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天文的小说注重从边缘的视角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以对主流的思想意识和约定俗成的强大男权话语进行有力的解构,从而拓宽小说叙事意义的空间。她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向人们展示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人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幅幅走到情感边缘的台湾女性的命运与生活图画。同性恋者的边缘叙述是朱天文小说创作题材上的一大突破。女性的边缘叙述和同性恋者的边缘叙述体现了朱天文小说冷眼旁观人生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2.
英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通过历史取材,“重述”边缘话语。她挖掘处于边缘地位的历史人物被掩埋的话语,展示众多受压迫女性的心灵史,揭示女性受男权社会支配的历史生存本质。她以边缘话语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在颠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解构了“大历史”的客观性,同时把作为“他者”的女性从历史舞台的边缘推向中心,体现了她消解旧历史主义中心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梓 《文教资料》2013,(36):23-24
就莫里森而言,她创作小说,完全是在证明自己的存在.她不仅要表达尚未表述过的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而且要发出未曾言说过的声音.在《宠儿》中,她大胆地借用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充分汲取了黑人民间文学艺术的营养,有力地整合了欧美主流文化传统与处于边缘文化地位的美国黑人文化传统,凸显了黑人对世界的领悟和表达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有力地过渡到了后现代小说创作情境之中,成了表达后现代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4.
刘书慧 《海外英语》2013,(19):211-212
《弗兰肯斯坦》主题意蕴具有多义性。如小说表现了人和自然创作物之间矛盾冲突的悲剧,揭示了失控的科技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与毁灭,反映了对他者和边缘视角如何介入主流社会的关注。该文试对该作品的这些思想意蕴略加管窥。  相似文献   

5.
李碧华的小说,是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风景,她自由穿梭于古代与现代,游走在雅与俗之间,创造了旖旎多姿的别样风景。她的小说常常透出深刻的身份认同的痛感与危机感,而这种身份认同的困境,集中体现在她笔下一系列处于边缘的社会畸零者的身上,并形成了浓重的悲剧风格。李碧华通过描写被爱情遗弃的悲剧女性和被社会抛弃的畸零者形象,揭示了其不被认可的身份之殇,以此折射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历史背景多为美国历史尤其是美国黑人历史,其中的历史主体常常是社会生活中的边缘人物,体现了她的新历史主义创作思想。在《秀拉》中,莫里森将历史与文本相融合,以边缘人物的视角再现了20世纪前后的美国历史,揭开了被主流话语掩盖的黑人历史的面纱,通过戏仿历史来颠覆白人统治阶级的主流话语,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霸权,并以边缘性创作策略和挑战权力话语的形式建构起黑人的主体身份,体现了莫里森对黑人生存困境及悲惨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朱天文的小说注重从边缘的视角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对主流的思想意识和约定俗成的强大男权话语进行有力的解构。在进行小说文本形式与语言创新的同时,拓宽小说叙事意义的空间,她以这种特殊的书写姿态表现世纪末的颓废与无奈。  相似文献   

8.
陈染小说是当代文坛一个特殊个案。首先,其内容超越传统主流叙事红线,涉及久被遮蔽的女性私密领域;其次,其表达方式颠覆了传统叙事惯例,注重诗性地表达人物内心独特而惨痛的边缘境遇和创伤记忆,因而她的小说带有鲜明的反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9.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以细腻见长。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人,其小说《布里尔小姐》便成功地塑造了布里尔小姐这一边缘人形象。布里尔小姐作为边缘公民,边缘女性,以及边缘看客的多重身份的结合,孤独地在社会中进行无力的抗争。  相似文献   

10.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主流社会对她作品的种族主义误读,汤亭亭在她的第三本小说《孙行者:他的伪书》里塑造了一位反传统,反战,反种族歧视的华裔嬉皮士形象,用以挑战和颠覆丑陋的华人刻板形象。通过分析主人翁阿新是中国猴王,华人垮掉派和美国诗人瓦尔特·惠特曼三者精神的综合体,来表明华裔作家汤亭亭用她的作品向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主义宣战,指出不能仅以种族特征去界定一个人,人是可以跨越文化之间的界限的,因此种族主义的存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铁凝的创作没有回避社会政治叙事立场.但社会政治叙事不是铁凝的创作目的,她擅长日常叙事,她的小说始终以体贴、理解各种社会历史境遇中的“人”为宗旨.对铁凝而言,社会政治叙事只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某个具体境遇,也是她与主流话语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为文本,以早期华人来美艰辛的创业故事为背景,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处于美国社会边缘的东方文化所遭受的美国主流文化的排挤和歧视,同时表现了作者作为边缘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陈染(1962~)是崛起于后新时期的女性作家,她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多带有自传色彩,透过第一人称娓娓道出成长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性别书写和个人书写的双重特质,本文从这两种特质,析论陈染1990年代小说的性别关系描写和叙事语言运用,探讨她如何以女性议题和个人主义等边缘写作,建立个人风格,与男性和群体的主流写作对抗.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和自身原因,社会产生了游离出主流社会的社会边缘人。他们来自主流社会的各个团体,有着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生存状况。他们生活于"江湖"之中,用"江湖道义"维系着彼此的兄弟之情,时时要提防来自社会和个人的伤害,笑傲江湖的背后其实有着身不由己的苦涩和刀光剑影的凶险。最后,他们不得不面临命运的选择:回归主流和继续不归路。《水浒传》向我们表现了宋朝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雨果创作的长篇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塑造了多个悲剧角色,悲剧色彩笼罩着小说全篇。《巴黎圣母院》主要讲述了四个代表不同阶层的男人与一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之间的悲剧故事,格兰古瓦利用她保命,菲比斯贪图她的美貌并玩弄她的感情,克洛德因无法占有她而逐步毁了她,只有卡西莫多守护她至死。最终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迫害死在了绞刑架上。作者借爱斯梅拉达的悲剧命运充分提现了命运和人性的悲哀。论文通过阐述爱斯梅拉达短暂一生的悲剧经历,分析爱斯梅拉达的命运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读者和文学批评家不仅将伍尔夫视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和女性主义者进行解读,精神分析家更将她作为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加以剖析。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中副线主人公赛普蒂默斯与伍尔夫本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折射出伍尔夫“心灵的幽暗处”(the recesses of the heart)。伍尔夫在刻画赛普蒂默斯这个人物时,已经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植入他的身上。赛普蒂默斯就是伍尔夫的另一个声音、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18.
盛可以的小说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别出心裁地将底层叙事、女性叙事和身体叙事融合在一起。她的写作自觉疏远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泛滥的"私人化写作"和"美女写作",既不向商业文化低头,也不向主流群体靠近,拥有不俗的品格,但在叙事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弗罗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被压抑者释放利比多,挖掘出潜意识深处被囚禁的情感《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在小说开始之前已经犯下了奸情罪,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海斯特在痛苦中勇敢面对社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她在孤独中成了自己的心理医生,运用自由联想法获得心理健康,因而使自己的利比多得到全部释放,从自由思想到最后采取勇敢的行动。丁梅斯代尔一直压抑自己,不敢与海斯特和女儿相认,只能不断地折磨自己压抑利比多,但海斯特最终帮助丁梅斯代尔释放力比多,使他最后在刑台上公开认罪,承认海斯特母女,心灵也得到完全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双灵同体"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解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别名格雷丝》中出现的"双灵同体"意象,探究作者展现男女两性、自我和他者以及边缘和主流之间争斗、妥协、胶着状态的书写意图。阿特伍德用隐蔽的方式书写了妇女的边缘地位和不止的反抗,它是作者精心布置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