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救助一词意指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以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从社会保障体系来看,它构成了一个社会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越来越高,与此相伴,基于社会自愿行为的民间救助组织在我国迅猛发展。通过对我国古代民间救助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挖掘其现代价值,成为我国学者们一个研究的焦点。本文对明清时期民间救助活动的思想基础、组织形式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震 《大观周刊》2012,(35):90-90,76
本文通过中国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险各方面的比较,阐述了中国与德国社会保障总体上的差距,社会体制的不同,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国情的不同,使中、德两国在总体上的差异巨大,但是德国作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很多社会保障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本文通过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比较,论证了中国在社会保险和农村保障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并得出了我国需要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刘秀娟 《兰台世界》2012,(24):24-25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基础复杂,社会保障举措在维护政权的稳定、保障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面考察古代的社会保障,联系当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从中得到完善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田婧 《大观周刊》2011,(45):16-16,6
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建立起最优的社会保障制度,既需要研究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研究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而要推进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就更需要系统研究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本文就是在研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后,保障思想的发展过程,从伦理道德观和社会管理需要两条主线来进行梳理,这两方面相互交错,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保障思想和社会保障实践两方面研究了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和实践的大体概况,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保障思想和社会保障实践两方面研究了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和实践的大体概况,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蔡兴国 《大观周刊》2011,(6):196-196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土地是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的变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辛亥革命时期留学生创建革命组织、参加革命武装、为革命英勇献身等方面多有研究,但是,研究多局限于整体和宏观阶段,对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留学生先进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这一局部和微观的研究则有待深入。本文旨在总结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籍留学生以追求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利益、倡导民族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思想,分析其产生的渊源、社会背景及作用。以此缅怀前辈,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9.
王春花 《兰台世界》2016,(22):112-116
社会养老是现代概念,但先秦诸子如墨子、孟子和管子的思想中已不仅包含着家庭养老思想,而且有社会养老思想。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社会养老的实践,如悲田养病坊、给侍制度,宗族养老等。所以中国古代虽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并没有排斥社会养老,实现老有所养是人类从古至今的理想。中国古代社会养老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值得参考与借鉴,今后应进一步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建立更完备的现代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礼从一种宗教仪式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规范,法则从刑发展而来。从"礼制"的形成,到"礼法治式"的确立,再到"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将礼治思想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郭佳 《文化遗产》2017,(5):116-122
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中国古代历法制度中的纪日方法从干支纪日转变为序数纪日,东汉中末期四大重数节日出现,也说明了九月九日真正的产生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九月九日经历了发展与定型的阶段,受道教中儒家灾异论与神仙方士思想的影响,九月九日有了"重阳"之名并形成了广为后世接受的"辟邪消灾"观念。不过,将九月九日追溯至先秦农时周期对应的节气之上可知,九月九日来源于先秦秋季的养老节与秋尝之祭,节日中"养老祈寿"的观念比"辟邪消灾"有着更悠久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张伟  焦艳辉 《兰台世界》2012,(36):143-144
作为古代法律创始阶段的秦汉时代是中国族刑制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起源、演变并逐步趋于定制的时期,乃是深入阐释族刑历史变迁、制度演进以及其与古代中国社会辩证关系的极佳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侦查方法自夏朝萌芽,在商周秦时期缓慢发展形成初步制度化,唐宋朝高度繁荣,到明清时期发展停滞不前。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延续性及全面多样性、经验性,以及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玮 《兰台世界》2013,(10):82-83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礼从一种宗教仪式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规范,法则从刑发展而来.从“礼制”的形成,到“礼法治式”的确立,再到“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将礼治思想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芦佳 《兰台世界》2013,(12):105-106
中国古代侦查方法自夏朝萌芽,在商周秦时期缓慢发展形成初步制度化,唐宋朝高度繁荣,到明清时期发展停滞不前.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延续性及全面多样性、经验性,以及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17.
<正>几千年来,中国古代人民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女子足不出户,恪守三从四德的思想规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变,整个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大批女子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从事各种职业,中国到了近代才始有女子职业问题。较早出现的职业是工厂女工,随后出现了女教师、女医生和女律师等,与其他新兴女性职业不  相似文献   

18.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中国的博物馆也在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变之中。现就博物馆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做一些论述。 一、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什么样水平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职能水平、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和它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原始的、古代  相似文献   

19.
从以藏为本到以人为本--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馆事业经历了古代封建社会的藏书楼、近现代图书馆以及未来的复合图书馆几个发展阶段。图书馆学思想的内涵也经历了从以藏为本、以用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历程。文章简要考察了古代与近现代图书馆学思想,预测了未来图书馆学思想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和继续,它的母体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它的根在中国,绝不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古代藏书楼由于受到小农意识、宗法制度、科技落后、图书数量少及没有足够的读者群等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书藏"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非绝对地封闭保守,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具备近现代图书馆收藏图书与提供使用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属性。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孕育、产生和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