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许多人常提起“爱”,可“爱”是什么呢?“爱”的本质是“给予”,是无私的奉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爱护、尊重、理解和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2.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4.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从事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已经有10多年。这10多年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班主任心中就应该装有每一个学生,无论学生学习好坏,品行好坏,我们都应该对他们施"爱"。只是"爱"应该有所不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不能溺爱,要"严爱";学习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细爱",让他们觉得老师心中有他们,从来没有歧视他们。  相似文献   

5.
"三爱"教育是顺应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下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所谓"三爱"分别是指:人格爱、责任爱以及信任爱。"三爱"在传统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硬性要求之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发展,实现了身体心理同时强化。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德华 《考试周刊》2011,(74):220-22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在职校中,“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22):3-4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总会遇到一些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而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在于老师的认可与爱。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才能获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晓慧 《考试周刊》2012,(82):183-184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更有耐心,更有恒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些做法都因为“爱”。因为“爱”,所以师生间就有了“和谐”。  相似文献   

9.
为了庆祝教师节30年,《上海教育》杂志特别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来自不同时代的一线老师。请他们谈一谈“我为什么选择做教师”。在倾听老师们真实的心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尽管每个人选择做教师的理由多种多样,但在“老师”这个共同的名字下,爱教育、爱学生,才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老师正确处理好“爱”与“严”的辩正关系。我认为,师爱不等于母爱,严格不等于厉害。在严格要求又热情爱护中,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班主任老师不能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或学生干部,更不能嫌弃学习及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对学生,老师的严与爱都必须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教育文汇》2008,(1):31-31
2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因为学生需要它,就像生物需要阳光一样。爱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爱可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爱可以塑造学生的心灵。懂得如何爱学生的老师,才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学生需要爱.更需要教师去培养他们的爱心。懂得去爱的人.生活总是充满朝气、活力和喜悦的。没有爱就没有世界。大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学生心中爱的种子,除了家长以外,还要靠老师来播种。老师应对学生从小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烈 《中国德育》2010,(4):16-17
霍懋征老师是“国宝”,是全国教师的楷模,我们工作在实验二小,跟着霍老师一块儿享有盛名。 我有三点感受特别深刻。首先霍老师是爱的化身。霍老师爱学生,而且是一个非常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的人。霍老师是又大又小的人,大在她的大气、层次和胸怀,小在她所有的事都是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的。  相似文献   

14.
魏秀霞 《小学生》2011,(4):41-4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学会做人”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关键。“爱”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教师是爱的传播者、创造者。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许乃文 《教师》2019,(4):1-1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十来岁的孩子,他们在心智、情感上嗷嗷待哺,纯洁细嫩的心也需要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花苞,需要教师精心呵护、倾注满满的爱才能够茁壮成长。“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作为教师,要用爱来经营教学,用爱教育学生。刚接手的班里,有个女生,高高的个儿,眼睛大大的,穿着朴素干净,扎着马尾辫,看上去很文静。  相似文献   

16.
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使人们意识到,教育与爱同等重要。教育中的爱是双向的爱,即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爱。爱是教育的命根子,要是离开了爱,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陶行知先生教育儿童的启迪下,体会到爱学生教师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去开启孩子的智能,才能发挥老师的"爱的力量",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承担着班级管理和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如何运用教育智慧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或者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关爱学生成长,把"爱的教育"升华到"教育爱",成为他们又一工作挑战。本文认为初中班主任不应把"爱的教育"挂在嘴边,而是要用心去了解学生,进行严慈有度的个别化教育,因"材"施"爱",为学生搭建可持续发展的通道,用伯乐的眼光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知心人的身份为成学生的知音,用爱的智慧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尤其是对待智障学生,更要倾注大量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智障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嘘寒问暖,老师都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用慈母般的爱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智障学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从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师表——引导学生行为、师能——推动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教书育人,“爱”在左,“责任”在右。真正为学生服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爱与责任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