(11):182-182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用途不大,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陈怡 《大观周刊》2012,(14):186-186
思想品德课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学生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只要临时抱佛脚.背背答案要点.应付应付考试即可的现象。这与教师不善于把教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只是就课本讲课本有很大关系。作为思品教师,我们认为至少可以在如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孙傲然 《大观周刊》2013,(9):150-151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上得好,既能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得不好,学生们会产生抵触情绪,既不利于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学习,更不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联系实际,可以使思想品德课常上常新,犹如有源头活水,使思想品德课始终以其鲜活的内容吸引着学生。下面,我把自己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的做法和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8.
李家国 《大观周刊》2011,(10):282-282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有“学会”转变为“会学”。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一把金钥匙。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韩丽 《大观周刊》2012,(12):265-265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是如此。“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正确、巧妙地导人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0.
周顺莲 《大观周刊》2011,(38):166-166
思想品德课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我认为除了运用好教材外,要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相似文献   

11.
李红素 《大观周刊》2012,(25):271-271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危忠良 《大观周刊》2011,(40):115-115
现在中学思想品德课考试越来越多的地区采取了开卷的形式。我省继2000年中考政治科实行开卷考试以后,2002年高中政治会考也实行开卷考试。为此,我们政治教研组从2005年开始研究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笔者根据开卷考试的特点,谈了一些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廖传平 《大观周刊》2010,(37):174-174
为了让学生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过渡到今后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并为以后的更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有必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给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这是提高中学生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张兵 《大观周刊》2012,(3):248-248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这些内容包括:生动地引入新课以激发学习兴趣;师生的角色转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等,同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海红 《大观周刊》2010,(48):80-80
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却是一门学问.传统的做法是"教教材",而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两年新教材的使用,使我感觉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活",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必须体现实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宗会 《大观周刊》2012,(31):309-309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在这些时间中主动在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趣的课堂引入能迅速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就新课堂引入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杨功玉 《大观周刊》2011,(37):261-261
新一轮《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兴趣教学法最佳。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对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肖祥现 《大观周刊》2012,(33):266-266
从2006年9月秋学期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冯水华 《大观周刊》2012,(12):304-304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不想接触教材的局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消除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20.
宋茜超 《大观周刊》2012,(44):277-277
本篇论文主要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一.明确目标,预习是前提。二.学会听课是关键。三.课后复习是重要环节。四.多做题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五.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