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矿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但矿业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刁江上游有色金属开发迅猛,给刁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也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刁江流域矿业开发带来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产生上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刁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矿业开发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损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自然平衡,引发大量的环境地质灾害等问题。通过对矿业开发的环境地质评价的研究,来具体了解矿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文地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解决矿业开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友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矿业开发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控制矿业开发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恢复扰动土地的功能生态系统是现代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矿山废弃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刁江流域干旱缺水的现状、特征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刁江流域干旱缺水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矿业开发是一种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政府应完善矿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矿业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和监测体系,引导矿业开发过程中重视生态保护。矿业战线干部职工应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和治理,完善各类制度,将矿山环境成本纳入矿业成本,实现矿产综合利用,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在陕西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分析了陕西矿山环境问题及矿山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针对现有的法律制度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贵州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勘查 和开发现状的概述,分析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贵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大有作为,要依靠科技创新,树立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来参与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并制定相关政策,用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矿业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8.
矿业开发的生态技术载体就是环境无害化技术等一系列有利于产品生产和利用的技术综合。矿业开发必须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型采矿技术。  相似文献   

9.
西藏水能资源开发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我国水能资源富集区,但开发利用率低,与巨大的水能蕴藏量相比形成强烈反差。西藏水电开发任务已明确,随着我国水电开发战场逐渐转移西藏,大力开发西藏水能资源将面临流域综合规划、生态环境、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园淅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2011,33(8):1462-1468
自1933年以流域综合开发治理为目标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成立以来,美国田纳西流域开发管理模式就成为世界各地流域开发的成功榜样。作为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在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经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比同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二级支流的猫跳河流域与田纳西流域开发的自然资源环境基础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及其人文响应等方面,比较了两者生态效益和开发模式的差异。同时,由于猫跳河流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源本底、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其开发更应注重整体性,进而充分发挥流域整体功能,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矿山地质管理工作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矿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笔者首先对我国矿山地质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合理的矿山地质管理工作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指出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内蒙古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介绍了内蒙古地质环境的保护与开发矿业资源之间的利害关系,提出了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由于多年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辽宁省带来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总结了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为今后辽宁省切实保护矿山环境,促进矿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重点分析了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对于处在农业区的开发区块来说,开发活动带来的占地影响是最主要的生态影响因素.虽然井区的井场、站场、管线等实际占地面积较小,但占用土地使原来的土地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结果.本文以油田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油田开发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14)
矿产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重点分析了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亦秋  鲁春霞  邓欧  杨广斌 《资源科学》2011,33(8):1454-1461
研究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区域响应,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弱化水利工程的负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提出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生态效应区域响应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时间尺度和生态空间尺度上,把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河流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系统,按照生态效应区域响应的层次顺序进行分析和概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猫跳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中水文情势与水量、水质与水环境、水生生物群落等非生态和生态变量的区域响应;陆地生态系统中大气环境质量、区域气候变化、陆地植被与野生动物等非生态和生态变量的区域响应;人类生产生活系统中土地资源、耕地面积、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区域响应。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开发在带来流域人口增长、产业集聚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猫跳河流域应该积极实现产业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转化为其它的产业,提高资源附加值,弱化其生态负效应。文章同时对于即将上马和将要进行梯级开发的流域提出建议:流域梯级开发应当综合全流域状况进行开发模式选择,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确保流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姜玲 《今日科苑》2021,(12):55-6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但全流域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区域战略重点失偏等问题,且流域内不同省份存在多元功能与利益需求.因此,如何加强流域内协同治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点.本研究基于典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经验与内涵思辨,剖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要求与内涵,基于整体协同和差异协调的二维视角梳理了流域协同治理的共性与差异化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响应策略,并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协同与空间协同的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彦春  王晗  龙笛 《资源科学》2009,31(9):1506-1513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平原湖泊,具有缓洪滞沥、蓄水兴利、保护生态平衡等诸多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流域气温逐年升高,降水和径流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上游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下游水质恶化、湿地锐减.尤其是下游的白洋淀.正面临水体污染,湖面萎缩,湿地锐减,千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的变化情况,讨论了白洋淀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统筹分配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人均占有年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五分之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资源状况进一步恶化,特别是1972年至2000年近二十年期间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尤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开发的加剧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黄河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交织的严峻局面。为此,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