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双重推动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蓬勃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图书馆学学科变革的方向.在纷繁芜杂的图书馆学学术争鸣中,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业务流程、技术方法、制度规范和实践活动等是当前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迎接图书馆学发展的新时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周文骏 《图书馆》1998,(1):1-2,26
文章论述了信息时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领域和命题;图书馆的作用和使命,图书馆技术,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学方法,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研究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探求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工作中未知领域的过程,是揭示图书馆本质、图书馆工作内涵以及图书馆事业规律的活动.图书馆学会会员是图书馆各项活动和工作的实践者,也应成为图书馆学的探索者.图书馆学研究应把握时代前进的趋势和主流,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加强图书馆学前沿的跟踪研究,并尽可能超前一步.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编译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如下研究选题,以供广大会员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裴成发 《图书馆》1993,(3):9-15
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及其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前辈曾呕心沥血,精心耕耘,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不断探索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并不断引进,探索,吸取国外图书馆学的成就与先进经验。笔者于1991年在《图书馆》第三、四期上刊登了《建国以来我国对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综述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量化研究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互动发展要素流动的关系,文章建立了以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指数为产出要素,以图书馆资本投入、图书馆专业人才投入、非图书馆专业人才投入、图书馆专业技术投入、非图书馆专业技术投入五种变量为投入要素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函数模型,并选取2001-2014年的数据,定量测算图书馆学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发展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在长期互动发展中并不具有稳定性和因果关系;图书馆学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16.94%,其中专业人才的贡献率仅为0.35%,专业技术贡献率为16.59%;资本和技术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图书馆学研究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反思形态包括图书馆学无理论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学术评论机制。在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中,既要加强图书馆学术规范化建设,也要加强图书馆学应用研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图书馆学研究的战略一点应是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数字图书馆、新型载体等。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应用研究。《图书馆建设》创刊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刊在图书馆应用研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办刊特点包括:突出应用研究特色;坚持内容创新;形式因需而变,与时俱进;办刊质量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理论2001-2002年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继章  刘波  任再强 《图书馆》2003,(5):23-30,34
20 0 2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总体态势是 :基础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在图书馆学理论建构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领域出现一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图书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和交叉研究领域得到人们的重视 ,出现大批图书馆学应用研究成果 ;在图书馆原理领域 ,关于图书馆形态、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图书馆管理等研究领域皆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学术争鸣和学术宽容在图书馆界形成一种新的风气 ,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2 0 0 2年理论研究中出现三个新的亮点 :一是在图书馆学理论建构领域蒋永福对人文图书馆学的研究〔1-2〕 ;二是在图…  相似文献   

9.
在欧美图书馆界尤其是医学图书馆界的引领和国际图书馆学界、专业图书馆协会的推动下,实证图书馆学正成为图书馆学的主流范式。实证研究这一更注重科学性、实践性的方法,由于符合图书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性,日益受到图书馆学领域的重视而成为图书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倡导实证研究。但实证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需结合其它方法进行运用。而正确认识和评价实证研究方法,可以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深刻地阐述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总结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对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书馆学五定律并不是封闭的思维体系,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当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革,图书馆学五定律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仍有启发、应用、指导价值。而网络环境的作用,亦使得图书馆学五定律和图书馆学原理有了新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是由图书馆学的个性化特征决定的。文章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学的诸多创造性贡献和中国图书馆事业具有的一些重要特征,浅谈了作者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一些想法。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12.
杜定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他融会东西方图书馆学说,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他的图书馆精神作为一笔宝贵财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同当代知名图书馆学者刘迅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未来、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郁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积极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图书馆实践经验,为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南开大学的一个博士课为基础,选取国外图书馆学五种主要期刊:文献资料工作杂志、图书馆趋势、图书馆季刊、图书馆管理、国际图联杂志,对其进行详细的文献分析,提出2009年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理论研究中的技术趋向对图书馆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过分强调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必然会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馆理论研究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图书馆理论研究中过于技术趋向对图书馆建设与理论研究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对技术应有的正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比较图书馆学将科学的比较方法应用于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工作实践中,是“通过不同环境下的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的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系统比较评价,以解释图书馆体制的差异,归纳制定图书馆各种准则的一门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西方国家五十年代开始兴起一股比较图书馆学研究热,而实际上,我国一九三五年便已产生了一部此方面的专著,即程伯群先生的《比较图书馆学》,只是我国比较图书馆学研究就此中断罢了。为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缩短与先进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差距,比较图书馆学具有其它图书馆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弄清比较图书馆学的目的和意义(也可以说是比较图书馆学的作用),不仅能够使比较图书馆学研究者确定具体研究目标,深入研究比较图书馆学自身的理论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界对比较图书馆学的认识,充分重视它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颖 《兰台世界》2012,(22):10-11
杜定友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杰出先驱,先后担任多家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馆长等职务,其融会东西方图书馆学说为一体,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才高八斗的图书馆学留洋生1898年,杜定友出生于上海,后进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学习。1917年,在获得交通部三万元拨款的基础上,南洋公学校长  相似文献   

18.
导航文明世界——1999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9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代表性观点的简要述评,结合"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社会背景.指出应用技术研究、理论研究中的人文导引、规范体系和评估体系研究、图书馆事业管理研究将成为新世纪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黄宗忠是中国当代最名的图书馆学家之一。其主要图书馆学思想包括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学理论、献采访学理论、献信息学理论、图书馆事业发展理论和图书馆学教育理论等诸多方面。本拟就黄宗忠图书馆学理论作一客观研究,错误之处,请学指正。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知识方向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彭修义 《图书馆》1992,(4):37-40,33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无论就理论研究或实际工作,都需要进展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知识研究的层次。在图书馆理论方面,刘国钧时代的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范围内的整体综合,十年改革开放期间的图书馆学着力于文献的研究,现在需要我们适时地转入知识的研究,以便为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论综合准备条件。在图书馆实践领域,一方面一文献的增长和科学的发展,使图书馆工作不能再停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