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物理课本下册四十九面练习六题2要求对图1—36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定性解释。图1—36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接在静电计上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间距离增大时,静电计指示电容器二极板电势差增大。其解释如下:极板距离增大,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减小,因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故两极板电势差增大。对这一解释有学生提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量不可能不变,当极板距离  相似文献   

2.
在电容器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Q=CU,其中Q为电容器所带的电量,C为电容器的电容,U为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课堂上不容易验证此规律的原因是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容易直接测出来,针对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一种间接地测出电容器所带电量的方法,从而很容易就验证了此公式。  相似文献   

3.
在电容器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Q=CU,其中Q为电容器所带的电量,C为电容器的电容,U为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  相似文献   

4.
物理科     
6.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小 (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大 (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D)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两个"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的两板与电源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那么,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各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推理法讨论平行板电容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编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136页,有两个“思考与讨论”问题:1.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的两板与电源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那么,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有何变化?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d,则U、Q、E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直流电路中,当部分电路变化时,求电容器的带电量Q,两极板间电压U、电场强度E、两级板间的电荷的运动等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试题,本文将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含有电容器电路的思路:1.电容器所在支路可看作是断开的,在分析有关电容器相关量的讨论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与其并联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2.电容器与某一电阻串联后,电路两端的电压就等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3.选则电势零点,分析出电容器两端的电势,然后确定  相似文献   

8.
正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是高中物理的难点,高考中常会考查到,学生处理起来会很混乱,但如果掌握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决定关系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平行板器电容的定义式是U QC,决定式kd sCp e4,其中ε是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平行金属极板的的正对面积,k为静电力常量,d为两平行金属极板间的距离。当这些量发生变化时,两极板的带电量Q、板间电压U、板间电场强度E均有可能发生变化。到底谁变谁不变呢?  相似文献   

9.
题目(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1题) 如图1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的距离为d,图1上板带正电,电量为Q,下板带负电,电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杆长为l,且l相似文献   

10.
正在直流电路中,当部分电路变化时,电容器充电和放电,形成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电容器的带电量、两极板间电压、电场强度、电场的能量、两级板间的电荷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此类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含有电容器的电路进行归类分析。一、分析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1.电路达到稳定状态,电容器所在支路可看做是断开的,简化电路时可将电容器去掉分析,若要求电容器所带电量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与其并联那部分电路两端的  相似文献   

11.
平行板电容器实验原理是根据平行板电容器上所带电量Q保持不变,由公式C=Q/U,当U通过静电计观察变化时,则可得出电容C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电容C与两板之间的距离、相对面积及中间电介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电容定义式的理解与应用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C=Q/U=△Q/△U,这是电容的定义式,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已确定,不会随其电量的改变而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公式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甲)第二册第165页:“电容器串联后,电容减小了,但耐压能力提高了。”其它物理教材及参考读物中,在谈到电容器串联时,也有“提高耐压”之说。实际上电容器串联后能否提高耐压能力与电容器的客量、额定电压、绝缘电阻及其搭配情况等各种因素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作简要讨论。一、设电容分别为C_1、C_2的两个电容器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如图1)。每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分别是U_1=Q/C_1和U_2=Q/C_2,则U_1/U_2=C_2/C_1,且U=U_1+U_2=Q/C_1+Q/C_2,式中Q为电容器每个极板上所带的电量,设C_1的额定电压为U′_1,C_2的额定电压为U′_2,则C_1U′_1和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在电容器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 Q=CU,其中 Q 为电容器所带的电量,C 为电容器的电容,U 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课堂上难以验证此规律的原因是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容易直接测出来。我们设计了一种方法,间接地测出了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从而很容易就验证了此公式。(1)设计原理:用一恒流源给电容器充电,测出充电  相似文献   

15.
在电磁现象中,常涉及计算流过导体的电量问题。下面结合典型例题,作一归类导析,供参考. 一、电容器充、放电类,应用公式△Q=Q2-Q1计算电量电容器是一个储存电能的元件,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充、放电时,形成充放电电流,电容器稳定后对直流电是断路。分析电路时,可以先去掉它,弄清电路结构后,再把电容器在相应的位置补上.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电容器所连接电路两点间的电压。当电路变化时,要认清极板间电压怎样变化,带电量如何变化,是充电还是放电,充放电电流通过的是哪个回路.应用公式Q=CUc,△Q=Q2-Q1计算电量.  相似文献   

16.
指针式验电器又叫静电计,由指针、金属外壳构成,指针与金属圆筒两者构成一个电容器.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很小,当指针张角变化时,这个电容值可以看作不变。 设给这个电容器(静电计)加上一定的电压U,则指针所带电量Q=CU,U越大,Q也越大,指针张角就越大.U的大小可以从指针张角大小得到反映.这表明静电计能反映导体间电压的大小.能否用静电计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所示,D是一只二极管,C为平行板电容器,ε为稳压电源。(1)用绝缘工具使C两极板间距离增加。(2)用绝缘工具使C两极板间距离减小。上述两种情况下,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电容”一节中,关于平行金属板带电量一定时,板间电压随板间距离、正对面积和插入电介质而变化的演示实验,一方面由于设备和实验条件等原因,实验效果不佳或不能做,另一方面教材上的实验结果不少学生虽然看到了,但对其成因感到费解。为弥补实验条件不足和让学生达到透彻理解实验结果的成因,下面就该节教材中的实验结果成因的物理实质作一粗略剖析,供大家教学中参考。 在选修本P209图6—41中,电容器的Q、S不变,  相似文献   

19.
两个相互靠近且彼此绝缘的导体板组成平板电容器,其电容量等于电容器极板所带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定义式为C=Q/U.  相似文献   

20.
一、巧设——以虚求实例1图1为电容C=5μF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示意图,两极板带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5×10-6C和Q2=+9×10-6C.两极板间距d=20cm,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为多大?解析常见的电容器的物理模型都是两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在两极板间形成匀强电场,此时可由E=Ud和U=QC解得E=CQd.本题需将两极板带同种电荷的问题转化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问题.我们知道,如果电容器两极板带有等量的同种电荷,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为此,设想让两极板分别再带Q3=-7×10-6C的电荷量,则两极板就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4=2×10-6C的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