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析读】拂晓,夜将尽未尽,北固山下,长江之上,一只客船在清晨劲风的吹拂之下正鼓帆行走。船头一位诗人早已站立了良久,对着远方将要升起的海日浮想联翩,时而皱眉,时而叹息,突然他转身回船,挥笔疾书,写下了让后人久诵不衰的名诗———《次北固山下》。这位诗人就是王湾。王湾,唐代一个鲜为人知的诗人,甚至后人对他连生卒年月都无从考究。他一生客旅他乡,漂泊在外,《次北固山下》便是王湾客游江南时写下的一首…  相似文献   

2.
积累运用(20分) 1.根据积累,默写填空。(6分) ①——,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相似文献   

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潮平两岸阔"写的是海潮,"海日生残夜"也是写实之句,即诗人描写的是海上日出。《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由《江南意》修改而成,它在艺术上依旧存在缺陷,而《江南意》也自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到县城听了一节名师的公开课,内容是《古代诗歌四首》。刘老师将曹操的《观沧海》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进行联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王湾在“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的唐代,和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诗人比起来,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生卒年小详,存诗仅十首,做官也仅做到洛阳尉。然而他的诗歌产生于整体水平很高的盛唐时期,所以自有特色,殷璠称他“词翰早著”,很早便有诗名。《次北固山下》乃是他的名作。  相似文献   

6.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代王湾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唐代芮挺章选的《国秀集》,原题为《次北固山下作》。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目改为《江南意》,内容上也有变动:“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此番初中语文教材课文选篇依据出于长期传诵的  相似文献   

7.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其作品大多失传,《全唐诗》中仅存10首,《次北固山下》为其中最著名者,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此诗气象开阔浑厚,语言清新明快,既无晦涩生僻的字词,也无用典之处。因此,讲授此诗时,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字词的诠释,还须通过对这一首诗的解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站在美学的高度上,领略唐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鉴赏力。一、长于抒情,简于叙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律体诗篇幅短小,格律谨严,不适于叙事。但唐律诗的情感表露大都不是简单的直白,而是借寓于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因而诗中…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景美、意美、情美的诗歌。北固山,在江苏镇江,虽不很高,但峭立长江南岸,三面临江。次,是旅途住宿之意,此处是船舶停留。因此诗人在北固山下,看到的一边是青山翠色,一边是绿水清波。所以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名停宿地点,展示启航的行程,并暗示了以下几句观察的视点,并统领以下各句。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五课《诗词五首》的内容为:曹操《观沧海》、王湾《次北固山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辛弃疾《西江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历来备受推崇。教学时,教师倘若加以适当拓展,就可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1.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相似文献   

12.
“两岸阔”与“两岸失”在唐朝开元初年前后,诗人王湾“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唐才子传》),而《江南意》一诗“为天下所称最者”(《河岳英灵集》)。其诗云: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来观气象,帷向此中偏。可是,这首诗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连题目也改成《次北固山下》,诗句则有更多的异文:  相似文献   

13.
对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解读历来有两个方向,一是思乡,一是盛唐气象。出离与回归是文学的惯用母题,这既是现实情境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甚至是潜意识的。那么,客路与洛阳,出离与回归,作者传达给我们一种怎样的诗意呢?“思乡”当然是不错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人之常情。但我们应当从更广义的层面上来理解这一思乡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在“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的唐代 ,和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诗人比起来 ,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 :他生卒年不详 ,存诗仅十首 ,做官也仅做到洛阳尉。然而他的诗歌产生于整体水平很高的盛唐时期 ,所以自有特色 ,殷称他“词翰早著” ,很早便有诗名。《次北固山下》乃是他的名作。本诗以写景著称 ,作者不仅能够做到体物精细、状写传神 ,而且在描写中能够传达出内在的深厚情意和昂扬风神。明朝胡应麟曾举出三首同是五…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应该充溢着灵性、惬意、恬淡与高远,既有小桥流水的平淡温馨,也不乏长江黄河的豪迈气势,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下面我以在教学《乡愁》一课时的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富有诗意的引入。上课初,我先配以轻缓的音乐,深情朗诵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问学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接着谈话: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话题,王维的“独在异  相似文献   

16.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缘水前。潮平两岸阔"凤正一帆恳。海。主残夜,江衣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旅途遥远伸向青山以外,客船漂泊驶在绿波之间。潮水涨到平岸一望空阔,江上顺风鼓起一片船帆。残夜将尽海上孕育红日,旧年未过江南已入春天。思乡家书寄向什么地方?拜托飞雁北梢洛阳城边。这是一首怀乡诗,诗人用愉快的笔调,鲜亮的色彩,匀画出了江南清新秀美的景色。同时,抒发了怀念亲人的心情。次北固山下@王湾  相似文献   

17.
查看《教师教学用书》对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点评时,我产生了不少疑惑。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有语评“青山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这“忧郁”从何而来?王湾为什么南下客游?当时他心情如何?境遇怎样?没有资料查证,怎可单凭一个“客路”就说他“忧郁”呢?看看句意:诗人乘舟于青山绿水的江中。在这春意萌动的南江,久居北国的诗人理应高兴才是,何来忧郁呢?这一点从颔联也能看出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看江面上,春来潮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没有风,波平浪静,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看到这样恢弘…  相似文献   

18.
唐代有些诗人总体成就并不是很突出,留下的作品数量也少,却有一二篇杰作传诵千古,像张若虚有《春江花月夜》,王翰有《凉州词》,张继有《枫桥夜泊》,等等。王湾也属于这种情况。他总共留下十首诗,唯有《次北固山下》特别著名。唐人殷瑶编《河岳英灵集》,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为“诗人已(以)来,少有此句”;又记唐玄宗开元前期的名宰相张说曾将此联“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是一位对盛唐诗风的形成起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他拿这两句诗给“能文”者做榜样,不仅是因为欣赏诗句本身,还因为它代表了其心目中的某种诗学理想。而明代胡应麟在其诗歌评论名著《诗薮》中,也将此诗列为代表了从初唐诗到盛唐诗之转变的“绝作”之一。盛唐诗风的主要特征是一个专门的问题,非三言两语所能尽,但通过解析这首在诗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作品,仍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认识。此诗又有一点特别之处:它早在唐人所编的诗选中就有两种不同的文本。收在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中的题为《次北固山下》,收在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中的题为《江南意》,两者有较多的异文。这种显著的差异不可能是传抄中产生的错误,而只能理解为作者本人对诗作过重大修改。从艺术效果来看,《次北固...  相似文献   

19.
对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解读历来有两个方向,一是思乡,一是盛唐气象。出离与回归是文学的惯用母题,这既是现实情境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甚至是潜意识的。那么,客路与洛阳,出离与回归,作者传达给我们一种怎样的诗意呢?"思乡"当然是不错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人之常情。但我们应当从更广义的层面上来理解这一思乡之情。也就是诗人不单单是在思念某个具体的家乡(这里当然是指洛阳),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20.
<正>[锁定考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3.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写作方法;4.从遣词造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古诗词;5.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新题演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首联中的哪两个词语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中的“乡书”“归雁”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